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四川若尔盖山水工程已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20.49万公顷

2024-08-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

中新网成都8月15日电 (杨予頔)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发布消息称,四川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以下简称若尔盖山水工程)39个项目已开工38个,累计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20.49万公顷,完成总目标的90%。

据悉,若尔盖山水工程于2022年正式开工,计划通过3年时间实施39个子项目,从源头上进行系统性生态保护修复,确保达到“一年阻风固沙,两年植被恢复,三年苗木成活,四年连续管护、五年灌草结合”的恢复效果。该工程涉及阿坝、若尔盖、红原和松潘4个县,地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总体布局黑河、白河、贾曲、大渡河、岷江及白龙江六大生态保护修复单元。

若尔盖县“黄河九曲第一湾”景色。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作为几十年前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若尔盖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和阿坝州北部,是黄河上游水源涵养重点生态功能区、若尔盖国家公园核心区。受全球气候变化和草原鼠害、超载放牧、湿地开沟排水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沙化形势严峻,草地退化裸露,周边湿地水位下降,形成湿地—草地—沙地的恶性转化。若尔盖县唐克镇西仓村村民措科回忆:“以前从这个地方过,不戴围巾把脸包着,回去的时候就是满嘴的沙,吃东西都‘嘎吱嘎吱’响。”而如今,在西仓村只能从一格一格的沙障中才能看到些许沙土的影子,而这都得益于若尔盖山水工程的实施。

“沙化土地治理,不是简单修补,需要因地制宜,”若尔盖山水工程沙化土地治理子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以西仓村为例,我们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组织老百姓将高山柳树桩扎成方格,再用柳条将方格连在一起,同时在方格中种草、植灌,随着草木成势,沙土被遮盖并稳固在方格中,这种方法叫‘高山柳沙障’。”顺着这位负责人手指的方向看去,整个草地仿佛穿上了一件格子大衣。

此外,这位负责人还介绍,针对不同沙地类型,该工程还创新形成了“围栏封禁+高山柳沙障+撒施牛羊粪+灌草复合种植+综合管护”“高山柳沙障+灌草复合种植+撒施牛羊粪+围栏封禁+综合管护”等7种生态治沙技术模式。

若尔盖县沙化土地治理子项目修复前、修复中、修复后实景三维对比分析图。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如今,通过若尔盖山水工程的实施,已逐步恢复3596.27公顷沙化土地地面植被,天然半固定沙地治理后林草植被盖度提高20%,人工固定沙地成效提升后林草植被盖度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有效遏制了沙化土地扩大趋势。同时,提升水源涵养量700万立方米,治理后植物种类由未经治理时的3种左右增加到21种,丰富度指数上升了172.51%,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

据悉,若尔盖山水工程项目结合实景三维四川建设,选取若尔盖高寒湿地典型生态问题代表区域作为试点,进行实景三维监测监管试点系统建设,通过集成卫星长时序遥感、无人机高精度监测、人员快速响应到达等手段,融合数值模拟等数字技术,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实景三维监测监管试点系统,对25个试点项目进行监测、评价。同时,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一张图”,建立若尔盖山水工程项目数据库与监测监管系统,充分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飞等技术手段,收集项目基础数据、动态数据,实现全业务、全流程、全要素一体化数字化场景。(完)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