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花开新时代 奋进新阿坝

2023-09-15 来源:四川在线 分享:

九寨沟美景。杨建 摄

四川在线记者 阮长安 杜杰 陈昊

通衢广陌天地宽。千年前,这里有人挑马驮的茶马古道;80多年前,这里有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红色之路;如今,蓉昌高速直抵马尔康,九黄机场、红原机场建成投用,川青铁路青白江至镇江关段正式进入运行试验阶段,立体交通体系由点到线成网。

川青铁路成黄段。杜杰 摄

奔流江河焕生机。这里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是全国唯一拥有大熊猫、若尔盖、长江、黄河、长征“五大国字号”公园的地方,70年间,正实现从“木头财政”到“林下生金”等生态蝶变。

和美家园乡村兴。藏羌回汉儿女砸碎封建农奴枷锁,阔步踏上社会主义道路,奋力追逐千年梦想,实现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飞跃,大步迈向生态美丽、和谐幸福、富裕小康新家园。

这就是阿坝——全国唯一的藏族羌族自治州。

1953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前身——四川省藏族自治区成立。

70年革故鼎新、锐意进取,在8.4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90万阿坝儿女团结携手,发展活力迸发,经济实力突飞猛进,各族人民感恩奋进,共同铸就70载的壮丽辉煌。

花开新时代,藏寨羌村永远跟党走;奋进新阿坝,雪山草地奏出最强音!

生态美丽 “靠绿吃绿”探路绿色崛起

阿坝北部,若尔盖花湖。58岁的如科骑着摩托车又出发了,作为生态管护员,观测黑颈鹤、捡拾垃圾……在这片湿地上,他一巡护就是16年。

花湖。用旦 摄

花湖向东,九寨沟火花海。地震中受损的海子,历经生态修复补妆归来,水体清澈,美丽重现。今年前8个月,近300万人次的游客涌入九寨沟。

花湖向西,阿坝县黄河沿岸,新栽下的高原红柳迎风吐绿,一年多时间,742公里生态防护带在阿坝境内黄河岸边筑起……

生态立州,绿色是阿坝最亮的底色。几年来,花湖长大了,湖泊面积扩大435公顷,水位上升52厘米;九寨沟更绿了,去年植被覆盖区占比已升至80.91%;黄河边的若尔盖湿地,黑颈鹤种群数量突破2000只,成为全国最大的繁殖地。

立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定位,站好生态岗、植绿左右岸、守护江河源,已成阿坝全州上下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生态好了,家园美了。靠近岷江的松潘县镇坪乡麦吉村,新打造的游步道、风车、草坪与民居错落分布,共同组成“园林式”羌寨。川青铁路青白江至镇江关段通车在即,村民们加紧提升改造民宿,期待更好地吃上旅游饭。

山里人家。阿坝州委宣传部供图

截至目前,阿坝已建成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三家园”乡镇32个、村145个,在“净土阿坝看见美丽乡村”成为雪山草地上又一道亮丽风景线。

守护好绿水青山,阿坝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今年阿坝州各景区游客量呈井喷态势,截至8月底,阿坝州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达古冰川四大景区游客总数突破649万人,较2016年同期增长32.79%,较2022年同期增长172.64%。

黄河干流生态防护带。杜杰 摄

和谐幸福 团结之花绽放雪山草地

一出蓉昌高速马尔康东出口,便是熊猫塔广场,两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雕塑,提醒人们已经来到“熊猫家园 净土阿坝”;双拥主题公园旁,“全国双拥模范城市马尔康”大字醒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标语格外显眼;梭磨河边的九州广场上,各族群众围成一个同心圆载歌载舞……

走过70年的风雨历程,在阿坝这片热土,和谐幸福已成为老百姓生活的主基调。

7月,壤塘贡巴拉卡草原上,2023年壤巴拉节暨“两联一进”干群联欢系列活动拉开帷幕。2000余名干部群众身着各色传统服装,在歌舞中话团结,在竞赛中聊发展,以民俗节日为载体,促进“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

壤塘县通寨硬化路。东周 摄

这,是阿坝州民族团结的一个缩影。2019年,阿坝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目前,全州建成“石榴籽工作中心”174个、工作室1090个、工作队156支,藏羌回汉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石榴花开红似火,籽籽同心一家亲。

今年7月,“浙里石榴红 同心享亚运”暨嘉阿青少年“红船引领·逐梦青春”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在浙江省嘉兴市举行。两地青少年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羌绣挂件、藏族马甲、南湖红船模型、平湖西瓜灯……各族青少年通过礼物互赠,打开一扇认识交流的大门。

山海结盟,浙阿携手,这是浙阿民族团结进步之歌的一个音符。

2021年,浙川两省再次开启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温州、嘉兴、湖州3市对口支援阿坝州,每年6.5亿元资金投入到这里,90.3%资金面向基层,94.9%资金落到民生领域,致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优势,持续打造对口支援工作升级版。浙川团结之花盛开在阿坝大地。

富裕小康 展开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初秋9月,阿坝县充盈着丰收的味道。一辆辆农用车满载刚收的青稞,沿着青稞产业园区的“四好农村路”运往加工地。

一条条“四好农村路”,铺就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基建开路、交通先行,70年来,阿坝走出一条连通开放的发展之路:公路里程达1.56万公里,开通航线11条,川甘青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成型,1200公里“四好农村路”示范路全域覆盖。

一幅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在阿坝大地徐徐展开。

2019年底,阿坝州13个县(市)提前一年全部摘帽,60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020年底,10.38万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

晒花椒。任陶 摄

让脱贫地区“兴”起来。2021年以来,阿坝投入财政衔接资金56.9亿元,一大批推动发展、改善民生、惠及群众的基础项目建成投用,一系列“特色农牧业+”“全域旅游+”等特色产业培育壮大。

让脱贫群众“富”起来。阿坝做大做强“6+N”高原特色农牧富民产业,做响做亮“净土阿坝”区域品牌,绿色“菜篮子”、生态“果盘子”、特色“礼袋子”成为农牧民增收重要渠道。2022年,阿坝脱贫人口收入达到13224元,是2013年的7.1倍。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建州70年来,阿坝实现从“马背学校”“帐篷学校”到现代化教育的巨大变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人均寿命从35岁提高到75岁;近10年来城镇新增就业85356人,创建就业扶贫车间163个。

松潘古城花灯夜景。杨友利 摄

壮丽70年,阿坝栉风沐雨、高歌奋进,迈出高质量建成“一州两区三家园”新步伐。新时代新征程,阿坝儿女不愧使命担当,不负伟大梦想,奋力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阿坝。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