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AI时代,未成年人保护也要更“智能”

2025-06-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

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未成年人拓宽视野、发展自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带来了风险与挑战。网络空间中的未成年人保护,是网络空间治理的重点问题。把好这道关,数字时代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才有保障。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发展和保护面临各种新型问题。不知不觉间,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各种服务,已经进入未成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不少AI聊天助手已经成为孩子们离不开的“伙伴”,既辅助他们展开学习、探索世界之旅,又提供精神陪伴。

  但是,与未成年人从网络平台等公开渠道获取信息内容不同,AI工具与未成年人的互动处于私密状态,一旦出现不良乃至有害内容,比如对于行为和价值观的不良引导,无论是家长还是监管机关,都很难及时发现,也就难以评估未成年人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产生的影响和风险。因此,针对聊天陪伴型的AI工具,无法简单沿用原有针对网络公开渠道的保护模式,需要探索针对人工智能的新型治理模式。

  此外,未成年人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在运用人工智能进行开发和创作方面也十分活跃,如设计、生成各种智能体并对外传播。

  但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未成年人自制的智能体内容低俗、擦边的问题。由此可见,未成年人在受到不良生态影响的情况下,还可能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成为不良内容的制作者和传播者。这意味着,除了把未成年人作为保护对象、防止他们接触不良内容,还需重视正向培育和引导。建设健康安全的网络生态,促进未成年人数字素养的提升才是治本之措。

  人工智能的发展,还让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更容易变换形态,逃避监管。

  经过长期治理,目前主要平台上已有大批违法、有害内容得到有效清理。但还有不少对未成年人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和不良引导的内容,在不断“改头换面”,以不同的样貌现身,污染整体内容生态。比如,倡导厌学逃学倾向、展现校园欺凌行为,利用“网红儿童”形象炫富、恶搞、不正当营销,以及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批量生成的谣言类、擦边类、误导类内容。针对新型内容,有必要紧密追踪其特征和趋势,通过“清朗”行动等专项措施展开精准打击。

  另外,还有一种现象值得重视,那就是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主动实施对于他人的侵害。这在未成年人参与“饭圈”追星的领域尤为明显。从一言不合就“开盒”“挂人”,到有组织地集中实施人身攻击、施行网络暴力,未成年人一方面是网络侵害乱象的受害人,另一方面也受到负面氛围影响,可能成为侵权行为的实施者。可见,未成年人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能力不断提升,也是一把“双刃剑”,既促进他们快速学习、成长,也放大了他们侵害他人的能力。

  因此,人工智能时代,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治理机制面临全新挑战。只有积极进行创新转型,才能有效回应新时代和新技术的需求。

  具体而言,在人工智能模型和应用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在数据训练、模型优化、应用场景、服务运营各个环节都嵌入未成年人保护的理念,并进行技术和组织层面的合规设计,做好事前、事中的防范和保护。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模式,应当探索从隔离、控制的手段,转向积极培育和建设安全生态,在防范侵害的同时,积极进行正向引导和影响,特别是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力,为未成年人呈现与营造健康积极、向上向善的内容和环境。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