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三江之源党旗红 圣洁玉树展新颜——写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之际

2021-08-01 来源:中国西藏网 作者:蔡成勇 索南丹增 分享:

玉树藏族自治州成立于1951年12月,是青海省第一个、全国第二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7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玉树各族干部群众感恩前行、砥砺奋进,从黑暗走向光明,从灾难走向辉煌,从贫困走向小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青海省委省政府“四个转变”“五四战略”“一优两高”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基础设施大提升、产业结构大调整、社会事业大发展、群众生活大改善、生态环境大变样,全州上下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恢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70年来,我们强筋壮骨,守正笃行,党的执政之基越夯越实。1950年6月,中共玉树地方委员会成立,同年12月地委机关建立第一个党支部;1951年12月,玉树藏族自治州正式设立;1955年10月,在囊谦县香达乡青土村成立第一个基层农牧区党支部。走过70年,玉树基层党组织不断巩固和加强。玉树州委坚定地举好旗、带好头、领好路,各级党委(党组)横向到边健全党建体系和机制,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纵向到底抓实组织生活,把党支部建成坚强的战斗堡垒。目前,全州有各级党委59个,党支部956个,党员24053名。扎实开展各类主题教育,筑牢思想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创新设立“玉树基层干部学院”,培养了1000多名村级组织后备干部,有效活跃了基层,凝聚了力量。坚持“好干部”标准和“五湖四海”原则,不断拓展“一线工作法”,落实援玉援青政策,形成了“5+3+4”的选人用人导向,开创了“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引智育才工作机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延展党建工作覆盖面,“红色物业”织密了服务体系,“绿色党建”挺起了生态防线,“两新”组织党工委正在焕发生机和活力。同时,始终坚守政治“红线”、纪律“底线”,严格对照中央关于“基层减负”的部署和省委“政策落实年”要求,尊崇制度、维护制度、执行制度,扎实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协同推进公职人员违规收送礼金整治、村级财务和校园资产清理规范等工作,创新提出办文办会“244”要求和“三三制”工作法,努力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70年夯基之路,70年固本之旅,今日之玉树,正在秉承伟大建党精神,贯彻新时期党建要求,从严治党,大抓基层,迈向党的伟大事业新征程。

70年来,我们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环保之果越结越大。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设立到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农牧民群众“崇山敬水”的朴素自然观正向新时代生态文明价值观转变,“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走过70年,我们立足“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这一定位,致力于增草、增林、增水、增群、增收、减畜、停采,全力构筑三江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尤其近10年,玉树州全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圆满完成,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一期、二期工程扎实推进,可可西里成为全国第51处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江源水源地成功入选“中国好水”,草原植被覆盖度增长到61.8%,有1.8万名牧民变成了生态管护员,吃上了生态饭。河湖“清四乱”和“家园美化”行动全面展开,空气环境监管实现全域覆盖,“生态法庭”“生态民兵”“野生动物伤害补偿”“禁止外来鱼种放生”等创新做法得到国家层面肯定,雪豹、金钱豹等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绝迹数十年的水獭、荒漠猫等濒危动物频现央视镜头。绿色“七进”、“三讲三美”等活动广泛开展,干部层面讲生态、学生态、抓生态,群众层面爱绿、护绿、植绿成为新常态。70年江源守护,70年生态建设,今日之玉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牢记使命,生态报国,正在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70年来,我们抢抓机遇,改革创新,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随着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加快,帐篷生活变成了居民生活,“靠天吃饭”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走过70年,我们抢抓西部大开发、东西部对口支援等诸多重大机遇,曲折中前行,摸索中创新,紧紧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传统畜牧业加快向“有机、品牌、高端”生态畜牧业转型,防灾抗灾减灾综合体系初步建立,“十年一大灾、五年一中灾、年年有小灾”的历史一去不返。深化与北京首农集团的合作力度,塑造农牧业有机品牌,“玉树牦牛”“扎什加羊”列入国家家畜遗传资源名录,建成合作化组织206个,建成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28个。依托国家级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快商贸旅游文化融合发展,连续举办“澜湄之约”六国青年创新设计大赛、国际漂流A级锦标赛、国际越野行走世界杯赛、玉树传统赛马节、三江源水文化节等精品节会,“三江之源、圣洁玉树”品牌效应持续扩大,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1%。70年接续发力,70年改革创新,今日之玉树,积极构建三江源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结构、提质增效,奋力书写绿色发展的崭新篇章。

70年来,我们消除贫困,补齐短板,民生福祉之享越来越好。从封闭到开放、贫困到富裕、落后到现代,生活的新变化彰显时代的新发展,迎着“第一个百年梦”的实现,三江源地区数千年来的绝对贫困现象彻底消除。走过70年,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动摇,实施好救济式扶贫、参与式扶贫、脱贫攻坚等每一次历史机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6个深度贫困市县摘帽、104个深度贫困村退出、12.98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增长到9260元以上。持续实施教育强州计划,创新推广高中名校托管模式,高考升本率达到27.02%,异地就读学生累计12375人。扎实开展“健康玉树”行动,强有力施行重大疾病和地方病干预治疗措施,发病率逐年下降。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和基本养老参保率均创历史新高。现在,餐桌上传统的炒面、风干肉等已从主食变成特色小吃,各式智能家电充盈日常生活;近5年通过技能培训,有1.56万农牧民走出牧场、地头转行就业,从事运输、手工制作、商务等多种行业。70年坚守初心,70年民生为本,今日之玉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过上健康、现代、幸福新生活”的殷殷嘱托,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朝着山美、水美、人美的美好向往阔步前行。

70年来,我们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城乡建设之貌越变越美。结束“牛驮马运”的历史到现在的陆空交通网,告别土担梁的“冬窝子”到现在的美丽城乡,玉树基础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过70年,我们时刻感念党的关怀和祖国的强大,昔日的定居点正在变成小城镇,“逐水草而居”已成为远去的故事;大电网进玉树,终结了酥油灯照明的历史;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乡村道路通畅率达到100%,玉树不再遥远;农牧民进城步伐明显加快,玉树州全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特别是借势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和巩固提升,着力构建“一主一副、四中心、多节点”格局,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囊谦县撤县建市工作扎实推进,称多、杂多、治多、曲麻莱县旧城改造成效显著,玉树市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国十佳魅力城市”。放眼新玉树,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受益的是群众。70年城乡变迁,70年脱胎换骨,今日之玉树,始终把基础建设作为发展之要,集聚力量,消除短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基铺路。

70年来,我们心手相连,守望相助,民族团结之声越唱越响。唐蕃古道民族团结的文化千年相传,玉树地震八方驰援的大爱再塑丰碑,玉树人民发自内心讴歌:民族大团结好。走过70年,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历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打基础、谋长远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干部层面“五湖四海”的思想越扎越牢,群众层面“三个离不开”的认识越来越深,社会层面“两个共同”的氛围越聚越浓。特别是历经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特殊洗礼,无疆大爱催生伟大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浇开遍地民族团结之花。这些年,我们倍加珍视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成果,认真实施《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及实施细则,完善“12345”思路,深化民族团结创建“九进”和“民族团结+”活动。2019年,玉树州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玉树市、称多县、治多县相继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县;2020年,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挂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需要一提的是,2019年玉树独立骑兵连军官尼都塔生一家四代维护民族团结的事迹,传遍祖国大江南北,成为青海和玉树的荣耀。70年息息相生,70年发展与共,今日之玉树,各族干部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万众一心,携手并进,正在唱响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旋律。

70年来,我们贯彻民族自治,融合法治德治,精神文明之花越开越艳。从翻身当家作主人到社会主义新玉树建设的主人翁,从地震灾难后的重生步入新时代新生活,玉树人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来之不易的稳定与和谐。走过70年,我们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把玉树打造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高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生根开花,地方立法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网格化管理、智慧城市建设、新型合作组织发展等措施,让基层民主政治充满前所未有的活力。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沿着宗教中国化方向得以落实,寺院“三种管理模式”创优升级,“强村带寺”模式在全省推广运用,宗教界和谐和顺进入最好时期。社会层面深入挖掘民族团结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和可可西里坚守精神成为“传家宝”;深化“最美乡村”“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开展“好人玉树”建设,讲好“四史”,树好“五观”,“五个好”主旋律始终高扬,涌现出了蒙托那义、杰桑·索南达杰、王成元、昂噶、巴吾·扎西东周等一批英雄模范和时代楷模。现在看到最多的是,人们脸上洋溢着真诚、灿烂、幸福的笑容;听到最多的是,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70年忠心向党,70年血脉赓续,今日之玉树,沐浴在新时代党的光辉政策下,传承精神,感恩奋进,正在用实际行动报答党和全国人民的无疆大爱。

玉树成长的70年是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的鲜活一页,玉树70年的发展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厚爱的结果,是青海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国家部委、省级部门、驻州部队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对口支援省区市县倾力帮扶的结果,是历届州级领导班子团结拼搏的结果,是一代代玉树儿女砥砺奋斗的结果。玉树的发展实践,让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今天的新玉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玉树才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展望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在党的百年华诞和玉树州成立70周年的伟大时刻,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玉树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力谱写新玉树“两个越来越好”的新篇章,为建设“健康、现代、幸福”新玉树而不懈奋斗!(中国西藏网 文/蔡成勇 索南丹增)

关键词 >> 玉树,党旗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