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第41次南极考察丨通讯:南极考察队的别样新春

2025-02-04 来源:新华网 分享:

新春佳节,北半球祖国亲人阖家团圆时,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正航行在浩瀚南大洋,穿梭于一个个作业站位间。去家万里,勇克极寒,队员们一起在地球南端度过了难忘的蛇年新春。

在厨房帮厨:佳肴抚乡情

厨师人手少,备菜任务重。轮流帮厨,历来是南极考察队的一项传统。不论教授还是工人,隔三岔五就要来厨房这方小天地里帮忙。

考察队员们在船上一起吃年夜饭(2025年1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黄韬铭摄

没在家过年,更得吃顿好的。在外度过多个春节的“雪龙2”号大厨秦冬雷深知如何用美食抚慰队员的思乡之情,老早就开始计划年夜饭大餐。“冰糖肘子、葱姜膏蟹、卤水三拼……十个菜,十全十美!”

菜单敲定,帮厨小队看着堆积如山的食材有些傻眼。“先择韭菜再剥蒜,最后给鸡爪做个‘美甲’,给猪舌刮刮舌苔就行。简简单单,辛苦各位啊!”大伙“哀嚎”一片,老秦却装没听见,乐呵呵地说。

闹归闹,大伙帮起忙来一点不含糊。挽起袖子,搬出小凳,队员们围坐一圈,开始干活。

“蒜先用水泡着,一会才好剥。”

“韭菜多拿点一起择,掐头去尾,坏的就不要了。”

“鸡爪有什么可怕的,这样剪就行。”

……

平日端庄秀气,干起活来却分外利索的女队员不断给长得五大三粗、却不敢给鸡爪剪指甲的男队员传授经验,厨房里欢笑阵阵。

听闻任务繁重,一些暂时没有科考工作的队员都主动过来搭把手。副领队胡红桥也坐了过来,帮着择韭菜。队员们挤在厨房里互相打趣,边听年味儿十足的音乐边干活,倒也不觉辛苦。

人多力量大,帮厨任务很快完成。接过处理好的食材,老秦和其他三位大厨各显神通,煎、炸、炒、烤、蒸、卤,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十道兼顾南北方口味的大菜新鲜出炉,锅气十足。

人间至味是真情。“过年好!”“新年快乐!”除夕夜,队员们围聚数桌,共享美食,心怀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在地球南端互道祝福,举杯欢庆,一饮而尽。

在甲板作业:蛇年第一网

大年初二,“雪龙2”号所在海域的海况不是很好。天色阴沉,似暗非暗,连成一线的涌浪从远处层层传来,船身随波涛上下晃动。

考察队员在艉甲板查看拖网收获(2025年1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黄韬铭摄

看着起伏的海面,考察队员李帅心里有些忐忑。四十分钟前,他满心期待地和队友撒下蛇年第一网,希望开年有个开门红。但眼下风高浪急,这网南极磷虾收获咋样,他心里没底。

南极磷虾以浮游植物为饵料,本身又是鲸、海豹、企鹅等动物的食物,堪称南极生物大厦的基石。捕捞磷虾样本是南极考察的一项常规任务,对研究南大洋生物食物链具有重要意义。

“驾驶台请控速,要收网了。”李帅拿起对讲机,声音随呼啸的寒风飘向远处。其他队员屏息凝神,默默降低重心,紧紧盯住海面。

“3.9吨!”水手陈栋彬看着系在腰间的遥控器,有些兴奋地报出一个很有分量的数字。“看来这网收获不错啊!”大伙眼神一下亮了起来,语调都不自觉高昂了些。

五十米,四十米,三十米……艉甲板的绞车钢缆快速回收,水下拖网离船越来越近。队员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几十秒后,拖网终于出水,顺利落到甲板。李帅系紧安全绳,三步并作两步上前,兴致勃勃地俯身查看。

似是老天的恶作剧,甲板昏黄灯光下,拖网内只有寥寥几只磷虾。李帅不死心,又反复翻了几次。期待落空,大伙像被浇了盆冷水,有些失望。

“快看!这有只水母!”沉默中,考察队员李权突然喊道。

大伙迅速围了过来,打开手电,看到一只通体棕黑的巨大水母完整地卧在拖网角落。队员们小心翼翼地把它从网里倒出来,装满了整个水桶。

“这么大的完整水母可不好捞,值得带回去好好研究。”回到实验室,李帅语气轻快,心情不错。“蛇年第一网虽未达预期,但有意外之喜,也算开门红。”

舷窗边远眺:极地有生机

考察队员戴宇飞不是驾驶员,却经常在驾驶台的舷窗边远眺,有时一待就是小半天,过年期间亦是如此。有所发现时,他会迅速举起相机,对准天空或海面某处,拍下照片若干。

考察队员田永军将拖网打捞上来的鱼进行分类(2025年2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黄韬铭摄

“这就是我的科考任务,记录南大洋鸟类和海洋哺乳动物的种类、数量和行为特点。”船晃得厉害,但戴宇飞手很稳,穿着俗称“企鹅服”的户外作业服站在驾驶台外,边跟记者说话边按下快门。

蓝鹱、花斑鹱、灰背信天翁、食蟹海豹、威德尔海豹……在他的记录表上,写满了走航途中观察到的各种动物,时间、坐标与数量都有准确记录。

“这也是南极考察的常规科考项目。多年观测数据积累下来,能够为评估南大洋鸟类和海洋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与分布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南极生物多样性。”戴宇飞说。

长时间拍摄记录,戴宇飞有不少心得。“最重要的是眼疾手快。”他说,鸟儿一飞而过,鲸一闪即逝,拍摄时眼睛要盯着海面,不能只看相机取景器。“看得多了,就能大概预测它们的移动轨迹,提前把相机移动到相应位置。”

说话间,远处有一头鲸喷出水柱,摆起鲸尾,片刻后又潜入深海。戴宇飞快速对准,按下快门。“希望新年运气好一点,拍到更多这样的珍贵画面。”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