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10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模式助力 四川做大集体经济“蛋糕”

2022-07-06 来源:四川在线 分享:

眉山市青神县青竹街道兰沟村,业主利用农房改建的火锅店。 史晓露 摄


四川在线记者 史晓露

“这样的乡村太美了!”7月2日,走进眉山市青神县青竹街道兰沟村的竹里巷子,成都市民李娟忍不住称赞。清幽整洁的巷子内,林盘错落有致,白墙灰瓦的农舍掩映其间,与小桥流水相呼应。

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2020年以来,兰沟村依托竹产业等资源优势,盘活闲置农房,引来美学馆、民宿、咖啡馆等业态入驻,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019年的1.3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80.1万元。

兰沟村的变化只是全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目前全省已形成10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模式,包括股份合作自主经营、资源合作联合发展、资金入股借力发展、盘活撤并村闲置资产等。近日召开的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培训会提出,要以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重点,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股份合作自主经营,职业经理人担大任

尽管已过了冬季旅游旺季,但最近前往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的游客仍然络绎不绝。“去年6月,村里的星空露营基地正式营业,现在一到节假日,一位难求。”阿署达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攀枝花市金玛缔康养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鲍进芝说,阿署达村距离攀枝花市区5公里,阳光是这里独特的资源优势,早在2016年,村里就开始谋划发展阳光康养旅游业。

2016年底,鲍进芝和村干部发动40余名党员率先出资,带动全村1800多名村民入股,成立注册资金2000万元的攀枝花市金玛缔康养旅游服务有限公司。盘活闲置农房、引进优质项目、创建乡村品牌,先后打造故事里康养酒店、景别院精品民宿、研学旅游营地、星空露营基地……“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90余万元,现在村民人人都是股东,每年能有千把元的分红。”

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的粉色沙滩乐园。阿署达村村委会供图


在攀枝花市东区农业农村和交通水利局局长苏波看来,阿署达村做大集体经济“蛋糕”的亮点是,拥有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带动村民参股,实现了股份合作自主经营和利益共享。1988年出生的鲍进芝从日本留学回来,2015年成为阿署达村党支部副书记,2017年又当选村委会主任。2021年成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业经理人。

如今,四川多地把培育发展职业经理人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突破口和动力源。2021年,广汉开始探索村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从产业大户、优秀企业家、职业农民等人才中选聘村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实行“基本工资+集体经济收益提成”管理模式。去年6月,广汉市首批9名村级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上任。试点一年来,成效明显,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达1523.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的4个、超100万元的1个。

资源合作联合发展,引入经营主体统筹规划

6月29日,雅安市名山区红星镇骑龙村,茶农们打着遮阳伞采摘夏茶,游客正举着手机拍照打卡。“现在我们不仅卖茶,还卖风景。”村党委书记詹肇杰说。

骑龙村2000年开始规模种茶,目前茶园面积已达5500亩。由于低质低效,2018年以前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只有4万元。“2017年,一位研究乡村旅游业的老师来参观,说我们茶园风景很美,为何不学浙江莫干山搞茶旅融合。”詹肇杰说,受此启发,村里对原有低效茶园进行提档升级,打造“万亩观光茶园”;对村民自愿有偿腾退的闲置宅基地进行盘活,引进11家外部业主投资发展特色民宿;整合闲置土地、农房等,以股份合作形式与引进企业共同成立乡村旅游平台运营公司,长期分享产业发展红利。村集体还为民宿提供公共区域保洁、土地和工程协调、物业管理、食材供给等配套服务。“村集体每年有资产租赁、资产盘活、旅游服务、股份分红四大收入,2021年收入达70万元。”詹肇杰介绍。

2019年,村民陈友凤回家开起了民宿。“生意很不错,特别是三四月份采茶季,房屋很早就被预订一空。”陈友凤说,去年她家营业收入已突破140万元。

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截至去年底,全省49643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发证,有了特别法人身份。“骑龙村的模式值得借鉴。”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优势在于统筹农村资产资源、组织协调农民,要尽量扬长避短,避免高风险直接经营。而工商企业等市场主体的优势在于经营管理,把两者紧密联系起来、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能有效盘活沉睡的农村集体资产。

引入市场机制,盘活撤并村闲置资产

兰沟村被誉为“中国竹编第一村”,为了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该村在竹子上做起了大文章。“村级建制调整后,原百花村村委会办公地、农户闲置宅基地等都需要盘活。”青神县青竹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超说,2020年,兰沟村充分发挥竹产业优势,积极探索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的路径。

“农户的闲置房屋可以采取自愿有偿腾退、出租、入股等多种方式获取收益。”兰沟村党委书记赵小建说,村民自愿有偿退出的宅基地和老村委会办公地等闲置资源,由村集体组织统一流转,通过“入股、托管、合作、租赁”等模式,交给青神县国有平台公司集中打造新业态,并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目前已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村集体资产39处,发展起餐饮、竹艺、茶艺、民宿等多种旅游业态。

2020年8月兰沟村完成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通过股权量化,村民每人占107股,参与分红。2019年以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长超60倍。“我们有信心,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突破100万元。”赵小建说。

近年来,四川各地纷纷探索盘活闲置农房的路径。在省社科院原副院长郭晓鸣看来,盘活闲置农房不只有直接出租一种方式,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资源进行整体打包,和外来的投资主体合作,然后进行收益分配,可以持续分享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

目前四川已在成都农交所设立了全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发布中心,引导承包地经营权、闲置农房、集体资产资源入场交易,随着信息平台的建立、交易行为的不断规范,农村沉睡的资源资产才能真正活起来。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