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内蒙古乌拉特草原牧民:守护北疆绿色生态屏障

2022-11-10 来源:新华网 分享: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9日电  题:内蒙古乌拉特草原牧民:守护北疆绿色生态屏障

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初冬时节,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草原天空蔚蓝。在巴音前达门苏木巴音查干嘎查梭梭接种肉苁蓉基地,牧民们在嘎查党支部的组织下相互交流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心得。

巴音查干嘎查党支部书记宝玉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这句话说到了咱们牧民的心坎上。草原是我们生存的根本,需要大家共同守护。再过两年,梭梭长高了,苁蓉也就有了,大面积的梭梭林可以给边疆增绿、给我们增收。”

巴音查干嘎查地处荒漠半荒漠化草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近年来受干旱等因素影响,地表沙化严重。为改善生态环境,今年乌拉特后旗在包括巴音查干嘎查在内的牧区实施人工种植梭梭接种肉苁蓉项目,通过大面积种植梭梭改善草原生态、提高牧民收入。牧民敖特根说:“梭梭具有抗旱、抗寒、抗风沙的优点,不仅能防风固沙、改善生态,还能在根部接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肉苁蓉。我们种好梭梭林,就有了致富新渠道。”

11月4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巴音查干嘎查党支部书记宝玉查看梭梭长势。新华社记者 李云平 摄

宝玉跟记者算了一笔账,梭梭接种肉苁蓉后,每亩每年可以采收40多公斤肉苁蓉,按照每公斤30元的干品市场价格计算,每亩肉苁蓉纯收入可达600元以上。“我们嘎查共有7000亩梭梭可以接种肉苁蓉,每年纯收入可以达到420万元左右,其中30%的收入用于扩大梭梭林种植面积、接种肉苁蓉,剩余的70%分红给牧民,可直接带动牧民增收致富。”

“‘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大会报告里的这些话太有道理了,在我们乌拉特草原,保护好绿水青山不就是有了金山银山?”宝玉说。

记者在巴音前达门苏木走访发现,当地政府直接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会场安排在万亩人工种植梭梭接种肉苁蓉基地现场,大家边干边学,在实际工作中深切体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

巴音前达门苏木党委书记巴根那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大家深受启发,要想建设现代化牧区,就必须保护、建设草原生态。现在,我们组织牧民栽种梭梭、接种肉苁蓉,就是建设现代化牧区的具体实践。”

这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巴音查干嘎查牧民种植的梭梭(11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云平 摄

乌拉特草原位于巴彦淖尔市境内,面积达7600多万亩,主要分布于乌拉特后旗、中旗、前旗等地,是内蒙古九大集中分布的天然草场之一。今年,乌拉特后旗总投资3530万元,分别在巴音前达门苏木、潮格温都尔镇等实施4个万亩人工种植梭梭接种肉苁蓉项目,逐步探索一条修复草原、造福牧民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乌拉特后旗副旗长宝力德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为推进草原生态修复、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以建设人工种植梭梭接种肉苁蓉基地为契机,逐步形成政策引导、社会多渠道投入、牧民积极参与的生态经济建设新格局,推动发展现代化畜牧业,促进草原生态改善、牧民生活富裕。”他说。

这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巴音查干嘎查牧民种植的梭梭(11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云平 摄

目前,乌拉特后旗梭梭接种肉苁蓉项目实施面积已达15万亩,在守护北疆绿色生态屏障的同时,探索出一条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赢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逐步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牧民富。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