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老师期末给学生每人一个大萝卜 这份“食在”奖励为何被点赞

2025-01-15 来源:成都商报 分享:

学校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也应该看见每个孩子不同的闪光点

又到学期末。家长和学生们都关注着考试成绩,或忙着进行期末总结。成都一所小学某班级的学生,在前几天收到了一份非常“食在”的期末奖励——一个大白萝卜。这在期末这个情境中,仿佛有点儿“乱入”。

据报道,1月8日,成都青白江祥福小学校四年级二班在本学期最后一节班会课上,班主任喻老师给孩子们举行了一场仪式感满满的期末颁奖典礼。除了颁发奖状,她还给每个孩子都送了一个白萝卜。喻老师说,送白萝卜有两层用意:一是借“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谚语,提醒孩子们注意健康饮食;二是祝愿每个孩子都可以“白白胖胖”,茁壮成长。

其实,从一年前开始,蔬菜就成了喻老师班上颁奖典礼的常客。比如有的孩子在学校篮球比赛中表现好,她就奖励生菜,寓意“生机勃勃、积极向上”;有的孩子成绩进步明显,她就奖励土豆,寓意“土”飞猛进……

“绝对不是只有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才有机会,只要是积极向上、有进步、有闪光点,都有入围机会。每个人都不会是‘小透明’。”送蔬菜不是一个噱头,喻老师说,无论何种奖励,都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形式,让每个孩子的优点都能被看见,希望学生把鼓励化作动力,好好学习,好好生活,“这是我最初的用意”。

一直以来,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身心健康备受关注。前几天,深圳小学四年级数学考试题被质疑太难,引发广泛关注。数月前,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林小英在《十三邀》里谈到的“当前的教育系统过于注重升学预备,而忽视了教育的其他重要维度”等观点,引发诸多讨论。

在此背景下,喻老师的“让每个孩子的优点被看见”“每个孩子都不是‘小透明’”等理念,尤显珍贵——学校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也应该看见每个孩子不同的闪光点。

每个孩子都不同,有不同的禀赋和发展空间。这虽是一个常识,可在现实语境中,不可否认,考试成绩是学生必须面对的关卡和分水岭,也是学校、教师最直接、分量最重的KPI。在成绩这一指挥棒下,课业的好坏直接成为衡量学生的重要尺度。在很多时候,课业成绩欠佳的学生,在班级里常常变成“小透明”,甚至连一些优点也不被看见。

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有自己的“生态”。每个过来人都深知“学霸”和“学渣”在这个生态中,接受到的阳光雨露有多大差别——长期被肯定、被捧在阳光里,和总是被否定、不被看见,两类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发展状况往往有天壤之别。

“看见每个学生的优点”,则无异于一只调节阳光雨露的手,让成绩优异之外的学生也能雨露均沾。让一般的学生在被认可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进而正确地自我评价,这对常被忽视的学生,何其重要。

孩子被肯定,对学生家长来说也是一种松绑。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学校、老师的影响。当老师将对学生某一方面的认可传递给家长,家长也自然能松一口气,或许可以放下些许焦虑,为孩子的成长尝试不同的方向。

用蔬菜当奖励的另一层意义还在于,无形中把劳动教育也融合了进来。正如喻老师的做法,每次奖励蔬菜以后,她都会在“班级圈”留言,建议孩子们回家后找父母了解一下某种蔬菜的种植过程,以及尝试用这些蔬菜来做一道美食,和家人分享。就此而言,让孩子了解蔬菜的种植过程,尝试用蔬菜做美食,无疑是给学生的成长补充了最需要的那一份“营养”。

提倡生活教育的陶行知有一句名言: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某种程度上,喻老师奖励给学生的大白萝卜,何尝不是一本“活的书”?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