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特稿:凝聚团结共识 促进人类进步——中国共产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

2023-07-04 来源:新华网 分享:

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  特稿:凝聚团结共识 促进人类进步——中国共产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

新华社记者陈杉 张远 刘品然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

“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胸怀世界,深刻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重大课题,洞察人类前途命运,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各方力量携手前行,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持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迸发出澎湃的思想伟力,凝聚起世界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期盼,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

以思想为旗帜,汇聚应对挑战力量

5月19日,在全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中,习近平总书记同中亚五国元首共同签署《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作为峰会最重要的政治成果写入宣言文件,中国同中亚五国实现双边层面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覆盖,再次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强大影响力、生命力、感召力。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学者巴克特·巴克塔耶夫说,这一理念为中亚各国“构筑一条通往和平与繁荣的大道”。

放眼世界,地缘冲突、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挑战层出不穷;全球经济长期低增长的风险依然存在;一些国家强推“脱钩断链”,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更有甚者,一些国家固守冷战思维,鼓吹集团对抗,肆意冲撞战后国际秩序……面对加速演进的百年变局,人们期盼更多、更强大的确定性力量。

从2013年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开篇破题”,到2015年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立柱架梁”,从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系统阐释“五个世界”愿景,再到2020年倡导共同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2021年呼吁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2022年提出共建人类安全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着眼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不断丰富和拓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外延,为人类携手应对重大危机和全球性挑战提供中国方案,汇聚共识与合力。

埃及共产党总书记萨拉赫·阿德利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同西方截然不同的坚实政治、文化基础上所构建的全球愿景”。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副主席基思·贝内特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共赢、团结,深刻契合当前局势下人们的迫切需求。中国不仅持续完善理论架构,更有落实的详细规划。”

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载入党章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推动写入宪法,陆续提出并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连续六年写入联大决议,载入上合、金砖等多边机制文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赢得广泛认同。中老、中巴、中柬、中泰、中印尼、中哈、中乌、中土、中吉、中塔等双边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亚太、中国-东盟、中国-中亚、上合组织、中非、中阿、中拉、中国-太平洋岛国等命运共同体建设步伐稳健,网络空间、核安全、海洋等命运共同体倡议得到各国积极响应,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等一系列重大主张获得广泛支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合唱中。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的实践成果不断涌现,令人振奋。今年以来,从陆续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关于阿富汗问题的中国立场》等文件,到成功斡旋沙特和伊朗实现“北京握手”、积极推动中东迎来“和解潮”,中国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长远目标,积极践行全球安全倡议,积极探索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为政治解决热点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

两次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深化拓展“金砖+”模式,不断完善中阿、中非、中拉、中国-中东欧国家、中国-中亚国家等合作机制……中国坚定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努力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莫桑比克前总统若阿金·希萨诺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聚世界人民求团结、谋发展的意愿,“展现中国共产党开放与合作的胸怀”。伊拉克大学新闻学教授穆罕默德·朱布里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追求团结合作、互利共赢和可持续发展”,切中国际社会所需。

以人民为中心,共享繁荣发展机遇

今年是中方工作人员张超奋斗在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项目建设一线的第9个年头。印尼同事曾好奇地询问他胸前徽章上“为人民服务”的意义。有着25年党龄的张超说,“就是做让人民感到幸福和美好的工作”,“比如建设雅万高铁就是为了方便人们出行”。

2013年春季,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指出,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这一年的金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以宽广胸襟、广阔视角打造开放合作平台,推进全球互联互通。

十年耕耘,“一带一路”已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在埃塞俄比亚援建第一座现代化的全非疾控中心,在尼日利亚修建西非第一大深水港,在乌兹别克斯坦贯通中亚第一长隧道,在马尔代夫架设该国第一座跨海大桥……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吸引世界上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参与,显著提升全球互联互通和贸易水平,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增进不同地区人文交流,成为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共建‘一带一路’等重要倡议,源自中国对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现状和规律的深刻理解,各国应相互帮助、共建家园。”白俄罗斯前副总理阿纳托利·托济克说。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

面对近年来全球发展遭遇的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党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出发,提出和践行全球发展倡议,有效凝聚了共促发展的国际共识,有力回应了全球性挑战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支持。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提出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宣布中国落实全球发展倡议32项重要举措,截至目前已有一半实施完成或取得早期成果,得到各方高度评价。

“我们要倾听人民心声,顺应时代潮流,推动各国加强协调和合作,把本国人民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统一起来,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前行。”踏上新征程的中国共产党,正在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各国提供发展新机遇。

打造进博会、消博会等一系列国家级“展会矩阵”,同至少2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自贸协定,统筹推进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高水平实施,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过去十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不久前刚闭幕的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四届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吸引约1500名人士参会,其中半数来自海外,外方人士希望更多了解中国并发展业务。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表示,“全世界都从中国发展中受益”。

以文明为火炬,照亮人类前行方向

“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是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

化解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依靠物质的手段攻坚克难,也需要依靠精神的力量诚意正心。从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等国际会议,到同多国共同举办“文化交流年”、开展经典作品互译和联合考古等活动,新时代中国始终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倡导者、践行者、推动者。墨西哥《千年报》网站文章认为,中国捍卫了文明平等的论点,强调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的价值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搭建更多跨越文明隔阂的桥梁,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埃及前总理埃萨姆·谢拉夫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必然选择”。美国中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苏拉布·古普塔认为,中国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而是倡导包容互鉴、共同前进,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命运与共行大道,胸怀天下向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诠释了和平与发展的真谛,反映了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散发出超越时空的思想魅力,必将凝聚越来越多共识,推动人类社会迈向光明前程。(参与记者:余谦梁、姚兵、沈丹琳、刘恺、关建武)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