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新华全媒+丨“农”墨重彩绘丰景——全国各地庆祝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2023-09-24 来源:新华网 分享:

庆丰收,促和美。9月23日上午,安徽芜湖,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在这里开启。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丰收节庆祝活动精彩上演,展示“农”墨重彩的丰景,分享汗水浇灌的喜悦。

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举办地安徽芜湖,演员正在舞台上表演节目。新华社记者 姜刚 摄

田野绘丰景:共享丰收喜悦

滔滔长江畔,层层稻谷黄。

23日,在安徽芜湖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举办地,从空中俯瞰,展现丰收节主题“庆丰收 促和美”的巨幅稻田画蔚为壮观。芜湖大米、萧县羊肉等特色农产品展台前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多地的农民代表、“三农”工作者和干部群众共享丰收喜悦。

伴随着《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欢快旋律,河南省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在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镇桃园村拉开序幕。初秋的豫南,金黄的稻田里簇簇稻穗颗粒饱满,农户们在田间忙着收获,养殖户在河塘里捕捞肥美的螃蟹。田埂在稻田中勾勒出一条条曲线,河水细流,画出一幅大别山区美景图。

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黑瞎子岛镇东安村现代农业示范区蔓越莓基地,23日9时,随着“集中开镰”的声音落下,果农在欢声笑语中采摘收集蔓越莓,并用收获的果实制作“庆丰收 促和美”图案,表达收获的喜悦。

搓玉米比赛、筷子捡豆子比赛、运丰收粮(挑扁担)……在贵州省盘州市活动现场的趣味活动中,参赛代表在场上全身心投入,周围群众呐喊助威,人们用竞技的快感表达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我们合作社的阳光玫瑰葡萄迎来了大丰收!”盘州市平关胜境农业科技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毛远航脸上洋溢着笑容。合作社自2020年开始种植葡萄,去年挂果后,今年迎来了大丰收。

9月23日,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活动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镇桃园村举行。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科技赋农:助力提质增产

提供智慧育种解决方案,研发新型智能农机……丰收尽显智能“科技范”。

在安徽芜湖三山经济开发区中联智慧农业峨桥示范基地,1200多亩水稻迎来丰收季。

“今年部分品种的亩产量能达到700公斤,比去年多50公斤左右,这离不开科技赋能。”中联智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农业研究院院长助理籍延宝告诉记者,公司利用遥感、气象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传统的作物种植数字化,结合监测、预测信息,提供智能种植方案和农事指导。今年公司的智慧农业平台覆盖芜湖市157个农场,推广种植智慧“芜湖大米”示范面积达28万亩。

近年来,不少科研团队开始加大再生稻的推广研究。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从2018年开始在省内设置10个、每个核心面积为2000亩的示范点。

“我们不仅选育了很多新品种,还解决了农民遇到的许多问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生理生态室主任李建武介绍,过去,农机在收割再生稻头季时,履带会将再生季的禾蔸压死压坏,从而影响产量。如今采用减轻机身重量、缩短履带宽度等手段,将禾蔸压坏的比例从40%降到20%。“未来两三年时间,我们有信心把农户大田里的再生稻亩产至少提高20%。”

在科技兴农上,黑龙江抚远市与国家级科研院所合作,实施冷水鱼、蔓越莓、水稻种业创新,加强农业品牌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被认定为中国农业品牌,阿津怡鱼子酱等9款产品获得“黑土优品”农业品牌标识使用权。

“今年,我们建设了现代渔业产业园,用园区带动提高冷水鱼的科技含量和品牌效益。抚远优质的农产品,特别是冷水鱼、蔓越莓等,正在触动越来越多的食客味蕾,走向全国市场。”黑龙江抚远市市长范继涛说。

活动现场,主播在直播带货山东特色农产品。新华社记者 张力元 摄

产业兴农:愿景变现实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产业发展悄然发生变化。

在山东省丰收节主场活动举办地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华葫芦文化园,冠县灵芝种植大户曹子英带来了“超大个”灵芝参展。“灵芝叶面直径1米,重10多公斤,就像一把大伞!”他说。

2014年,冠县灵芝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多年发展,冠县灵芝开出了致富“花”。目前,冠县有灵芝大棚1万余个,从业人员过万人,年产值超20亿元。

走进位于贵州省盘州市的贵州刺力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干净整洁的生产线上,工人正忙着生产刺梨饮料、口服液等产品。盘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应祝介绍,盘州市现有刺梨实际保存面积约31万亩,覆盖农户近40万人。2022年,全市刺梨企业销售额为2.47亿元,有效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产业升级,乡村发展创造出新增长点。

在国家电网西安供电公司驻陕西省米脂县杨家沟镇罗家硷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群众的努力下,现在罗家硷村主营的产品,已经从最初的单一小米,发展到包括粉条、杂粮等在内的13个米脂特色农产品;经营方式也实现了从最初的单一种植向产成品深加工的转变。

“通过各户适度规模经营的‘小果园’,山地苹果‘连成片’,这漫山就要收获的红苹果,就是全村人的‘摇钱树’!”罗家硷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罗埃平说,“去年村里合作社营业额244万元,利润超47万元,产业兴农由愿景变为现实。”

记者:姜刚、水金辰、梁书斌、周勉、刘彤、施钱贵、张力元、郝源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