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国宝画重点丨你不知道的长城二三事

2023-12-10 来源:新华社 分享:

长城是世界上规模、体量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上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无与伦比的文化景观。

历史上的长城,除了人们所熟知的军事防御功能,还承载着边境贸易、民族融合、艺术审美等内涵与价值。

今天,我们来看看长城沿线的重要文物,聊聊你不知道的长城二三事。

长城上的“武器仓库”长这样

今年,在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长城西段,一处建筑基址出土了59枚摆放整齐的石雷。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石块,中间有一个圆孔,用来填装火药,填装后把口封上扔出去,既能砸中敌人,又会产生爆炸的威力,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尚珩介绍,石雷是明长城守卫中常见的武器。

这些石雷所在的建筑基址,经考古工作人员的研究,被判断为长城沿线存放武器的库房。尚珩说,这是北京长城考古首次发现此类性质的建筑。

浮雕纹样还有这层含义

长城的文化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其不同的形制和内部构造,也体现在长城墙体上的浮雕、纹饰等。位于河北省的董家口长城蜿蜒曲折、气势磅礴,这里长城券门上的装饰也十分讲究,浅浮雕纹饰内容丰富、寓意美好,表达了人们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

“宝瓶插花”寓意保卫和平,是戍边将士对和平生活的渴盼;“缠枝花”表达守边士兵对美好、长久爱情的期待;部分龙、蛇等图案,表达了人们期盼长寿的愿望。

寥寥数笔讲述妻子的爱

考古工作人员在位于甘肃省的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不少汉简。其中一枚讲述了一女子给戍边丈夫送御寒衣物的温馨故事。

戍边将士不畏严寒,他们的亲人为之牵挂。一枚汉简寥寥数笔,既反映了汉代出入关的严格流程,也反映出戍边将士的家国情怀。

那些不为人知的“烟火气”

随着考古理念和手段的提升,长城上有了更多的考古发现,逐步复原戍边将士的日常生活,展现着长城上不为人知的“烟火气”。

去年,考古工作人员首次在北京长城的敌台顶部,发现了明代火炕和灶址等生活设施遗迹,还出土了锅、盘、碗、剪刀、铲子等生活用具。在箭扣长城141号敌台,考古工作人员发现了棋盘这样富有生活气息的物品,这说明将士的戍边生活不只有“保家卫国”,也有休闲放松时的“小确幸”。考古工作人员认为,这些“接地气”的发现,为未来长城文化的阐释和展示,提供了鲜活素材。

“大小境门”背后的故事

位于河北省的西境门遗址开筑于明代,由于它开得非常小,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小境门”。西境门的开筑,主要从防御的角度来考虑,小到只容一车一马通过,就是为了防备游牧民族的突然袭击。

距西境门遗址不远的大境门遗址,始建于清代,它与居庸关、嘉峪关、山海关并称为“长城四大雄关”。大境门以“门”命名,原因是进入清代以后,长城弱化了军事防御的作用,而大境门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它为巩固和发展多民族国家,沟通中原与草原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西境门到大境门,长城关口功能的衍变,展现了长城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各地长城保护传承利用的力度加大,古老长城拂去历史尘埃,焕发出时代新貌。

越来越多的长城故事,等待被聆听……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