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奋力完成四张答卷 推动甘孜绿水青山冰天 雪地变为金山银山

2025-06-24 来源:甘孜日报 分享:

夏日的康巴大地,水草丰美、花开烂漫。这里有“诗”一般的文化底蕴,茶马古道经过这里,红军长征走过这里,《康定情歌》唱的是这里;这里有“远方”的绝美风光,雪山巍峨、草原广袤、森林葱郁、湖泊澄澈。为了追寻诗和远方,游客纷至沓来。

数据显示,2024年,甘孜州共接待游客4385.0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1.5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95%和6.26%。甘孜州的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正在变为造福当地人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

这背后,是近年来甘孜州奋力完成文旅融合、品牌打造、待客如亲、造福于民四张答卷,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文旅融合新高度

以生态为形、文化为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甘孜州有什么?如果有人这样问,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雪山、蓝天,风光美如画。

甘孜州不仅有绝美的自然风光,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今年5月,在海拔3750米的稻城县噶通镇,总投资约2.4亿元的皮洛遗址保护利用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这一超大型旧石器时代遗址进入系统性保护与开发新阶段。

皮洛遗址是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统筹利用史前文化和天文科研、雪山生态等资源,甘孜州正在稻城县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标。这是甘孜州深挖特色文旅资源、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甘孜州开展“地毯式”全域文化资源普查,将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符号元素融入文旅产品开发、景区景点打造、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等各个环节。

甘孜州坚持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一体化推进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曲、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藏医药的传承传播,整体推动历史遗址遗迹、古建筑、石窟寺、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的收集整理保护利用,成功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4项,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5项、省级非遗项目140项、州级非遗项目681项,拥有泸定桥、德格印经院、丹巴古碉群等全国、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1处。

立足文旅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中共甘孜州委十二届八次全体会议提出,要以“大横断、大景观、大交融”为总揽,探索建立旅游景区品质提升激励机制,深化国道318线“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和国道317线“高原丝路文化走廊”等旅游精品路线建设。

甘孜州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甘孜州“十四五”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甘孜州“十四五”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康巴文化生态实验保护区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着力构建“三环一带两湿地”的“312”全域旅游总体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产业布局、项目建设和市场培育,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截至目前,甘孜州已查明旅游资源36112个,其中5级资源308个;建成A级旅游景区115个,其中5A和4A级景区30个;拥有州级以上非遗项目850个,其中世界级和国家级29个;成功申报文物保护单位1325处,其中国家级18处。全州旅游资源总量、A级景区数量等指标均居四川省首位。

品牌打造新成效

内提品质、外塑形象,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

“甘孜山河壮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精神富饶、资源丰富、前景美好。当前,我们正以打造‘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内提品质、外塑形象,内外兼修,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动甘孜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变为金山银山。”甘孜州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4月,甘孜州在成都举办“蜀山之王·千面贡嘎”旅游推介活动,推出一个崭新的文旅品牌。大贡嘎区域的自然奇观、多元文化与旅游体验,让大家感受到圣洁甘孜州的万千气象和康巴大地的无穷魅力。

近年来,甘孜州大力实施文旅品牌创建工程,充分利用皮洛遗址、海螺沟、康定情歌、泸定桥、稻城亚丁等影响力,塑造“此生必驾”中国最美景观大道甘孜段、“丝路甘孜 川西秘境”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超级IP”。

去年,“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档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丝路甘孜 川西秘境”品牌案例荣获国际艾奇奖数字文旅创新类金奖,是中国唯一一例金奖获奖品牌。

甘孜州还以奖补措施为抓手,加大天府旅游名县(镇、村)、省级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品牌创建力度,目前已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3个、天府旅游名镇4个、天府旅游名村7个;建成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7个,获评国家级、省级旅游休闲街区3个。

四川甘孜山地文化旅游节等知名节庆活动也是甘孜文旅的“金名片”。近些年,甘孜州按照“一县一品牌”“一县一特色”的思路,倡导和鼓励各县(市)把民俗节庆活动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逐渐将民俗节庆活动打造为旅游互动体验产品。

中国康定国际情歌节和丹巴、理塘、乡城、雅江等地的民俗节庆活动,已成为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成为吸引游客关注、促进旅游消费的重要突破口。

与此同时,甘孜州还创新开展文旅宣传推介。

借助省外对口支援、省内对口帮扶、招商引资、旅游营销四大平台,甘孜州积极开展“圣洁甘孜”走进客源地系列推介会、“山河万里·甘孜必达”冬春旅游营销、“州花”和“州鸟”评选等专场推介120场次,组织参加广州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主会场、“甘浙好甜”文化交流等系列活动160余场次,吸引游客关注。

近年来,甘孜州以“网红效应+文化IP”双轮驱动,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构建“政民联动、虚实结合、线上线下引流”的营销宣传矩阵,创造多个旅游营销“现象级”事件。其中,“甘孜文旅局长刘洪”“甜野男孩丁真”系列宣传片和短视频全网浏览量近1000亿。“甘孜文旅”账号入围小红书“年度飙升顶流”,甘孜州成为小红书用户“年度喜爱目的地”之一。

5月,丁真参演的爱情电影《永不失联的爱》在甘孜州首映。当地同步推出“票根换门票”活动,开启“跟着电影游甘孜”的新尝试。

游客服务新感受

用心用情,待客如亲,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旅游的本质是什么?答案林林总总,关键的一点,它是一项‘人’的活动,旅游资源是人提供的,也是为人服务的。要坚持用心用情,服务于人。近年来,甘孜州持之以恒坚持‘待客如亲’,这种氛围在全州正成蓬勃之势。”甘孜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今年端午假期,甘孜州共接待游客53.2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9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28%和7.55%。

超50万人来甘孜州,如何做好服务?近年来,甘孜州聚焦“安全、满意、舒适”等目标,统筹“人、制、技”等多重手段,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尤为亮眼的是,端午假期内全州无重大安全事故和投诉事件发生,游客收获了安心舒心的旅游体验。康定市塔公镇云绕雅拉观景台的工作人员热心助人,赢得外地游客“景美人美心美”的赞叹,成为甘孜州文旅优质服务的生动缩影。

甘孜州完善旅游市场投诉快处机制,推进“窗口式”“一站式”服务,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游客维权平台:联动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借助“0836-12345”热线及甘孜州12345网络理政平台,实现游客随时投诉、咨询与反馈;线下在景区、酒店、游客中心设立维权服务点,投诉处理周期缩短30%,游客满意度显著提升。

同时,构建旅游旺季多部门协同响应机制,融合应急救援资源调度等系统生成动态预警模型,制定州、县(市)两级文旅部门及4A级以上重点景区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4A级以上景区旺季游客承载量预警机制,确保旅游旺季无重大旅游投诉、无半小时以上交通拥堵、无社会治安和安全事故。

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甘孜州不断完善游客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标识牌、充电桩、步游道、观景平台等公共服务体系,注入文化元素、注重人性化设计、满足功能要求、体现自身特色,游客接待能力显著提升。

依托“大贡嘎实景三维一张图”平台,整合景区、交通、气象等多源数据,推进智慧旅游标准化建设,实现旅游资源配置与游客需求精准化,并创新应用DeepSeek大模型,打造智能客服、景区巡检、安全管理一体化云平台,推动智慧旅游向纵深发展。

惠民富民新路径

创新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推动农商文旅融合发展

位于道孚县八美镇中古村的墨石公园景区内,纷至沓来的游客、各自忙活的村民、来来回回的骏马,一片热闹景象。“现在游客越来越多,我们除了在墨石公园牵马,还有集体经济分红,不出村就可以挣到钱,相信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村民扎西莫郎说。

“甘孜州着力拓展‘文旅+’产业链条,依托广泛分布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商文旅融合发展,让群众普遍参与、普遍受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甘孜州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甘孜州支持和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盘活土地、草地、林地、闲置宅基地等资源,完善资产收益和股权量化机制,实现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

墨石公园景区的开发是一个典型案例。原来的深度贫困村中古村,通过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创新联农带农机制,依靠景区门票分成、集体资产租赁、酒店入股分红等多个渠道,2024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00余万元,村民人均分红约2000元。此外,村民还通过自主经营的特色饮食、马帮体验等项目,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甘孜州还结合自驾游市场需求,将田园观光、休闲度假、农牧体验、民俗风情、乡村研学等农业旅游基地与松茸、青稞、粮油、果蔬、茶菌、牛羊等特色优势产品有机结合,打造乡村旅游新村、星级乡村酒店、特色业态经营点、民宿民居等乡村旅游品牌,进一步拓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

在泸定县岚安乡,40余名来自上海、云南、山西等地的创业者成为“新村民”,带动本地村民一同奔向致富之路。

如今,民宿、酒馆、咖啡屋等不断涌现,户外徒步、农趣采摘、非遗体验等文旅项目吸引着八方来客。2024年,岚安乡接待游客1.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00余万元。

目前,甘孜州有涉旅经营主体5.4万余户,旅游业创造就业岗位9.5万余个,解决本地就业和带动间接就业人数超过15万人。

75年前,新中国第一个专区级少数民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成立。今天的甘孜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统筹做好文化旅游、高原农牧、清洁能源“三篇大文章”,正依托独特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探索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