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高冷”青海正迎来发展“高光”时刻

2025-01-14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

广袤原野上仰望天空的小城,聚集大量天文、气象科研机构,用地理高度支撑科研高峰;“风光”无限的戈壁,不断为产业发展输送清洁能源,让经济底色涂上厚厚绿层:黑色机柜背后闪烁的光点,汇聚成庞大的数据算力,冷凉气候、绿电资源构成绿算产业绝佳的生态环境……

青海,以大美自然风光闻名,以“高冷”气候特征让人生畏。大部分人对青海的理解,或许只是适合短暂旅游的观光地,支撑生活和发展的资源匮乏。然而,滚滚向前的时代大潮,今天将青海推向发展前沿。

《经济参考报》记者将带你走入不一样的青海,感受时代的全新脉搏。

这里的星星不眨眼

11家科研单位在此布设45台望远镜,大科学装置投资额达30亿元……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正在建设亚洲规模最大的天文观测研究基地。

冷湖镇,因其附近湖泊冷冽刺骨而得名,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北部。这片曾经的无人区,因丰富的油气资源一度喧嚣繁闹,最多时有包括石油工人在内的十万余人居住于此。二十世纪80年代,这里因资源枯竭而变得冷清荒凉,全镇常住人口最少时仅300人。

然而,繁华退却,却是新生的开始。由于高海拔,人烟稀少,少有光源干扰,这里成为绝佳天文观测基地。2021年底,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青海省科技厅、青海省海西州人民政府在冷湖镇共同打造国际一流天文观测基地。

“这里的星星不眨眼。”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邓李才说,因为视宁度高,云层少,不会出现遮盖现象,所以冷湖镇观测到的星星一直是亮的。通过对天文台址勘测,冷湖综合条件与国际最佳天文台址基本持平,这一结果2021年8月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引起国际天文界关注。

如今,优良的天文观测条件已成冷湖发展的重要资源。冷湖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田才让说,想到冷湖建设天文观测项目的机构和单位越来越多,空间资源已经变得紧张。

不仅如此,群星闪耀的夜空,横跨天际的银河,空旷荒芜的戈壁都给人以极强的科幻感。由此,火星基地、外星人营地、火星小镇等文旅项目接连落户,这座小城再次热闹起来。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冷湖常住人口321户573人,流动人口8000余人。旅游高峰期,日均接待游客达1.4万余人。

然而,如今的冷湖,在发展机遇面前显得更加冷静。2023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天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对冷湖暗夜保护核心区内的光源种类和亮度,以及所有户外固定夜间照明设施的照射方向等进行严格划分管理。

冷湖镇党委书记杨增举介绍,今年以来,冷湖镇多次组织当地商户召开联席会,宣讲暗夜星空保护要求,并与镇区宾馆、商超、餐饮等经营性场所签订《关闭外设灯源承诺书》,积极做好“光污染”治理引导工作。

也不止冷湖镇。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瓦里关山顶部,矗立着世界气象组织唯一设立在欧亚大陆腹地的全球大气本底站——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

2024年9月,瓦里关站利用30年长期连续观测资料,绘制的显示大气二氧化碳本底浓度变化的“瓦里关曲线”,引起人们关注。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站长李富刚说,这里最大限度“还原”大气的本来模样,帮助人类寻找解决这场气候危机的钥匙。

如今,一批批气候监测者和科研人员坚守在这限制“人间烟火”的地方,时刻提醒着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

还不止这些仰望天空的小城,中科院盐湖研究所、国家电网高海拔高电压实验室等一系列科研单位在此集聚,“高冷”的青海正成为科研的高地。

这里的戈壁在变“绿”

“塔拉滩的草能长一米多高”——这是最近几年共和县人眼中的一件新鲜事。曾几何时,当地人习惯这样形容这片戈壁——“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变化始于2013年,在绿色发展推动下,海南州在这里规划布局了光伏产业园区。”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切羊说,目前,塔拉滩已成为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发电园区,建成面积350平方公里。高低起伏的光伏板拼接成“蓝色海洋”,发出的绿电输送至全国各地。

改变不止于此。光伏板遮挡下,塔拉滩风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30%。加之清洗光伏板的水流进土地,荒漠逐渐长出绿草。

塔拉滩“重生”了,但也带来新困扰:越长越高的草,影响光伏板发电,冬天则给园区增加火灾隐患。于是光伏园开放厂区,让牧民来此放羊。“板上发电、板下放羊”——人们把这里形象地称为“牧光之城”。

也不止塔拉滩。地处柴达木盆地腹地的海西州依托广袤的戈壁资源,着力打造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祖国聚宝盆再添一宝——绿色能源。曾经生机难觅的“八百里瀚海”已成为经济发展提供无限动力的“发动机”。

据介绍,截至2024年12月31日,青海省清洁能源装机达6788.8万千瓦,占电力装机的94%,清洁能源占比居全国前列。其中,水电1644.5万千瓦、光伏3631.7万千瓦、风电1268.3万千瓦、光热21万千瓦、储能200万千瓦/661万千瓦时。

快速增长的新能源装机,也吸引着相关装备制造企业的集聚。

在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一条以光伏企业为主的“光伏一条街”已然成型,丽豪、高景、阿特斯、天合光能等国内知名光伏企业聚集于此。

在德令哈,莱德宝新材料有限公司、南玻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在布局。新的“光伏一条街”正在加紧建设。

绿电向上延展是装备制造,向下延伸则是面向未来的算力产业——

西宁市城西区,抢抓西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的历史机遇,于2023年11月率先建成投用了青藏高原第一座人工智能算力中心——青海昆仑人工智能算力中心。

记者走入中心数字展厅,映入眼帘的是智能化数字大屏,滚动显示城西区部分试点小区和点位的基本情况。防汛监测、后厨监测、烟雾火灾感知……工作人员在后台电脑上向记者展示智算中心的“网格化+智能化”服务。

不仅西宁,在海东、海西等地,各类数据中心加速建设。目前青海省整体智能算力规模达到1.23EFLOPS,并建成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此外,青海省大型数据中心平均能耗指标PUE值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这里的冷资源“热”起来

深灰色钢架板房围拢着一座带有玻璃穹顶的圆形建筑。内部是一间间客房和配有医疗救护设备的医疗站、展示地方特色产品的展厅……玉珠峰脚下,海拔约5000米的可可西里荒原上,颇具现代感的玉珠峰国际登山小镇成为新地标。

玉珠峰,昆仑山东段最高峰,海拔6178米,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和海西州格尔木市的交界处,是登山运动绝佳的启蒙、进阶型山峰,很多人称之为“人生第一座雪山”。

从2010年由简易帐篷拼成的玉珠峰大本营,到2023年总投资3400万元,占地约2.3公顷,集运动竞技、休闲度假、生态体验、科考研学为一体的小镇建成投运,玉珠峰商业登山产业愈发成熟,青海的冷资源再添新名片。

玉树州副州长、曲麻莱县委书记谭晟这样描述玉珠峰——玉珠峰的美,是冷与热的碰撞,冰冷的雪山,在攀登者坚定脚步和热血涌动中,变得热辣滚烫,高寒的雪域,在玉树人民的热情中,变得柔情似水……

不仅玉珠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海镇境内海拔4024米的同宝山巅,观看日出的游客在山顶支起热气腾腾的土火锅,体验不一样的浪漫;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岗什卡雪峰,随着登山滑雪运动的火爆,周边村镇的牧民成为驮夫,牵着满载行李的马匹,在皑皑白雪中留下一串串脚印,绵延向山巅——他们每天运送赛事装备及物资,能有近500元的收入……青海气候冷凉,冬季长达半年,一半以上地区每年12月到翌年2月的平均气温在零下10摄氏度以下,这为发展冰雪经济提供了天然气候保障。

独特的冷凉资源远不止高耸的雪峰。

沿着奔腾的黄河逆流而上,清澈的黄河上游河段,龙羊峡水利枢纽雄踞山间,在拦截黄河水形成巨大水库的同时,也创造了独特的冷水生态环境。

驾车沿着盘山公路而上,远处的水库平湖无波,几个巨大圆环在水雾朦胧的水面上若隐若现,这是三文鱼养殖网箱。高原地区水温较低,水体溶氧丰富,水质清澈无污染,为冷水鱼生长提供了理想温床。

当地充分利用这一冷资源,大力发展鲑鱼、鳟鱼等冷水鱼品种养殖,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不断上升。且随着养殖技术不断成熟和规模化养殖持续推进,龙羊峡冷水鱼产量逐年增加,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逐渐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据统计,龙羊峡水库冷水鱼的出口额已占全国冷水鱼出口额的97%。

在省会西宁,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于2024年底正式授予其“国家冷凉蔬菜黄金种植区”称号,甘蓝、大白菜、萝卜、西蓝花等在冷凉气候下生长的蔬菜,因生长周期长、养分积累和口感提升较好、病虫害发生率较低、农药使用量少等特点受到欢迎。

2024年,西宁市露地蔬菜播种面积11333.3公顷、产量44万吨、产值12.3亿元,冷凉蔬菜80%输出省外。

在青海,独特冷凉资源孕育的新产业一个接一个热了起来。

变化还不止于此。

高寒辽阔的青藏高原,形成了与世隔绝的雪山大地,落后的基础设施曾是发展的最大阻碍。

如今,一条条“天路”直抵青海腹地,一座座机场散布在72万平方公里的广阔高原,青海与内地连接日趋紧密。截至2023年末,全省铁路营业里程2854公里,公路通车9.1万公里,所有县级行政节点通二级及以上公路,高速公路如动脉般延伸,实现所有市州、76%的县城通高速公路,高速(含一级)公路里程达5150公里。“一主六辅”的民航机场作用愈加凸显,为青海与外界架起了“空中桥梁”。

在密集的交通网络支撑下,特有的“高冷”资源所孕育的产业价值愈发显现,青海,正加速走出雪域高原。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