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最新一期科学流言榜发布:奥密克戎能躲过新冠检测?没那么容易

2022-01-04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

原标题:最新一期科学流言榜发布:虾和水果同食会产生砒霜、近视眼老了不会得老花眼 你中招儿了吗?此外——

奥密克戎能躲过新冠检测?没那么容易

近期在全球掀起“新冠风暴”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据传有一种“隐形变体”,能躲避新冠测试,感染的人检测不出来。奥密克戎真有这么狡猾吗?最新一期科学流言榜发布,将近期热门的5个健康伪知识一网打尽。此外,虾和水果同食会产生砒霜?核能供暖的热水带有辐射?近视眼老了不会得老花眼?这些流言你中招儿了吗?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

流言

口罩会残留致癌物

用前需要抖一抖

网络流传一种说法:口罩消毒残留物“环氧乙烷”是一类致癌物质,打开包装后要把口罩在空气中甩一甩,让环氧乙烷数值大幅下降,否则会致癌。真的是这样吗?

真相:环氧乙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确实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可以用来制作杀菌剂,被广泛地应用于洗涤、制药、印染等行业。市面上能够购买到的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大部分是通过环氧乙烷消毒蒸汽熏蒸消毒。

不过,口罩制作厂家会在消毒过后,等环氧乙烷挥发过后,再进行包装。此外,还会对残留的环氧乙烷进行检测,口罩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也就是小于10μg/g才能出厂。

一个口罩,从包装好,到环氧乙烷杀菌,然后在厂里经过解析时间,再出厂、仓储、运输、销售,直到到消费者手里,至少要经历一个月的时间,而环氧乙烷本身易挥发,出厂时已经符合国家标准了,再加上这么长时间的挥发,存在残留并且危害健康的可能性,真的是“微乎其微”。

随机抽检的口罩样品,其环氧乙烷残留量均低于国家标准,这是不会对佩戴者健康造成威胁的。购买口罩一定要选购正规企业生产的产品,残留符合国家标准,不会对佩戴者健康造成威胁。

流言

虾和水果同食会产生砒霜

之所以会冒出“虾和水果同食会产生砒霜”的这个说法,其主要观点支撑是,虾和水果同时吃下后,虾中所含的五氧化二砷会和很多水果中丰富的维生素C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其毒性可能致命。

真相:同时吃下这两样食物,真的能有这么大的毒性吗?其实,不会。

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发现,虾蟹等海鲜中含有的砷并不多,每公斤虾中含五氧化二砷的含量不超过0.5mg。而致人中毒的砒霜(三氧化二砷)剂量是50mg。根据转换系数计算,假如虾中含有的砷达到最高限量0.5mg/kg,且有足够的维生素C与之反应,一个人至少需要吃40千克的虾,才能达到中毒剂量。

试想一下,一口气吃下40公斤的虾,再加上足够的水果,一个人的胃怎么能够盛得下?事实上,无论是中医理论,还是现代医学理论中都没有“食物相克”这一说法。

流言

奥密克戎会“隐身” 得新冠查不出

真相:世界卫生组织在2021年11月底就已经确认,确诊新冠的金标准——PCR检测能检测出奥密克戎变异株。

PCR检测一般是测新冠病毒的两段和三段基因序列,奥密克戎在S蛋白上的一个突变——69-70号位氨基酸缺失,会导致PCR检测时S基因测不出来,但另外两段基因片段是阳性。那么这个结果还是阳性,感染奥密克戎的人还是可以被测出来的。不仅如此,通过S基因缺失的特性,还可以快速检测这些阳性病例有多少是奥密克戎变异株。

南非的奥密克戎病例主要也是通过S基因缺失来推断的。

最近,英国的科学家又发现奥密克戎其实有两个分支,一个分支里并没有69-70号位氨基酸缺失,被戏称为“隐形”奥密克戎。但无论是哪个分支,都不会逃避PCR检测,只是在能否通过PCR检测确定病毒是不是奥密克戎这一点上有所区别。

流言

核能供暖的热水带有辐射

最近有传言说,核能供暖的热水都带有辐射,如果暖气管道发生泄漏,后果不堪设想。真的有这么邪乎吗?

真相:核反应产生的热量,首先经过层层介质转换以后才进入居民家中,因此暖气管道中不会带有辐射。

像火电站一样,核电站也可以做到“热电联产”,即又发电,又供热。核电站产生的热量,会通过厂内换热站、厂外供热企业换热站进行“多级换热”,最后经市政供热管网将热量传递至最终用户。

整个过程中,只有“蒸汽加热水”和“水加热水”两种模式,核电站与供暖用户间有多道回路隔离,每个回路间只有热量的传递。没有水的交换,也就不会有任何放射性物质进入用户暖气管道。

流言

近视眼老了不会得老花眼

近视眼是远处看不清楚,老花眼是近处看不清楚,所以近视眼年老后不会得老花眼。这个逻辑真的成立吗?

真相:近视眼大多是遗传因素或长期不良用眼习惯导致角膜和晶状体的屈光作用减弱,进而使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方,使人看远处物体看不清楚。

而老花眼则是由于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收缩功能降低,进而使视力调节功能受损,让人在看近处物体时看不清楚。

老花眼并不是疾病,而是人眼调节能力的自然下降,是一种正常的功能退化。老花眼通常是缓慢发生的,从45岁左右开始,一般到65岁到70岁时度数稳定。这是身体老化的一种情况,不可抗拒。

因此,近视眼与老花眼从病理上看是有本质区别的,近视眼是由屈光不正引起的,而老花眼则是由晶状体退化而失去弹性引起的。原本有近视的人,年老后又出现老花,会面临“看远看近都不清楚”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准备两副度数不同的眼镜或者选择佩戴渐进多焦点眼镜。 (记者 李洁)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