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从愿景到现实,习近平诠释“一带一路”源自中国属于世界

2023-10-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黄钰钦 分享:

(近观中国)从愿景到现实,习近平诠释“一带一路”源自中国属于世界

中新社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 黄钰钦)2013年秋天,当“一带一路”一词首次出现在媒体头版头条时,很少有人能准确预见,这项崭新倡议将会给世界和中国带来的改变。

2019年4月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辞。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彼时,从哈萨克斯坦到印度尼西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唤起人们的共同历史记忆,赋予古丝绸之路全新的时代内涵。

时间是忠实的记录者。跨越十年,从理念到行动、由愿景到现实。在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在在诠释着“‘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遇和成果属于世界”。

——在时光刻度里,人们看见“世界是通的”。

“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习近平强调。而倡议提出伊始,一个“通”字也成为海内外观察家的视角。2014年,面向国际政要,习近平更用“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生动阐释——“自古以来,互联互通就是人类社会的追求。”

从驼铃相闻到舟楫相望,跨越山海的交流是人们永恒的梦。“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从“硬联通”到“软联通”再到“心联通”,这一源自中国的倡议正用一个“通”字改变世界。

2023年10月15日,位于国家会议中心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启动试运行,媒体记者在新闻中心拍摄。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要致富,先修路。”当中国发展的成功密码,浓缩成朴素的话语推而广之,人们见证了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陆续建成并投运。如今,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的中欧班列,在世界地图上铺画出逾80条运输线路,更成为贯穿欧亚大陆的国际贸易“大动脉”。

在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外,“通”之于世界还有更深的意涵。这也正如习近平所言,“我们要建设的互联互通,不仅是修路架桥”。在中方的倡议下,规则标准的“软联通”、人文交流的“心联通”陆续展开。大到国家间发展战略的协调对接,小到个人假期旅行的安排,都因“一带一路”倡议“联”在一起,变得更加顺畅。

走过十年,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而其之于世界的影响,依然能从一个“通”字里见深浅。

——在时光刻度里,人们看见“世界之中国”。

今日之中国正被前所未有地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如同打开了一扇“读懂中国”的窗,让外界看到“世界之中国”。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展现自身形象的一个重要契机,也成功让世界看到中国在国际合作上的务实与开放。”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前院长马凯硕说。

比雷埃夫斯港项目作为中国希腊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旗舰项目,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中新社记者 李洋 摄

事实也是如此。面对外界对“一带一路”倡议是不是空洞口号等疑惑,中国用事实说话,用行动回应。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就是答案之一。作为中希合作典范,比港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焕发生机。站在鳞次栉比的集装箱前,习近平对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说,“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不是口号和传说,而是成功的实践和精彩的现实。”

开放,更是“一带一路”的理念。当外界好奇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有何“门槛”时,习近平一锤定音——只要各国有意愿,我们都欢迎。中国主张、八方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在十年之内吸引了世界上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参与其中。《纽约时报》刊文说,“一带一路”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令人吃惊,“远远超出了科幻作家的想象”。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放眼全球,“一带一路”倡议在轮船的鸣笛、在码头的装卸、在桥梁的建造、在工厂的轰鸣中写下无数合作共赢故事,以此不断诠释何为“世界之中国”。

——在时光刻度里,人们看见“一带一路”的初心。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由愿景变成现实也有“成长的烦恼”。无论是一些西方媒体炒作该倡议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还是个别政客将其描绘成“债务陷阱”的源头,国际舆论场上总有声音试图用冷战旧思维解构中国新倡议。

面对谬误,从国际多边场合到国内重要会议,习近平多次作出直接回应和宣示,阐明“一带一路”倡议是什么、不是什么,让外界看到倡议的初心:共建“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是开放包容进程,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是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不搞零和游戏。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北京街头相关装置、道旗等陆续布置,论坛氛围浓。中新社记者 赵文宇 摄

尤其在百年变局之中,全球发展赤字扩大,“一带一路”倡议的初心被更多人看见。“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现共赢共享发展。”2017年,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直言。从一条条“幸福路”到一座座“连心桥”,时光如流,中国用行动表明这一初心始终未变。

“如果你研读过债务统计数据,就会发现没有证据表明中国‘一带一路’项目导致债务陷阱。”世界银行前常务副行长冯慧兰说,“中国领导人对‘一带一路’意图的清晰阐释,让外界得以看见这一倡议的真实模样。”

如今,共建“一带一路”走过第一个十年。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开启,人们期待这一源自中国属于世界的倡议,在下一个十年承载新的追求与梦想,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未来。(完)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