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真人事迹改编的电影《可可西里》 不妨来听听背后的故事……
| 2023-07-26 来源:香巴拉资讯 | 分享: |

相信点进来的朋友们,大多都看过电影《可可西里》,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群志愿巡山队员与藏羚羊盗猎分子顽强抗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故事背景是在气候极其恶劣的可可西里。

小编在看电影时,就被可可西里残酷的自然环境给震撼到了,当然比起环境而言更难忘的是无私奉献的人们,电影中,可可西里巡山队队长日泰的原型就是杰桑·索南达杰。

杰桑·索南达杰生于1954年,青海玉树治多县索加乡人,1974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毕业后他放弃留在城里的机会,毅然回到养育他的故乡,随后展开了以藏羚羊为主的一系列环境生态保育工作,多次抓获非法持枪盗猎团伙。

盗猎者为何如此猖狂?这是由一条披肩引出的灾难。很久以来,印度控克什米尔地区就有一种习俗,送一条由藏羚羊绒制成的披肩作为最珍贵的嫁妆。用藏羚羊的绒毛制成的披肩被称为“沙图什”,保暖性能极佳的同时,还轻薄如纱,能够从小小的指环中穿过,故又被称为“戒指披肩”。17世纪60年代,法国人把它带到了欧洲。渐渐地,上流社会的贵妇们开始以披上这种披肩来彰显地位。因此大批偷猎者不顾禁令涌入可可西里,把枪口对准藏羚羊,短短几年,藏羚羊数量从20余万只锐减到不足2万只。对于盗猎者的无法无天,索南达杰曾叹道:“这里不是无人区,而是无法区。”

随即,索南达杰依托西部工委,通过自筹资金的方式成立了中国第一支武装打击藏羚羊盗猎的队伍——武装反盗猎巡山队(这支队伍后来被称为“野牦牛队”,意在像野牦牛一样坚韧、勇猛、能吃苦。),公开向盗猎分子宣战,打响武装反盗猎的第一枪。

1994年1月18日,40岁的索南达杰和4名队员在可可西里抓获了20名盗猎分子,缴获了7辆汽车和1800多张藏羚羊皮,在押送歹徒行至太阳湖附近时,遭歹徒袭击,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在无人区与18名持枪偷猎者对峙,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被可可西里-40℃的风雪塑成一尊冰雕,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在他英勇事迹的影响下,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可可西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3年9月,“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纪念碑在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口落成。

索南达杰所守护的三江源地区也在2021年10月,成为了第一批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
越来越多的治多百姓加入了长江源头生态保护的“守望者”,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原画卷。
编辑:何嘉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