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率真 自信 破圈 受关注创新高 互联网之上的中国体育新生代

2021-08-1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

获得东京奥运会花样游泳集体项目银牌的中国姑娘,对着镜头打招呼、摆造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占坤/摄

为中国奥运代表团夺得首金的杨倩,在领奖台上可爱比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占坤/摄

东京奥运会顺利闭幕,但运动员间的“较量”仍未停止。

随着中国代表团的奥运选手纷纷回国进入隔离阶段,记录他们训练、生活的短视频也成了新的“内卷”沃土。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催更”,运动员则在“被迫营业”中展现了自己赛场之外更“接地气”的一面。

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是一届没有现场观众的奥运会,但不可否认,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这届特殊的奥运会解锁了观众特殊的关注方式。除了在传统媒体上获取奥运信息外,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为奥运碰撞出了更多附加值,人们不再满足于对比赛结果的“知晓”,更期待透过赛事了解运动员和运动项目背后的故事。与此同时,参与度也在提升,在年轻一代网民的集体行动下,“发弹幕、顶热搜、淘同款”已成为“云上”参与奥运的三部曲。

在运动员和观众的“合力”下,本届赛会的“奥运热”在持续周期和话题温度上都有了明显提升。而这背后,是中国几代人对体育认知的变迁,是年轻一代逐渐拥有体育文化自信的表达,更是中国正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疾步迈进的缩影。

当运动员成为新的“顶流”

尽管赛场内没有观众欢呼,但赛场外,各项数据都证明“这届奥运观众参与度空前”。

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披露的传播数据显示,电视端收看东京奥运会124亿人次,全媒体平台收看东京奥运会人次达479亿次,刷新近10年来体育赛事触达人次新纪录。

在极高关注度的“检阅”下,中国体育代表团递交出色答卷,在本届奥运会上共获得38金32银18铜共88枚奖牌,追平在伦敦奥运会取得的境外参赛最好成绩。其中,不乏吕小军、巩立姣、董栋等老将的坚持,也包括杨倩、全红婵、管晨辰等一批年轻选手的突破。

在上海体育学院教授肖焕禹看来,这种突破更可贵地还体现在赛场外,“中国选手真诚、自信、开放的表达,正让中国体育褪去以往的‘悲情色调’开始向‘享受体育’转变。”

“红姐从这跳开始进入状态了,上演水花消失术。”“就平常训练那样啊。”“跟我们在这儿凡尔赛。”在本届奥运会上取得佳绩的3名跳水小将张家齐作为主持人“采访”陈芋汐和全红婵,3人一边看比赛视频一边点评自己的技术动作,轻松的氛围让肖焕禹印象深刻,“取得胜利后,3个小姑娘围坐一起用最日常的语言总结优势和不足,能感受到她们对项目的热爱,她们在意的是自己和自己的较量,这和以往特定历史背景下,运动员肩负为国争光重任的沉重形象已有了明显变化。”

此外,让肖焕禹印象深刻的还有杨倩的指甲和小黄鸭发卡,这个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首金的00后射击运动员,凭借最后时刻的“强大心脏”和领奖时“比心”的可爱造型圈粉无数,而特写镜头里她扣动扳机的美甲也展现了冠军少女“普通女孩”的一面。

“谁说运动员不能美甲?”95后选手王春雨成为第一个闯入奥运会女子800米决赛的中国选手,创造历史时,她的心愿就是做个美甲,她表示,800米是一个艰难且枯燥的项目,为了激发自己,她常给自己设定“目标奖励”,“比如在国内比赛时,就会跟自己说,如果跑到什么成绩就去买包,但几乎都没有买,因为我觉得我有更远大的目标。”

这些细节拉近了运动员和观众的距离,生活中平凡的一面反而衬托出他们竞技成绩背后的不平凡。借助社交媒体,这些有血有肉的奥运选手迅速成为“顶流”,成为新一代的榜样。据微博发布的奥运数据显示,以杨倩为例,自击落奥运首金开始,她的微博粉丝数量就开始飙升,从赛前不足300人,10天后就累积到260万。

此外,包括杨倩在内,截至8月9日,本届中国代表团参赛选手的粉丝总量已达到1.2亿,新增粉丝量7128万,截至目前,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432名参赛选手中,28人粉丝总量已超过百万,男乒选手马龙的粉丝总数甚至超过了700万。这些运动员共计发布2472条微博,总互动量为1.51亿。

互动和话题数据的飙升,反映的正是民众对奥运全方位的关注。本届奥运会期间共诞生了3462个热搜,从热搜内容可见,人们的关注不再限于比赛结果和金牌选手,冷门项目、运动员的家庭、爱好、经历统统闯入视野,甚至还为运动员“共振”出了更多可能。

举重选手谌利军在整整落后6公斤的情况下,最后一举完成逆转夺冠,这一场面瞬间登上热搜榜首,随后,“谌利军家曾是特困户”话题上榜,一项网友自发为其奔走相告求商业代言的活动在网上展开,最终,他如愿成为某知名保险公司的健康大使,让举重这样历来不受商业品牌看重的项目也有了“春天”。

奥运选手巨大的关注度还转化为“带货能力”。据淘宝发布的奥运同款人气榜显示,开赛一周,杨倩同款发卡领跑人气榜,有媒体报道称,作为一款已经稍显“过气”的陈年旧款发饰,有的商家3天内全店卖出7万件,超过该商品正常月销量百倍。此后,陈梦的乒乓球拍项链、侯志慧用过的风油精等同款纷纷入榜。

而抖音电商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一些小众运动也随着奥运进入更多人的视野。比如滑板、攀岩、冲浪、棒球等几项运动的相关商品销售额同比激增,其中,两个有中国选手参加的项目——攀岩相关商品销售额同比增幅上涨285%,滑板商品的销售额增幅更是高达353%。在滑板项目中,16岁的广东选手曾文蕙在女子街式决赛中获得第六,她不仅是首名亮相奥运会滑板赛场的中国选手,也是首位闯入奥运滑板决赛的中国选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传播者,这届奥运会,无论是运动员自己在镜头前的呈现,还是观众的解读,都更加还原了体育里‘人’的部分。”肖焕禹表示,但网络环境的复杂注定了,当运动员因为拼搏精神和真实表达受到推崇的同时,也会有部分选手像朱婷一样会受到攻击和诽谤,“但运动员也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捍卫自我的权利,这也是体育融入社会、融入生活的一个进步的体现。”

破圈背后的新一代中国青年

东京奥运会已经落幕了一周时间,但本届奥运会上那些“破圈”的中国运动员,对当下青年一代的影响可能会持续很久。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2019级硕士研究生尹静一之前对体育并不是特别关注,回想起自己对上一届及更早的奥运会的印象,尹静一的描述是“跟着父亲一起看的电视”,以至于现在已经想不起那个时候看奥运转播的太多细节。但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令尹静一深感不同,这是她第一次沉浸在奥运氛围里,“可能是因为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已经成长到了开始去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加上社交媒体平台的发达,都让我们对这届奥运格外关注。”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王琇琨发现自己和同学们在观看这次东京奥运会时,关注点要比以前广泛得多,“我记得看2012年伦敦、2016年里约奥运会时,同学之间讨论最多的就是某某运动员很帅。那时,我们对奥运的认知很浅薄,对很多项目和运动员背后的故事也不是很了解。但这次感觉很不一样,从运动员的拼搏,到他们身上的趣事,再到赛场上发生的一些焦点事件,比如裁判问题,我们都非常关注。并且,同学们不只是甘当观众,而是很自然而然地把一些人和事与自己的成长联系起来。”

14岁跳水小将全红婵的励志故事、跑出中国速度的苏炳添等中国选手,在这次奥运会上广受关注。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三学生魏安楠和自己同寝室的同学就这样感慨过,“全红婵14岁已经是奥运冠军,你14岁的时候在干什么?人家14岁已为国家作出贡献,你现在还不好好努力,你还在等什么?”

王琇琨还对一名成绩并不是特别出众的选手留下深刻印象,她就是参加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的辛鑫。辛鑫在这次东京奥运会上获得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第八名,在奥运金牌、奖牌选手一把抓的中国代表团里,她并不起眼儿,但王琇琨在看了相关报道后得知,辛鑫早年练习游泳的游泳馆就在自己读的中学旁边(山东济南),这让她对辛鑫产生了天然的亲近感,而辛鑫曾在解释自己为什么选择马拉松游泳这样一项异常艰苦的运动项目时说过的话,也让王琇琨大受震撼,“辛鑫说,正是因为练这个项目很苦,那么,练的人越少,我成功的机会就越大。”王琇琨通过辛鑫的故事看到的是,成功从来都是负重前行。

“大部分运动员跟我们年龄都差不多,甚至很多都比我们年纪还小,他们的这种坚持精神,为了国家荣誉所付出的努力,我觉得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都应该从他们身上学到点什么,而后我们又能做点什么?其实,在奥运期间,每一次看到国旗升起、听到国歌响起的时候,我们心里也很激情澎湃。我想,我们也可以做一些事情,让国家越来越强或者给国家增添荣誉。”王琇琨说,中国奥运选手们对自己和身边同学的这种激励,是自己从未这么真切地感受过的。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此次东京奥运会可能是大多数人是第一次脱离父母按照自己的主导、喜好、情感去观看奥运会,也第一次从中得出、发现自己对这样一项举国关注的大事的理解。无论是全红婵式的励志、苏炳添式的振奋、杨倩式的率真有趣,还是中国女排的精神不灭,以及对裁判争议等焦点事件的讨论,当代大学生对奥运的欣赏都完全不再是追星和看热闹的心态。

对于身在体育院校的魏安楠来说,他更是通过这次奥运看到了体育对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价值:振奋人们的国家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宣扬拼搏精神、积极的生活方式,这让他对自己未来将投身的中国体育行业更加充满期待。

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

东京奥运会上,多名中国运动员的“破圈”和在社会持续产生的正向影响,已经成为一个值得业界探讨的现象。

在首都体育学院教授、奥林匹克研究专家裴东光看来,这个现象的背后首先是唯金牌论的淡出历史。“在历史上,无论是我国的运动员还是民众,都曾经对奥运会有一种相对狭隘的理解,也就是唯金牌论,” 裴东光表示,“但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教育更加多元化,大家对于体育的认识也在改变。其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是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民众得以近距离感受奥林匹克的魅力。此后,我国的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加上2022年北京冬奥运会即将来临,奥林匹克教育更加深化,在这个过程中,年轻一代逐渐对奥林匹克、对体育有了更多元、更深入的理解。”

从此次东京奥运会在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反响看,人们不光为获得金牌的选手鼓掌,那些没有获得金牌但展现了拼搏精神的选手,依然能收获掌声,包括很多外国选手,比如第八次参加奥运会、但在女子体操预赛即遭淘汰的乌兹别克斯坦老将丘索维金娜;白血病治愈后复出的日本游泳名将池江璃花子等。

从项目上来说,一些冷门、小众的体育项目也在本届奥运会收获了很高的关注度,如女子橄榄球、空手道等。

裴东光认为,“学会赞赏体育精神,是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中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关键因素。”

但在看见进步的同时,一些极端的做法也需要警惕,例如,在社交媒体上针对奥运会参赛运动员出现了诽谤和诋毁,裴东光强调,这些片面而偏激论调的出现也说明,加强奥林匹克教育道阻且长,“体育运动是以人为目的,而不应将人看成手段。每场比赛中运动员对极限的挑战、对困难的不屈、对输赢的态度,这些才是体现人的价值的所在,因此,我们在观赛中也要自觉回归到体育本质。”

此次东京奥运会,中国选手的“破圈”以首金得主杨倩的登场为起点,她的高超技能、学霸气质让人叹服,但同时,她在赛后率真地表示想吃母亲做的油焖大虾,以及可爱的发卡和美甲设计,又让人觉得她就是一位普通的邻家女孩。奥运冠军不再是与普通人相隔遥远的另类形象,这与运动员培养方式的变化也有很大关系。

著名体育学者易剑东表示,“对于杨倩的成功,可能会有很多解读,但我最想选取的视角是体教融合。”

易剑东认为杨倩的成长经历很有代表性,也符合中国运动员培养的发展趋势,“杨倩在浙江和全国成名后被招录进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18年成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这些年都是在学训结合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放眼全球,像杨倩这样的学生运动员始终是奥运会最重要的人才基石。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是产生奥运冠军最多的两所大学,它们也是学训结合大获成功的典型案例。美国游泳队几乎百分之百的运动员都是在校大学生。

易剑东表示,“希望杨倩和清华大学射击队的成功让大家看到新的模式的优越性,特别希望体育部门开放开门办体育的承诺切实兑现,这样我们就会让体育成为青少年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源源不断地从校园里走出奥运冠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慈鑫 梁璇 

关键词 >> 互联网,体育,运动员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