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汉藏一家亲,共筑那曲情:一位汉族干部的西藏记忆

2021-07-22 来源:中国西藏网 作者: 分享:

位于我国西藏北部的那曲,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的人分布于各行各业,与当地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各民族团结互助、和谐共处的良好局面。在这里,讲述的是一个为了爱情不远千里奔赴那曲,并诉说民族团结佳话的汉族干部的西藏记忆。

图为谈小燕同志参加嘉黎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投票选举照片由谈小燕提供

谈小燕,汉族,湖北人,中共党员,现任那曲市嘉黎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她与她的爱人普布扎西于2003年相识并相爱于湖北省职业技术学院。相爱容易相守难,对于两个来自不同地域的人来说,谈小燕和他的爱人最初面临着两大主要现实问题:如何进藏工作和取得父母同意。

普布扎西深爱着谈小燕,坚持多次向学校表态,要带她一起去西藏,为西藏发展做贡献。最终获得校方同意,并帮她申请了进藏的条件。而谈小燕的父母坚决反对她进藏,认为西藏太远。可是,一对恋人最终不顾父母反对,带着仅有的几百块钱坐上了去往西藏的火车。结果证明,西藏确实很远,他们倒了两趟绿皮火车,一趟长途客车,经过5天5夜的时间才到达拉萨。当时年轻气盛的谈小燕竟不知道在翻越唐古拉山口时辗转难眠、头疼欲裂其实就是传说中的高原反应。

据谈小燕介绍,到了西藏后,爱人普布扎西分配到了那曲地区司法局。当时正值八月份,内地正是酷暑难耐时,而那曲却大雪纷飞,由此她第一次对西藏的气候有了直观的认识。“最初我们借住在爱人的亲戚家,一个月后单位才分配了住房,房里有一只火炉,两张藏式床,除此以外空无一物,但我们还是因为终于有了自己的房而感到无比高兴。当时我们住的房子里没有水,下水道也不通,街道上有一辆辆卖水的三轮车,每天买水吃。洗衣服都是到外面露天的水井里拉水,拉一桶水上来后,累的心口都在疼。家里没有厕所,最让人刻骨铭心的是冬季的夜晚打着手电筒去很远的地方上厕所,冷风呼呼地往脖子里钻。当时年轻的我们没把高反当回事,没把贫困的生活条件当回事,每天只觉得幸福而充实。但每每想起家中的父母,我心中又难以抑制的伤心和思念。在收到普布扎西第一个月工资时,我们首先给我在内地读大学的妹妹寄了生活费。”

“2005年3月,我们有了第一个孩子,那时我还没参加工作,边打工边等待毕业。我毕业后,开始为我的工作奔波,拿着派遣证一遍遍地向组织部门申请安排工作,一遍遍地跟工作人员解释我进藏的原因。经过不懈努力,我也如愿被分配到了那曲工作。工作两年后,西藏终于通了火车,为了让父母放心,我说服父母来看望我们。我的母亲从羌塘无人区就开始眼泪不断,她说那是她一辈子没见过的荒凉,大风呼呼地吹得火车窗户都在颤抖。路过那曲看到一棵树都没有,一望无际的光秃秃的草皮,母亲心里是多么的心疼和不舍,但看到我的爱人对我很好,对他们也很贴心,才放下心来。就这样,我们至今在那曲生活了17年,两个孩子都在那曲长大,大儿子现在在重庆西藏中学上高一,小女儿在那曲市第一小学上一年级。”

图为谈小燕同志全家福照片由谈小燕同志提供


“在日常生活中,我对新兴事物的敏感度更高,会第一时间跟爱人分享,他也会教我很多西藏的文化习俗,我们隔段时间就像朋友一样交流对工作、生活的心得,这种交流会持续三四个小时。虽然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民族习俗,但是能够包容彼此,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我认为,夫妻之间必须有相互交流的习惯,说出双方不同的想法,并且需要包容、理解,这不是口号,必须要付诸实际行动,才能共同为家庭奋斗,共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谈起遇到的困难,谈小燕说:“最难的是对父母的思念。从上大学算起,我离开家已经18年了,陪伴父母的时间很少,没有在父母身边尽孝,心里十分歉疚。因此每年休假时,我们会尽可能的陪伴父母,孝敬父母。对于个人来说,首先是身体健康。随着年龄增长,高原反应日益强烈,我的心脏承受能力越来越差。间歇性的心悸,让心脏负担非常重。我会尽量放慢脚步,平稳情绪,减少情绪波动。有时候,对工作上仍有力不从心的情况。因为那曲海拔高,气压低,稍微运动或工作节奏快任务重的情况下,就累的喘不上气,头疼胸闷长期困扰着我们来自内地干部。从急从重开展工作,难免有不细致不全面的地方,只能利用休息时间,慢慢做,努力达到工作要求。”

在这17年的时间里,谈小燕亲眼见证了那曲巨大的变化历程。“以前,整个那曲市仅有一条崎岖不平的街道,常年大风不断,上下水不通,漫天尘土,脏、乱、差现象非常严重,路上行人少,没有大型商场,干部及群众居住条件差。现在,道路宽敞,街道整洁,商业繁荣,物流四通八达,人人享受着网购的快乐。干部职工生活条件大大改善,都住进了便利周转房,上下水通畅,再也不用买水吃,夜晚不用再冒着严寒走很远找厕所。办公区、住宅区实现了集中供氧、供暖,一应设施俱全。现在,我们感觉到非常幸福。西藏是我们国家的安全屏障、生态屏障,我们为祖国守护和建设这片高原,觉得非常光荣。”

“关于语言,从来不是困难,因为爱人是藏族,常年耳濡目染,我除了说汉语,对藏语的日常用语也非常熟练。两个孩子在实施双语教学的学校上学,不仅普通话和藏语说得很好,还会说藏语那曲话、日喀则话,简单的拉萨话。我希望孩子未来能够理解父母在西藏工作的原因,热爱祖国、热爱西藏、热爱那曲,也做对祖国有用的人。”

这些年,最让谈小燕感到荣幸和自豪的是她的家庭于2018年被评为“自治区文明家庭”,爱人普布扎西于2016年被评为“那曲地区民族团结示范个人”。她说:“这里的干部队伍,有藏族、汉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彝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如青海、甘肃、山东、辽宁、新疆、河南、陕西、湖南、四川、安徽、江西、贵州、浙江等。像我们这样不同民族结合的家庭不在少数。少数民族群众都能歌善舞,热情活泼,对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在生活工作中,很好地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不同文化的相互借鉴。”(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次林央珍、三木旦 作者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那曲市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调研组成员)

关键词 >> 那曲,一家亲,汉族,西藏,干部,记忆
分享:

相关阅读

  • 海外留学生高原行:认识更立体的西藏

    从传统藏纸制作技艺到现代青稞培育技术,从古老唐卡绘画到科技感十足的无人驾驶汽车……7月14日至7月20日,中国传媒大学来自美国、加拿大、乌克兰、尼日利亚等8国的8位留学生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和...
  • 西藏拉萨市力争年内实现学校供暖全覆盖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学校供暖项目是拉萨市委、市政府将学习教育成果落实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推进全市学校供暖教育惠民工程,助推党史...
  • 长江大学西藏高原核桃产业研究所在山南揭牌

    为大力提升西藏核桃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有效促进西藏核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近日,长江大学西藏高原核桃产业研究所在加查县加查镇龙巴村正式揭牌。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