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美丽四川一线随笔|高原小城求解碳交易色达实施4500亩碳中和林项目,一期栽植成活率达85%

2024-08-15 来源:四川日报 分享:

图为色达县泥拉坝国际重要湿地。(色达县林草局供图)

8月,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4500亩云杉树傲然挺立,它们的枝叶在阳光下尽情伸展,通过光合作用,贪婪地吸收着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实现路径有很多,林草碳交易是其中之一。

但这绝非易事,原因在于交易的核心是无形的二氧化碳。在一棵人工种植和养护树木的生命周期中,要确保其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大于排放的量,使其产生碳汇作用,再对碳汇量给予定价、设计一套碳汇交易模式,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2022年,由地方申报、专家评估,经省林草局审议,四川省在11个县(市、区)开展林草碳汇项目开发试点,色达县这座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小城位列其中。

彼时,在我国碳交易市场中,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因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量小、个别项目不够规范等,已有近6年时间未曾开放新的项目审批,诸多问题待解。

色达的试点正是一场求解之路:一株生长在高寒高海拔地区的树,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管理维护成本怎么算?其产生的碳汇价值几何?卖给谁?需求量有多大?

尽管前路充满未知与挑战,色达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降拥彭措依然无比坚定,他深信:“种树,总是一件利在千秋的好事。”

甘孜一直以上游担当守护着长江黄河的生态屏障。仅2023年,该州就完成人工造林8.3万亩、封山育林20.66万亩、退化林修复21.18万亩、退化草地治理89.50万亩。

试点工作开始后,人们自然而然要思考,这些绿怎么换“金”?

先算家底。目前,甘孜州首个乔木树种含碳率研究正在进行,“今年底研究完成后,能大力提高全州森林碳贮量及碳汇潜力估算精度。”甘孜州林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韩告诉记者。

还要解决“谁来种树”的问题。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只有人工林能开发成林业碳汇项目。然而,在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谁愿意来种树?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一家企业。2022年,色达县引进一家快递公司,投入公益基金2000万元,启动实施4500亩碳中和林项目。项目一期栽植成活率达85%,平均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755吨;若持续开发20年,预计可产生3.5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减排量。

“快递行业是碳排放‘大户’之一,为中和自身碳排放,实现社会效益,他们愿意加入到公益事业中。”降拥彭措说,该企业积极性很高,今年还计划投资二期碳中和林项目。

新问题随之而来——“目前看来,种树产生的碳汇价值,远不足以支撑我们的造林成本,除了公益路径,还得有更多探索。”刘韩告诉记者。

为此,色达县通过引导违法破坏生态当事人购买“林草碳普惠项目”减排量,打造一个集生态司法修复、警示教育等于一体的生态保护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办理认购碳汇修复生态环境案31件,罚款260.94万元,种植树木50000株。

回到最初启动试点时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色达县历经两年多的求解,有些问题暂时得到解决,有的还摆在眼前。“目前,我们的项目推进主要还是依靠政府和大型企业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然而,要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还需要更多主体的参与,汇聚起更强大的力量。”甘孜州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赖爽说。

高原上,数十万亩草木尽情生长,它们也在期待答案。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