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第一观察|从“活着的古城”读懂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精华

2022-01-28 来源:新华网 分享:

 1月2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平遥古城,在这座“活着的古城”中触摸历史、寻访传统,传递出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

 平遥古城,商道先驱,文明故里。

这是1月21日拍摄的平遥古城雪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梁生仁摄)

 这座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有着2800多年历史的古城内,纵横交错着100多条大街小巷、20余座古寺庙、近4000户古民居。

 1997年,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开创了中国以整座古城列入“世遗”的先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平遥古城“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如今,1万多居民仍生活在这座保存完整、底蕴深厚的古城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感受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在代代守护、薪火相传中将之发扬光大。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座“活着的古城”,闪耀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精华,昭示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之所系、脉之所维。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滋养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启示我们要牢牢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深入挖掘中华文明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所思所行:

 造访广州永庆坊、潮州牌坊街、汕头小公园开埠区、福州三坊七巷,在对历史的回望与思索中,汲取继往开来的智慧力量;

 前往丝路明珠敦煌、登上大漠雄关嘉峪关,强调要“十分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文化遗产”“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在古城大同阅读云冈石窟这部石头史书,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心系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

 近年来,诸多历史文化遗存,都曾留下总书记的足迹。他念兹在兹、步步深情,透露出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一以贯之的关注与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考察调研中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如何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丰富完整的历史遗存是平遥古城扬名于世的根基。

 作为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平遥古城的规划保护修复建设,正印证了总书记的高瞻远瞩:

 “我们爱这个城市,就要呵护好她、建设好她”,不能“过度修缮、过度开发”,不能“拆真建假”,避免“千城一面”……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殷殷嘱托寄寓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脉延续的深刻思考。

 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是平遥古城历久弥新的灵魂。

 从“修旧如旧、以存其真”保护传统民居、改善居住环境,到挖掘文化内涵、发展文化产业……注重“形”的保护,更突出“神”的传承。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擦亮人们幸福生活的文化底色。

 平遥是晋商发源地,日昇昌票号开创了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先河。在日昇昌票号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了解晋商文化和晋商精神的孕育、发展等情况。他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内涵,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虎年春节临近,古城内花灯高挂,联墨飘香。一派银装素裹中,“中国红”格外耀眼。浓厚的传统节日文化习俗,吸引各地游客步入一座座“大院”,走进明清晋商的世界,细细品味深厚文化底蕴。

 在平遥牛肉店、推光漆器店、东湖老醋坊,习近平总书记一边感受着浓郁的年味,一边思考着保护好这些文化瑰宝,把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发扬光大、推向世界。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合时代新发展新语境,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表现形式和生命活力。

 “新”与“活”,为平遥古城灌注了勃勃生气。

 近年来,它不仅以古城墙、古民居、老传统、老手艺吸引世界目光,还成功打造了“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平遥中国年”“平遥国际电影展”三张文化名片,打开一扇扇崭新的大门。这座东方古城,自信地走向世界、拥抱世界。

 文脉悠远,与古为新。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把握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正是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利用”,平遥古城探索出一条保护与发展双赢的道路,生机盎然、活力无限。

 “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守护中华民族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和未来的希望,就是保存薪火相传的中华文脉,就是守望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立足现实,植根历史,指引未来。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孕育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凝聚起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明之光照亮复兴之路。

 放眼中华大地,一座座古城生机焕发,一幅幅画卷徐徐铺展,激荡着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

 中华文脉在赓续传承中弘扬光大,其中蕴藏着平遥古城光彩绽放的奥秘,更镌刻下解码文化自信的时代答案。

 监制:赵承

 策划:霍小光

 主笔:史竞男

 统筹:张晓松、王绚、白洁

 视觉 | 编辑:杨文荣、张惠慧、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