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甘南非遗向下扎根:从小众到大众,讲好黄河上游故事

2025-03-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

“甘南,不仅有大家熟知的锅庄舞、藏族民歌,还有很多独具魅力、多姿多彩的非遗。”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石少梅近日接受中新社、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该中心将进一步挖掘州级、县级非遗,通过大型活动、演艺展示等契机,让州县“小众”非遗逐渐迈向大众视野,让非遗传承保护的重心向下扎根。

南木特藏戏、龙头琴弹唱、甘南藏族唐卡、碌曲藏医药……作为黄河首曲流域的甘南,是中华民族发祥繁衍生息的摇篮之一,在这片富饶无垠的大草原上,蕴藏着丰厚浩瀚的非遗。

2024年8月4日,第22届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当周草原开幕。图为开幕式现场锅庄舞表演。(资料图)九美旦增 摄

截至目前,甘南州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项、省级71项、州级267项;全州已认定10名国家级、65名省级、334名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甘南藏族唐卡、卓尼洮砚制作技艺、甘南藏医药等3个项目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省级非遗工坊14个,州级乡村工匠52人。

甘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周丹琳说,甘南非遗不仅数量众多,且特色鲜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当地非遗保护工作于2005年全面启动,启动以来对全州非遗展开了全面摸底,传承保护举措全方位实施。

甘南还对非遗名录、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详细记录,建立完善的档案数据库。开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工作以及传承人申报工作,构建非遗名录体系,加强对各级名录项目的保护管理;实施非遗传承发展工程,2024年拍摄完成8名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纪录片,计划2025年完成7名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纪录片拍摄。

2024年2月2日,甘肃夏河,甘南藏族唐卡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交巴加布在家中展示其绘制的唐卡。(资料图)九美旦增 摄

近年来,甘南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甘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重点围绕藏族民俗文化的收集与整理,成立工作组,深入八县市,运用录音、录像、照相等手段,采集了大量语言、故事、服饰、舞蹈、歌曲等资料,编辑出版了甘南历史文化丛书《甘南藏族传统音乐舞蹈》《甘南民族服饰文化》《甘南藏族饮食文化》《甘南民族节日文化》《甘南藏族部落社会历史与文化研究》《格萨尔史诗——塔然如意宝宗》《珠落玉盘皆乐章——穿越甘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空》《甘南“南木特”藏戏剧本集》《甘南藏族民歌集》和《甘南锅庄舞》等民俗文化成果专著40余册,登记保存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线索1862项。

谈及未来非遗保护,周丹琳说,该中心将深化系统性保护,完善保护体系;持续健全“国家-省-州-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推进非遗数字化建档,加强对濒危项目的抢救性记录;通过“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等方式,提升传承人技艺与创新能力。

周丹琳还提出,该中心将推动“非遗+”融合发展。打造体验式非遗宣传模式,如临潭“万人扯绳”、卓尼洮砚工坊体验,在景区植入非遗展演、研学体验,开发文创产品;举办节庆活动,提升非遗品牌影响力;推广“非遗工坊+”模式,培育非遗特色村镇。

“创新传播与数字化保护,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吸引年轻群体关注。”周丹琳说,甘南还将探索借助“春节申遗成功”经验,推动甘南非遗参与国际展览,讲好“黄河上游文化故事”。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