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健康中国行动 筑牢雪域高原健康根基
| 2022-03-08 来源:香巴拉资讯 | 分享: |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预防为主,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医疗服务,绘就出了新时代健康工作蓝图。近五年,健康高原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在健康中国战略之下,高原地区如何走出一条创新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印发实施,一个以健康中国战略为顶层设计,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行动纲领的大国国民健康保护体系全面形成。目前中国正按照十九大描绘的"健康中国"总体路线图,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健康中国行动实施以来,涉藏各地在医疗卫生领域开展了多项重点工作。近年来,甘孜州高位推动公共卫生保障行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免费健康体检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尤其是在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方面,探索出石渠模式,并在西藏及青海、四川涉藏地区广泛复制推广。病有所医,构建全民健康格局。在阿坝州,有卫生健康机构近1800余个。在云南迪庆州,2021年,迪庆州23项藏医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在西藏昌都,2021年累计开展医疗救助7429人次、大骨节病、"两癌"目标人群筛查完成7460人、5.98万人,医保参保缴费率达97%。在青海玉树州,深入实施藏医药人才培养工程,开展"345"本土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工程,切实为基层培养一批高学历、留得住、干得好的本地医疗卫生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江吉村表示,"健康中国"战略在高原实施以后,自己亲身体会到了健康卫生方面变化和改善。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涉藏地区的医疗服务系统已较为健全。例如藏医,从州到县、乡镇及村基本形成有藏医院或藏医诊所,高原藏医覆盖率已达到70%。2020年后,藏医在疫情防控方面也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健康中国教育在脱贫攻坚地区同样发挥着积极作用。在甘孜州石渠县,孩子们定期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小手拉大手"活动,旨在改变孩子们生活习惯的同时,也改变着家长们的不良生活习惯。2019年至2021年,石渠县连续3年新病人检出率为零,而此前这里曾经是四川省乃至全国包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关于健康促进的有益探索,在高原偏远地区和脱贫县等重点地区尤为可贵,健康科普信息的宣传从城市到草地;"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多通风"等口号响彻高原乡村;爱国卫生运动不断得到创新发展,健康理念多以高原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浸润式传播,实现提升健康素养的愿景也在逐渐走向全覆盖。
随着健康中国建设持续推进,日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也让高原群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升。最近,西藏2021年人均预期寿命报告发布,西藏2021年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2.19岁,比2020年提高1.09岁,再创历史新高。在后疫情时代,公众的防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出门佩戴口罩、垃圾分类投放、保持社交距离、分餐公筷等健康文明的做法逐渐推广开来。

全国人大代表江吉村认为,近年来,通过国家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现在高原上得包虫病和大节骨病的人明显减少了,而且治疗这些疾病的过程中老百姓学会了很多防疫知识、防病措施和健康的饮食习惯,防病意识越来越高了。如今在高原,人们不但有了医治疾病的更好的条件,他们还学会了防病常识,有了更高的健康意识。
江吉村认为,雪域高原的健康建设如今面临的挑战就是人才缺乏。在乡村缺少有技术的医务人员,在各县级医院里缺少医术好的医生和资深的医务人才。出现这种不足,与高原地区地理环境有关系,也和当地医务人员的待遇也有关。针对这些问题,江吉村认为要重视培养医务人才,特别是重点培养本地医务人才,因为外地来的医务人才很难留住。培养本地人,让本地的医务人员收获到更好的医疗知识,给他们提供学习条件,让人才更能够留得住。
未来,随着我国优质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丰富,我们相信医疗资源会更加充裕,人民身体健康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健康路上,一个人也不能少,国家在努力,我们每个人也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健康"守门人",活得更高龄,更要活出健康。
记者 郝莉娜 唐延 张家文 措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