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提升监测能力 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2024-12-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

“不破坏一寸草地,不伤害一条湟鱼,不惊扰一只候鸟、普氏原羚等野生动物正成为青海湖生态保护工作的鲜明标识和行动准则。”20日,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副局长久谢说。

久谢是在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懂青海 爱青海 兴青海”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作上述发布。

青海湖,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中国颜值最美的湖泊之一,也是高原内陆湖泊湿地的典型代表,生态地位突出而重要。

图为冬日青海湖一景。李斌 摄

自2022年4月2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复函同意青海湖国家公园的创建工作以来,在生态治理方面,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累计投入1.77亿元资金,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重点水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共计20项工程,大幅提升了青海湖流域特别是青海湖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水源涵养地生态功能。

在监测监管方面,青海湖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巡护监测工作机制,制定保护站巡查监管工作方案,探索形成了“四固定、三统一”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机制。同时,构建了一个纵向涵盖水、空、地,横向涵盖日常巡护、行业监管和志愿管护的全方位巡护体系,实现了对重点保护对象和保护区域的监测监管全覆盖。

图为黑颈鹤在青海湖畔休闲漫步。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供图

久谢介绍说,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青海湖蓄水量不断增加,流域水质保持稳定,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逐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2024年9月监测显示:青海湖水体面积持续扩大,达4650.08平方公里,水位达3196.72米,较去年同期增加28.10平方公里。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12.03万吨,普氏原羚数量达3400余只,鸟类种数达282种,栖息水鸟数量达60.6万只。荒漠猫、白唇鹿等珍稀物种重新回归视野,普氏原羚、岩羊等物种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以往难得一见的黑颈鹤、黑鹳、大天鹅频频亮相,高原独有的“水—草—鱼—鸟—兽”共生生态系统趋于平衡,青海湖国际重要湿地如今成为大美青海一道亮丽的生态风景线。

此外,记者了解到,2024年,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合理布局12个生态观景点,推广黑马河的“公司+合作社+全民参与”经营模式,探索政府主导、村集体参与、农牧民分红为主的利益分配机制,创造就业岗位,辐射带动环湖周边8个乡镇20个村6400余户2万余名群众直接或间接受益。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