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礼赞七十年·奋进新征程】青海海南:70年防沙治沙显成效 戈壁荒漠披绿衣

2023-05-04 来源:海南报 分享:

蓝天下,一棵棵挺拔的杨树、柳树拱卫着房舍农田,一望无际的沙柳和柠条、不知名的野花萦绕着村庄,与远处起伏的沙海相映成景。

沙珠玉,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中部、塔拉滩沙漠边缘,距离省会城市西宁只有180多公里,却曾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过去风大、沙多,百姓日子苦,靠砍挖‘砍巴’和‘荚荚草’的根茎当柴火,这些固沙植物越来越少,更加剧了生态恶化。”共和县退休老干部杨新林介绍,20世纪50年代,沙珠玉九成草场已沙漠化,有的村庄不得不整体搬迁!

图片

退无可退,从那时起,沙珠玉人开始绝地反击。对他们来说,造林治沙,是一场用性命与风沙所作的生死搏斗。

70多年来,沙珠玉人营造起18道防风林,层层叠叠的树木,硬生生将狂风顶住、逼沙丘后退。到2020年底,沙珠玉乡共培育公益林17.9万亩,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比从90%以上降到12.3%!

沙珠玉的变化是一代代海南人民艰苦治沙、绿化家园的缩影。

一部海南史,半部治沙志。翻开海南历史,每一页都写满了人与沙漠抗争博弈的故事。

图片

1956年,共和县塔拉滩地区的防沙治沙工作,成为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被沙患蹂躏了百余年的海南人,开始了防沙治沙的漫漫征程。

1958年,青海省农林厅委派孙世杰在沙珠玉乡成立防风治沙林场,开展防沙治沙工作;1959年5月,由中科院领导、青海治沙队、北京大学、北京林学院联合对塔拉滩地区的沙漠分布情况做了调查,并对当地的防沙治沙的可能性做出了评估。

1962年,省农林厅在沙珠玉成立了首个治沙试验站,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1966年,沙珠玉已经初步建立起一个总面积645亩的治沙式样板地。

接下来,共和县各族干部群众在塔拉滩及其周边的恰卜恰、沙珠玉、切吉、龙羊峡地区大规模组织实施了围栏封育、杨树深栽、退牧还草等一系列生态治理重点项目,使塔拉滩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图片

同样,作为海南州重点生态治理区域“三滩”(切吉滩、塔拉滩、木格滩)、“十沟”(州境内生态脆弱的十个流域),通过人工造林、封沙育林育草等措施保护和扩大沙区林草植被,治理城镇村庄周围沙漠化土地,使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更加稳固。

站在塔拉收费站向东望去,一片郁郁葱葱的杨树在黄沙中显得格外夺目。近2米高的乌柳林整齐地从坡底排列到坡顶,并向两边延伸,在金色的沙丘上筑起一道绿色的屏障。共和县塔拉滩地区,曾经是沙化土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98.5%的半荒漠化草地,龙羊峡库区北岸一片不毛之地,不仅荒无人烟,还严重危害着周边黄河生态区的安全。

2013年,海南州五县4.45万平方公里被纳入《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有了技术和资金,在政府各项政策的支持。同年,海南州提出把光伏发电园区打造成一片生态绿洲,开始实施塔拉滩生态光伏园区造林绿化工作,在省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每年投资上千万元,在光伏园区修建防风固沙及道路景观林、道路绿化、节点景观绿化等工程;修建苗木灌溉水源机井,大规模栽植青杨、新疆杨、珍珠梅、柽柳、乌柳、丁香等树种,如今园区各类苗木长势良好,成活率达到90%以上。

进入新时代,海南州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在塔拉滩规划面积为609平方公里光伏产业园区,太阳能光伏板覆盖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由于大面积光伏板的遮挡,塔拉滩风沙小了,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大降低,加之清洗光伏板的水相当于不定期“浇水”,光伏板下的荒漠化土地日渐绿意盎然。监测数据显示,与光伏园区建设前的平均值相比,目前塔拉滩风速降低了50%,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30%,植被盖度也恢复到80%以上。

在探索推进光伏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既能带动开展牧草、特色农产品种植及畜牧业养殖,实现“光伏+”新型农业的多赢模式,也能不断提升农牧民群众获得感和满足感。

“现在牧草肥美,母羊奶水足,生下的羊羔也特别健康。”共和县下合乐寺村5社的村民马有福,受雇于村里的养殖专业合作社,从2020年8月起,他和妻子负责放牧合作社的1000多只羊。两个人一年的放牧工资有7万元。

马有福说,现在能靠放羊过日子,还是沾了光伏电站发展的光。

“没有光伏电站的草场,村里的合作社根本不敢养这么多羊。1000多只羊,一个月光饲料就得10多万元。”马有福说,去年,养殖合作社给村里创收近10万元。

一排排光伏板就像是塔拉滩上生长的“铁杆庄稼”,给当地群众培育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通过马有福的变化我们不难看出,生态环境的向好发展是最普惠的民生,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如今,塔拉滩生态治理面积达到31.1万亩,共栽植青杨、棉柳等共129万株,原生植被的覆盖面积也从治理前15%达到了65%,塔拉滩绿化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该蜕变得益于一个关键因素:在生态经济的牵动下,州委州政府基于对“三个最大”重大要求的深入落实和省情的再认识,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聚力建设“生态海南”,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

作为青海省生态保护任务最为艰巨的地区,海南州拥有将近70多年抗击风沙的光辉历程和治沙经验。难能可贵的是,涌现出的治沙精神历久弥新,红色精神永放光芒。

海南州各族儿女从波澜壮阔的治沙实践中,凝练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治沙精神,无数党员干部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成为新时代治沙精神传人。展望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海南人将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践行“两山”理念,不断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增值通道,打造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的海南样本。(融媒体记者:肖玉珍)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