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连提25个稳!中央部署2022中国经济!权威解读

2021-12-11 来源: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 分享: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得比往年早一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对2022年中国经济指明方向,并进行系统性部署。2022年中国经济怎么干?会议释放什么重要信号?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采访了多位权威专家进行解读。

稳字当头!连提25次“稳”

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相比往年的“稳中求进”,这次多了四个字:“稳字当头”。

“稳”有多重要?观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闻通稿,“稳”字一共提到了25次,中央对“稳”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2022年经济为什么如此强调一个“稳”字?

这跟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有关。根据会议的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宏观政策研究室主任冯煦明表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部分领域原本隐藏在水面之下的风险可能加速暴露,因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强调“稳”,目的也在于进一步强调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我国的这项比较优势。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指出,“三重压力”是中央对经济形势客观、理性、精准的判断。明年世界经济预期放缓,外部需求将会收缩,内需也比较疲弱,经济增长基数效应减弱,同时面临全球通胀、供应链受阻等问题。之所以强调稳,也是基于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下的选择。

资料图为厦门港海沧集装箱码头。<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王东明 摄

资料图为厦门港海沧集装箱码头。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重点部署七大政策

对于明年的具体工作,会议从七大政策方面进行了重点部署——

一是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二是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三是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四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五是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六是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七是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表示,从之前的三大政策组合到现在的七大政策组合,首先反映了明年的形势更加复杂,其次是在召开党的二十大之际,要求更加全面,既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也要保持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还要有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同时反映了政策应对更加精细。

七大政策部署中,有不少新措施、新提法、新变化,值得关注。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

会议要求,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提法并未变化,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

冯煦明指出,在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积极财政明年会体现出三个维度的新内涵:一是在“力度”上,一方面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继续保持适度的财政支出强度,对冲私人部门需求下行。二是在“结构”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具体是三个“加强”:加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加强对“两新一重”建设、技术改造、产能绿化等领域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支出助力供给侧固本培元;加强在教育、文化、体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扩大供给,提高品质。三是在“节奏”上,适当前移财政支出节奏,尤其是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资料图片。<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王东明 摄

资料图片。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12月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对比表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良性循环”的表述放在了“健康发展”的前面。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当前房地产市场确实陷入了难以良性循环的矛盾和尴尬,“市场—企业—居民家庭”之间的房地产要素流通不顺畅,导致房地产运行效率不高、房地产风险明显增大。所以只有房地产市场的“市场—企业—居民家庭”之间实现了良性循环,房地产才能真正迎来健康发展的空间。

冯煦明认为,房地产是国内经济大循环中的一个重要子循环,而且房地产这个子循环会对经济大循环中的其他环节产生重大影响。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对宏观经济稳定具有系统重要性。当前及未来几个季度,须审慎管理四五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做好稳房价、稳预期工作,避免硬着陆。

资料图:多家国际芯片制造龙头企业展示最新设备和产品。<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张亨伟 摄

资料图:多家国际芯片制造龙头企业展示最新设备和产品。中新社记者 张亨伟 摄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表示,会议的要求对我国科研发展意义重大,在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面,可以发挥国家核心战略科技力量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牵引和主导作用,创建新型科研机构,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科研组织机制,破除不合理的制度约束,赋予创新主体更大自主权和探索权,形成强核心、多基地、网络化的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格局。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会议要求更加重视落实,和原来相比更加具体,不仅仅是一般的要求,有具体的行动和规划保障,这背后肯定有具体的安排。还提到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等,通过科技改革,包括基础研究抓起,来增强我国科技实力。

正确认识和把握5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会议还明确,要正确认识和把握5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

冯煦明指出,这5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都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既具有长期重要性,也呈现出短期紧迫性。

徐洪才认为,针对5个问题,市场上有不同的声音,存在分歧和争论,所以,会议进行解疑释惑,指明方向,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既管当前,又管长远,通过市场发出稳定的信号,从而统一大家的思想和认识,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

其中,有一些提法值得关注。

2020年7月,航拍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黄家坝街道田坝社区崇德小区移民安置点。<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瞿宏伦 摄

2020年7月,航拍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黄家坝街道田坝社区崇德小区移民安置点。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此前表示,共同富裕没有捷径,不是变戏法,必须靠14亿多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来实现。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使收入分配调节既能够分好蛋糕,又有利于进一步做大蛋糕。

他表示,国家鼓励支持企业和企业家在有意愿、有能力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这在客观上也会起到第三次分配的作用。随着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和更多的人富起来,加上国家激励政策的完善,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将会迎来一个大发展。

——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

陈道富表示,在规范资本无序扩张中,市场出现了一些担忧,需正本清源。因而提出了设置“红绿灯”,不是一味禁止,而是疏堵结合,有效监管。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法学院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张晨颖表示,设置“红绿灯”即在宪法、法律法规的制度框架下,划清合法与非法的界限,依法监管。首先明确法律规则,通过各种指南、解读、示范性案例等等明确、细化规则,提高法律规则的透明度,鼓励资本合规经营,防患于未然;其次,依法监管、公平监管,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再次,依法裁判,遵守实体、程序规则,对于违法行为依法惩处,一视同仁,做到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相结合,防微杜渐。

资料图:煤炭铁路运输。吕宇飞 摄

资料图:煤炭铁路运输。吕宇飞 摄

——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等等。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新能源是“干净但不稳定”,煤炭是“稳定但不干净”,这两者如何在转型过程中互相配合,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低碳转型之路。能耗双控是从能源效率角度去考虑,今后为了低碳转型,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可以起到鼓励经济发展的作用。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有一些地方产生了片面理解,采取了限电限产等一刀切措施,影响到企业经营,所以,现在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防止简单层层分解,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作者:李金磊 吴涛 左宇坤 谢艺观 张旭 左雨晴 宫宏宇 程春雨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 智能交通探路“中国模式”

    就在小米“官宣”造车落地北京引发热议之后,另一跨界造车“科技大厂”百度也上了热搜: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所著《智能交通:影响人类未来10-40年的重大变革》正式出版发行,引发业界对于百度造车...
  • 载人探月火箭、百吨级重型火箭、捷龙三号……这些中国火箭“新成...

    填补我国载人月球探测空白,新火箭将助力载人月球探测;预计2028年首飞,百吨级重型火箭越来越近;面向商业航天发射市场,捷龙三号预计2022年首飞……12月10日,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迎来第400次成功发...
  • @四川2022年研招考生,12月11日起每天填报健康情况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021年12月25日开考,为进一步做好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考试组织工作,保障考试顺利举行,确保广大考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2月10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发布关于做...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