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高海拔登山——中国人对话内心新选择

2024-08-13 来源:新华社 分享:

8月10日,马湘妮在攀登玉珠峰。新华社 马啸 摄

对于13岁的马湘妮来说,和父亲马啸一起攀登玉珠峰是她这个暑假做过最有意义的事。

马啸是广东深圳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副会长,8日记者见到他时,他带着女儿一起参加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举行的玉珠峰国际登山小镇开营仪式。其间,父女体验了高海拔登山。曲麻莱县域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从县城到该登山小镇路程超过300公里。一路上,马湘妮不断吸氧,马啸鼓励她放平心态,慢慢适应高海拔环境。

玉珠峰,海拔6178米,昆仑山东段最高峰,是绝佳的启蒙、进阶型山峰,中国民间登山运动兴起地之一,很多人将玉珠峰誉为“人生第一座雪山”。

马啸曾两次登顶珠穆朗玛峰。2013年,他成功登顶玉珠峰。“玉珠峰顶很平坦,大概有一块篮球场那么大。当你真正登顶雪峰,会感受到雪山的伟岸和人类的渺小。”

“和女儿一起爬山的经历让我们父女间有了更多共同话题。在没有手机信号的高海拔地区,登山让我放空自己,缓解压力。我相信,在高原炙热阳光下晒过的孩子内心会更加强大。”马啸说。

8月8日,马啸在玉珠峰登山小镇。新华社发(曲麻莱县委宣传部 供图)

每一个登过雪山的人也许都有这样的感受:忘不了雪山上极其恶劣的天气,时而艳阳高照,时而雪花纷飞;忘不了在空气稀薄的雪山上沉重的脚步,每一次抬起与踏下都感觉脚下有千斤;更忘不了长途跋涉后拥抱雪山时那种真实的存在,安静的夜空里,心跳声如此清晰。

34岁的方源达来自江苏无锡。上大学时,他独自一人坐火车从北京出发到西藏拉萨登山。今年8月,他利用休假攀登玉珠峰。“随着年岁的增长,经历一些事后,雪山对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感觉有个声音在呼唤我拥抱大山。”

8月8日,熊警(左)和方源达在玉珠峰登山大本营。新华社记者 李琳海 摄

等“峰”来不如追“峰”去。32岁的熊警和方源达有着相似经历。这些年,他爬过四川的四姑娘山和云南的哈巴雪山。熊警说:“每次登顶前,感觉肺要‘炸’了,但离开雪山一段时间,心又开始发痒,登山成就了更好的我。”

38岁的杨娟来自贵州贵阳,是一名眼科医生。这些年,她几乎爬遍了贵州境内的山峰。去年11月8日,她成功登顶哈巴雪山,并将此作为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送给自己。

“高海拔登山让更多人在云端寻找身体与心灵的平衡。”中国登山协会委员、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梁强认为,和城市的繁华热闹不同,高海拔攀登雪山让人们追求心中的诗与远方。当人们踏足山巅,自己与心灵的对话才刚刚开始。

王鸿贤和郑国瑞同为28岁,都来自兰州铁路局,平日里,他们一个修动车,一个开火车,对雪山的向往让两个从未谋面的年轻人相聚玉珠峰下。

王鸿贤说,平日他喜欢刷短视频,看着很多年长的登山者登顶雪峰,他也想用这样的方式锻炼意志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郑国瑞告诉记者,以前闲暇时他喜欢和朋友聚餐,觉得这样的生活很有“松弛感”。“但接触了登山,我发现做一件自己不能轻松驾驭的事才叫真正的自由。”

为什么人们喜欢登高望远?百年前,登山探险家乔治·马洛里说,因为山就在那里。这句格言激励无数人奋勇登高。

百年后,位于青藏高原玉珠峰国际登山小镇的楼体上,复刻着这句话。

马啸说:“没有一座山峰是容易攀登的,珠峰都去过了,生活中还有什么困难不能面对?”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