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023-07-21 来源:四川观察 (来源:央视新闻) 分享: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个重大命题”。

今年6月2日,一场攸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座谈会——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召开。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一个多月后,总书记实地考察江苏苏州古城保护和文化传承并深刻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千百年来,中华文明如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一路奔涌。新征程上,如何传承赓续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中华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相互融通、彼此成就的逻辑关系,为我们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

传承好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山西运城,古称“河东”,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人类起源和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今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运城博物馆,详细了解运城有关人类起源和中华文明早期历史发展等。总书记指出:“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2023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家版本馆考察时,在兰台洞库了解馆藏精品版本保存情况。

版本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欣欣向荣的表征和见证。

今年6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考察。他详细听取《四库全书》版本源流、纸张印刷、保护收藏等介绍,叮嘱工作人员:“中华民族的一些典籍在岁月侵蚀中已经失去了不少,留下来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把我们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总书记坚定地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7月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

沿着石板路,总书记走进古街巷,在街边一家商铺内,观看了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卢建英制作苏绣。

△2023年7月6日,卢建英在江苏苏州平江路的工作室内刺绣。

“已经传到第四代了,女儿是学绘画设计的,也爱这行,可以结合传统进行创新。”卢建英向总书记展示了自己和母亲、女儿合作的两幅作品。

“这样一个作品,要花费多长时间?”习近平总书记问。

“有的要一年。”卢建英答。

总书记称赞道:“中华文化的传承力有多强,通过这个苏绣就可以看出来。像这样的功夫,充分体现出中国人的韧性、耐心和定力,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三盛公水利枢纽

“开渠的人,千古留名、青史留名啊!”

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的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考察。

沙盘前,总书记仔细端详7级灌排体系。“这套系统花的功夫很大,也是值得的。它将来会作为百年、千年基业留下来的。”他高度评价这个辟开荒漠、润泽沃野的灌溉系统,“看到灌渠建设,我很感慨,一个是我们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再一个是几千年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的创造,非常可贵。”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面貌,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中国特色的关键在于“两个结合”

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更需要深入领悟和把握“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

今年6月30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用两个“脉”来强调“两个结合”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理论创新必须讲新话,但不能丢了老祖宗,数典忘祖就等于割断了魂脉和根脉,最终会犯失去魂脉和根脉的颠覆性错误。”

△位于中国历史研究院内的中国考古博物馆

今天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始于中国共产党建党百余年所走过的路,更深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苦难辉煌的文明史。只有立足于此,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

我们党开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华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共和”、“商量”的施政传统,“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都有深刻关联。

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江苏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