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四川理塘县:生态产业振兴乡村

2023-07-20 来源:中国西藏网 分享:

中国西藏网讯 7月的理塘凉爽宜人,26500亩人工种草基本完工,牦牛肉销路不愁;头批3000多亩高原白萝卜已出苗,小番茄等“极地果蔬”热销不断;千户藏寨游客络绎不绝,“八·一”赛马会将喜迎八方宾朋。

近年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立足实际,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下功夫,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用生态产业全面振兴乡村,探索出了一条高原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让牦牛“牛”起来

理塘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全国120个、四川省10个、甘孜州5个纯牧业县之一,同时也是四川省草原畜牧业重点县。“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是高寒草原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草是牧民的命根子,冬春也是理塘县雪灾频繁光顾的季节,同时也是牦牛缺少饲草的艰难时刻。“冬春无法放牧时,平均一头牦牛需吃5斤干草,5个月下来7万多斤才够,按最便宜的1元1斤干青草算,7万多元是笔不小的开支,遇到雪灾,有时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牦牛掉膘甚至死亡。”家有100多头牦牛的禾尼乡禾然尼巴村斯郎泽仁算了一下账。

如何让牦牛也吃上“饱饭”?理塘县大力开展人工种草来解决这一难题。每年在禾尼、曲登、奔戈等乡镇集体牧场大力开展牧草种植,促进了牧草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2022年种植的1.85万亩优质牧草,满足了12319头牦牛冬春补饲。

图为理塘现代化的牛舍.JPG

图为理塘现代化的牛舍

冬春季是理塘牦牛掉膘、死亡的高发时期,但在理塘县牦牛现代农业园区,藏原牦牛生态养殖园2000多头牦牛个个膘肥体壮。牦牛出栏周期长,分散养殖模式效益差,加上饲养的人工费用,利润非常低。而采取育肥模式,不仅能极大减少人工费用,而且牦牛的出栏周期明显缩短,收益变得更加明显。

园区通过短期育肥,比传统的养殖周期缩短了两年,出栏体重增加了50多公斤,实现了四季可出栏。“我们一年可以养育两季,一季5500头左右,一年可以出栏2季,达到11000头,实现鲜牦牛肉的全年供应。”理塘牦牛园区负责人周斌介绍到,园区推行“种草、养畜、屠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闭环生产,实现了牦牛产业园区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科技示范、以点带面”的作用。

按照“龙头企业带合作社带牧户”的组织架构,园区内农头企业在全县范围内与养殖户签订收购订单协议,进行订单生产、托养、寄养等养殖模式。覆盖禾尼、曲登等牧业乡镇7个、5800余户和2.2万名牧民,发展规模养殖场15个,通过专业合作社带动6万余人增收,实现户均增收1100元。

图为理塘现代化的牦牛园区.jpeg

图为理塘现代化的牦牛园区

理塘牦牛肉、牦牛奶、风干牛肉等精深加工畜产品进入省外主体市场。2022年,理塘农特产品线上线下实现销售额约8000多万元。2022年,牦牛园区产值达2亿元,“高原牦牛从头到尾”全产业开发链模式获得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

树“极地果蔬”品牌

高海拔气候、清新的空气、无污染的土壤、洁净的水源、充足的光照造就了理塘县生产有机天然错季节农产品的独特优势。集农业生产、科技开发、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园区—濯桑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引进龙头企业,改变传统的靠天种植模式,开启“集团军”蔬菜种植发展模式。

漫步在园区里,现代化标准大棚,温带瓜果蔬菜现代化种植技术,果蔬种植、采收、清洗全产业链机械化,智慧农业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环境数据和作物种植情况。“棚里温度最高30℃,最低9℃,非常适宜水果、蔬菜生长。”在蔬菜大棚里,技术员刘振国介绍到,小番茄一年可收获两季,一棚就能产出1万多斤。濯桑生态萝卜种植基地,现代化、高科技的种植机械开上了4000米的高原,翻地、施肥、播种、整地,一次性机械化全搞定的标准化、规模化蔬菜种植。

图为理塘农民务工采收萝卜.jpg

图为理塘农民务工采收萝卜

理塘县极地果蔬主要种植白萝卜、草莓、小番茄、香菇、木耳,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量4.8万吨,覆盖4个乡镇16个村,2022年综合产值1.4亿元。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8个,与盒马(中国)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协议,3个有机农产品入驻盒马村。清晨采收高原之上的果蔬,傍晚送到粤港澳大湾区市民的餐桌上,“西菜东送”2020年实现了。生产基地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理塘萝卜”实现了全产业链标准化的“产加销”。园区已成为四川省供港澳及东南亚重要的“出口蔬菜种植、加工”备案基地。

“能有这样的好事,全靠县上‘四个一’推进的产业扶贫路径”,甲洼镇下依村在“玛吉阿米”花园农庄装运蔬菜的格乃陆多说,他不但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还是村集体经济的股民。

格乃陆多口中所说的“四个一”,是理塘县立足农业农村工作实际,为加强脱贫后产业支撑,继续以“四个一”的路径谋划和实施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就是建立“建强一个支部、引进一个企业、培育一个产业、建立一个群众利益链接机制”的“四个一”产业发展模式,建立了20余个集体产业示范点。

图为理塘农旅结合的玛吉阿米花园农庄.JPG

图为理塘农旅结合的玛吉阿米花园农庄

园区探索出“园、企、村”联合发展模式,建立起薪金、租金、股金、基金“四金”联农带农利益共享机制,综合收益2408万元,直接带动全县7个乡镇24个村1.42万人受益,人均增收1695元。

变沙化地为花海

从理塘县城前往稻城亚丁方向60多公里,翻过一座小山坡,一片如梦似幻的花海景观瞬间映入眼帘。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理塘藏巴拉花海景区所在的濯桑乡汉戈村已实现“沙化地”到“花海”的蜕变,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

在800亩鲜花带的花团锦簇间拍照、在草原上骑马、星空帐篷住一宿,或者到旁边康藏阳光种植基地采摘“极地果蔬”、购买农民合作社的原生态农副产品……游客可尽兴体验。

围绕“农居变旅居、家居变客栈”目标,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周边农牧民群众从事旅游服务。创办旅游服务实体10余个,辐射带动6个乡镇农特产品销售,开展专题旅游服务培训1000余次,培养本地季节性解说50人。通过景区平台带动固定就业100余人,季节性就业1.2万人次。景区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600余万元,带动周边农牧民群众每人实现旅游增收3500元。汉戈村已成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天府旅游名村,2021年成功评为国家级4A级景区。

图为游客在理塘藏巴拉花海骑游.JPG

图为游客在理塘藏巴拉花海骑游

在千户藏寨景区“云端一叶”咖啡店,因地理位置优越生意特别好。可谁能想到房东家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日子过得紧巴巴,采集虫草是每年的主要经济来源。“以前这个房子二楼住人,一楼是牛棚,现在把它租出去以后,他们装修得特别舒适,我很开心。”高城镇车马村村民卓玛说。

2018年,随着千户藏寨4A级景区的建成,房东卓玛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出路,把房屋以每年三万元的价格出租,房屋摇身一变成了咖啡屋。自己还在里面务工,每个月除了基本工资还有提成,当年就脱了贫,现在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在理塘标志性的建筑西城门前,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纷纷与“此生必驾318”地标合影拍照。这里是318国道里程3118公里处,也是首个“国民公路G318”地标处,理塘县深度挖掘它所蕴藏的价值,将自驾游市场与中国最美景观大道独特的户外资源相结合,推动沿线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奔戈乡霍曲吉祥牧场、村戈乡温泉村、禾尼乡自驾游营地、“牧家乐”等集体产业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目前,理塘县已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正加快四川省天府旅游名县创建。2022年,理塘生态旅游业接待游客人数438.5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8.24亿元。

图为理塘毛垭大草原.jpg

图为理塘毛垭大草原

理塘县打绿色牌、唱特色戏、走产业路,最大化地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积极融入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走出了一条文旅体农商融合发展的道路,为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叶强平)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