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丨黄河边小镇走出特色产业升级之路

2023-10-26 来源:新华网 分享:

新华社银川10月25日电 题:黄河边小镇走出特色产业升级之路

新华社记者靳赫

霜降已过,秋意正浓。宁夏银川市永宁县望洪镇前渠村的温棚里,葡萄早已采收完毕,但永宁县德合众邦鲜果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茂文却没闲下来。

上午10时许,几名村民找上门来,向杨茂文讨教新品种葡萄的剪枝技术。杨茂文拿起修枝剪,边干边讲,一直忙到中午时分才歇下来。这几年,他已习惯了这种情况。

杨茂文在给村民讲解如何给新品种葡萄剪枝。新华社记者靳赫 摄

望洪镇在黄河之畔,灌溉便利,光照充足,是永宁县的农业大镇。十几年前,部分农户利用当地自然条件优势,建温棚、种葡萄,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然而,随着葡萄品种老化和同质化问题显现,当地葡萄售价持续走低,产业出现没落趋势。

近年来,宁夏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在此过程中,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成为农业发展重点,望洪镇的设施葡萄产业也迎来转机。

“过去村民种的葡萄没特色,碰上行情不好的年份,商贩都不愿来收。为了不让葡萄烂在棚里,村民只能用三轮车拉着葡萄走街串巷低价售卖。”前渠村党支部书记郭永兵说,这几年镇上鼓励种植户研究市场,逐步将传统葡萄品种替换为巨玫瑰、蜜光等消费者认可度高的新品种,平均每棚葡萄年收益提高30%以上。

杨茂文告诉记者,这些新品种葡萄村民以前大多没见过,在更新换代时顾虑重重。为了打消村民疑虑,杨茂文和其他种植大户率先将自家的老葡萄树挖掉,改种新品种葡萄树,并引进更为先进的剪枝技术和管理理念,让葡萄品质更好。

新品种葡萄成熟后很快被收购一空,收购价也比较高。看到了效益,周边农户开始更新品种,并主动向种植大户学习种植技术。望洪镇政府趁热打铁,通过完善葡萄种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合作社和小农户抱团发展的经营模式促进产业发展,同时发挥科技特派员、农村“土专家”等技术人才作用,加速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在望洪镇农丰村的一栋温棚里,葡萄树靠近墙根整齐地种成一排,长长的枝条沿着棚顶横摆过来,形成一道道“拱门”,枝条下有宽敞的空间供劳作通行之用。这栋温棚属于银川市科技特派员纳卫华,几年前他刚将这种名为“大冠稀植”的葡萄架式引入望洪镇时,吓到了不少种植户。

“一些种植户单纯追求产量,会在温棚里满满当当地种上几百株葡萄树,而像我这样,只能种几十株。”纳卫华说,即便如此,算起综合账,新架式的优势也十分明显。由于枝条长,单棵葡萄树上生长的葡萄串更多,产量有保障,新架式通风透光,特别适合种植优质葡萄。最重要的是,由于空间大,拖拉机等设备可以开进棚里,完成最费人力的开沟、施肥、松土等工作,将种植成本降低近一半。

试种成功后,纳卫华就成了不少种植户在田间地头的“导师”,越来越多人跑来向他请教,当地葡萄种植技术加速迭代。

在政府部门、种植大户、农业科技工作者和普通种植户的共同努力下,望洪镇设施葡萄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据望洪镇镇长陈兴隆介绍,目前全镇已建成葡萄温棚近1000栋,由于葡萄品质高、周边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每年吸引大批城市消费者前来采摘,平均每栋温棚每年可为农民带来经济收入近3万元。在葡萄温棚较多的前渠村,40%左右的常住人口通过种葡萄实现增收。

“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还很长,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打造‘望洪镇葡萄’这一品牌,在特色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品牌农业,让农民进一步增收。”陈兴隆说。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