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多 山水人文皆有文章
| 2023-07-25 来源:香巴拉资讯 | 分享: |
眼下,青海省正在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而作为长江的源头,治多县,这里的山水、人文皆有文章。
格萨尔史诗——嘉洛婚俗
嘉洛婚俗是青藏高原流传下来特有康巴藏族婚俗文化,见于长江上游的嘎·嘉洛地区,即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其深刻影响了此间后世藏族的婚礼习俗。

相传,嘉洛婚俗最初形成于历史上名震雪域高原的富豪部落——嘎·嘉洛部落时期,而正式确立于岭国国王格萨尔与嘎嘉洛部落公主森姜珠姆在嘎嘉洛地区举行的婚庆大典。
在青藏高原的传奇史诗《格萨尔王》中提到,森姜珠姆于一千年前出生在长江源头的嘉洛草原(即今治多县境内),她是当地富豪部落嘎嘉洛部落的传奇女子。“珠姆”是藏族绝色女子的最高荣誉称号。在当地文化中,“珠姆”是千年独秀的美丽词汇,她的出生震惊了世间万物,颠倒了四时节气,森姜珠姆降生时,沉默已久的雷声响彻云霄。森姜珠姆后与岭国国王格萨尔在嘉洛草原举办了盛大华美的婚礼,成为格萨尔王妃。

这场婚礼融合了安多和康巴的藏族婚俗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充满了藏族民族文化符号的嘉洛婚俗文化。从那天开始,长江源的嘉洛草原纷纷效仿格萨尔王与珠姆的婚礼模式,由此逐渐演变发展成了如今流传的嘉洛婚俗。这个婚俗具有一系列成套的仪式,从迎接来宾到迎接新郎,迎娶新娘,举行庆典,每个仪式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礼节。
嘉洛婚俗的每个议程充满了丰富的象征意蕴,充满了游牧文化的民俗符号,一次游牧民俗文化的集中演绎。
民间山歌——康巴拉伊
康巴拉伊是民间社会生活中劳动人民以诗与歌的表现形式,来建立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怀联系。通过异性之间情感交流的智慧作诗来延续文明。

康巴拉伊分为祭歌、颂歌、引歌、咒歌及吉祥祝福歌等十二卷,每卷由万首诗歌组成,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相关专家曾表示,“拉伊”作为藏民族文化的载体,是千百年来藏民族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社会集体与个人智慧的艺术结晶,是藏族人民抒情达意、追求爱和美的重要艺术手段,也是祖国各民族优秀民间文化遗产中的一枝奇葩。
治多县现已成立了《格萨尔》史诗传承基地、嘎嘉洛文化研究传承保护基地、格萨尔艺人之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康巴拉伊》传习所,全国相关协会分别授予治多县为"珠姆故里"“中国康巴拉伊文化之乡”等称号,并打造了以格萨尔史诗为核心的治多县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嘎嘉洛文化”。
目前,治多县还在产业园区建立了康巴拉伊、康巴谚语、嘎嘉洛山水文化、嘎嘉洛游牧传统故事、格萨尔史诗、民间弹唱、游牧山歌、游牧谜语、书画、嘎嘉洛婚俗等非遗文化传承组织,开设了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室和游牧饮食文化产品开发销售点等文化创业点。据该产业点负责人说,这是集治多县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非遗文化"传承发扬、嘎嘉洛文化研究和乡村文化振兴等为一体的文化创业基地。
8月3日,康巴卫视将开展“大美青海·江源玉树·生态治多”长江源生态文化旅游活动大型直播。届时,主播将带领观众深度体验治多县的嘉洛婚俗、康巴拉伊等非遗传统文化,敬请关注!
编辑:郝莉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