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依托青山绿水走上致富路——高原藏族村落扎毛村的振兴之变

2023-06-26 来源:新华社 作者:张子琪 顾玲 分享:

端午节假期,高原藏族村落扎毛村引来不少游客。“我们看到别人发的视频,今天特意来看,这儿有山有水还有藏式乡间民宿,果然名不虚传。”来自青海省西宁市的游客马福贵边说边举起手机拍下美景。

6月21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扎毛乡扎毛村一角。新华社记者 顾玲 摄

扎毛村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扎毛乡,这里毗邻麦秀国家森林公园和隆务河上游的扎毛水库,乡域内坐落着三座藏传佛教寺院,有着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村口石碑上刻着“高原最美藏乡·扎毛”的字样,走进村庄,道路平坦,两旁造型别致的藏式房屋又增添了几分民族风情。

扎毛村有227户1000余人,耕地面积约880亩,是一个半农半牧村。村里人回忆,过去道路坎坷泥泞、房屋破旧简陋、水电路网不通,世居在此的村民依靠青稞、小麦种植自给自足,增收渠道受限。

2014年起,随着传统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相继落地,改造危房、开通公交线路、修建民族特色文化广场……扎毛村逐步建设成多功能型乡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6月21日,游客在扎毛村“芊桑别院”景区游玩。新华社记者 张子琪 摄

午后,在扎毛村“芊桑别院”景区,来自湖北、甘肃等地的游客站在高处远眺高原美景,赞不绝口。

来自北京的赵奕霖是“芊桑别院”旅游景区项目负责人。他介绍,景区建设初期,政府投入乡村振兴专项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按期给村民分红。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今年企业计划和乡镇合作,在附近村庄筛选并打造十户精品院落发展生态旅游,免费提供餐饮、管理等培训,通过“政府主导+公司运营+民众享利”的经营模式,让村民学习经营之道,不断提升村庄“造血”功能。

“依托青山绿水让村民走上‘富民之路’,才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扎毛乡党委书记王俊安说,近年来,扎毛乡不断探索发展路径,在生态保护前提下,按“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理念,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建设扎毛村旅游度假休闲营地等旅游配套设施,并通过举办赛马会、藏戏演出等,发展藏家民俗体验和民宿接待服务产业。

从一个不为人知的藏族村,变成生态赋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扎毛村的发展之路,是青海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2021年扎毛村旅游人数超过2万人次,2022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3800元。

6月21日,娘毛吉在扎毛村“芊桑别院”景区工作。新华社记者 张子琪 摄

24岁的娘毛吉是返乡就业的本地姑娘,大专毕业的她今年来到“芊桑别院”景区工作。娘毛吉说,在家门口解决就业的不只她一人。

“到景区工作后,80岁的爷爷常问我游客多不多,听到最近车辆多、房间都订满了,他就很高兴。”娘毛吉说,发展乡村旅游后,村庄知名度越来越高,对村庄未来的发展,大家都充满希望,“一些村民拓宽了思路,主动经营起民族手工艺品、特色食品等商铺,时代在发展,家乡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