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丨黄河岸边话丰收

2023-10-18 来源:新华社 分享:

眼下正值青贮玉米收获的季节。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贵德县,青贮玉米收割的热闹场景随处可见,一派喜获丰收的景象。

走进贵德县河东乡王屯村的田地里,伴随机器隆隆的轰鸣声,王屯村村委会副主任贾林驾驶着收割机正在田间忙碌作业。“趁这几天天气不错,我们加紧收割,今年收成好得很!”贾林说。

王屯村所处的贵德县位于黄河上游,素有“高原小江南”之称,境内的黄河有着“天下黄河贵德清”的美誉。然而以前这里守着黄河却用不上水。

“以前村里农田灌溉只能靠村边的河流,很不方便。”村党支部书记毕生龙介绍,2019年,拉西瓦灌溉工程解决了包括王屯村在内的87个行政村的灌溉问题。“拉西瓦灌溉工程让贵德人民享受到了黄河水的哺育。”毕生龙说。

10月8日,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东乡王屯村,村民们在忙着收割玉米。新华社记者张龙 摄

王屯村平均海拔2200米,全村共有572户2236人。2017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时,提出要搞乡村振兴,必须要有能人。在贵德县城做建筑生意的贾林当选成为村委会中的一员。

“我以前就是‘种田能手’,有信心带领大家增收致富。”他一回到村里第二年,就干起了老本行——种地。当时村里撂荒地多,贾林就想着能不能把地种起来。“我在100亩地上试种青贮玉米,第一年就赚了4万元。”随后,贾林将自家的6亩地全都入股到村集体经济。

毕生龙介绍,村里提出“组织领、党员带、产业旺”的模式,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鼓励村民以土地入股。“村集体经济能分红吗?”“万一赔本了怎么办?”“市场前景到底好不好?”……很多村民不愿入股,持观望态度的人多。

面对这样的困境,村干部带头入股,村党支部书记入股4亩、村妇联主任入股6亩……村里召集村民召开动员会,还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村里有180户村民陆续入股。到2021年底全村有500亩土地入股,2022年增加到800亩,2023年年初至今已有1200亩土地入股。

10月8日,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东乡王屯村,村民们在忙着收割玉米。新华社记者张龙 摄

土地有了,到底种什么好?王屯村找到的答案是:种植青贮玉米。“因为易管理、周期短、效益高,还省去了脱粒、晾晒、储存等劳动程序及人工成本,也有市场。”贾林说起农作物头头是道,“村里还种了一些青稞和糯玉米,我们也会倒茬种植燕麦、豌豆等,对提高产量很有帮助”。

其实,村里合作社种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22年,贾林带领村民试种了200亩贡菜,结果收成不好差点赔本。“贡菜是冷凉蔬菜,我们这里气温不够低,幸好当时没有大面积种植,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贾林说。

据统计,2022年,王屯村青贮玉米亩产4.5吨,销往贵德县和省内其他地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1.64万元。如今,王屯村打造“以粮带草、以草促牧、以牧聚肥、以肥返田”农牧业循环发展模式,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全面激活。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农牧融合、草畜联动、产供销一体的发展模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实现农牧业增产增效、群众增收。”毕生龙说。(记者央秀达珍)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