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暴雨过后如何防范次生灾害?

2024-08-07 来源:新华网 分享:

8月3日凌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姑咱镇区域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此次泥石流暴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面对暴雨后的次生灾害,如何做到有效防范?

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此次泥石流暴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运生认为,本次灾害是因持续降雨叠加冰雪融化引发的特大型沟谷山洪泥石流自然灾害。其成因非常复杂:

一是日地沟沟域呈树叶状,沟域面积约26平方公里,汇水面积大。同时沟道高差大,沟源海拔约5700米,沟口海拔约1700米,高差约4000米,沟长10.5公里,平均纵坡超过30%。

二是日地沟临近鲜水河断裂带,多次发生强震,岩体破碎,崩塌发育,同时沟源海拔高,冻融风化强烈,沟内物源十分丰富,静储量约480万立方米,动储量约180万立方米。

三是近期气温偏高,物源区笔架山冰雪消融加快,加之近期持续强降雨致沟道堵溃引发山洪泥石流。

四是本次山洪泥石流冲出固体物源约58万立方米,山洪泥石流携带的孤石直径最大达10米左右,一般几十厘米到几米,流速估测大于8米/秒、单个块体冲击力大于500千牛,流通区冲击力可达百吨以上,破坏力巨大。

泥石流为什么如此凶猛?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现象,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发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地质现象。通常泥石流暴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冲击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的自然灾害。泥石流多发生在山区,随着公路、铁路、水利、居民点等建设,泥石流灾害对人类的影响范围在变大,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山洪、泥石流等到来前有哪些征兆?

暴雨天气可能导致坍塌、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此类次生灾害具有延后性,容易造成更为严重的伤亡情况。

那么,山洪、泥石流等到来前有哪些征兆?

“山洪、泥石流到来前都有征兆。”专家提醒,可以采取“一听二看”的方法判断是否有危险。

“一听”,听声响是否异常。如果在山上听到沙沙声音,但是找不到声音的来源,这可能是沙石的松动、流动发出的声音,是泥石流即将发生的征兆。如果山沟或深谷发出轰鸣声音或有轻微的震动感,说明泥石流正在形成。

“二看”,看河水和山体是否异常。如果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时,说明河(沟)上游已形成泥石流。如果山体出现很多白色水流,山坡变形、鼓包、裂缝,甚至坡上物体出现倾斜,说明山体即将出现滑坡。

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暴雨过后,如何防范次生灾害?

暴雨洪水不仅会带来泥石流、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还会污染水源和引发传染病疫情。

遇到连续降雨或者大暴雨,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请记住以下防灾避险的要点:

汛期来临前,在避灾点准备好应急的食物、水和衣物,并保持通信畅通。

在遇到泥石流、滑坡、崩塌的时候,务必第一时间逃跑:泥石流来时高处跑,滑坡来时两边跑,崩塌来时躲开跑 。

此外,如果遇到了暴雨、洪涝,请记住以下避险要点:

不要前往桥底、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商场等低洼地区;

尽量减少外出,如必须徒步出行,可携带一根长杆探路,避免掉进缺失井盖的下水道和其他坑洞;

居住在低洼地带的居民,家中应提前备好应急包,密切关注当地相关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和避险提示。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记者:胡旭 编辑:孙诗语 张敏彦 赵宇娇 终审:陈竞超)

素材支持: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