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书写促进人类进步新篇章——2022年中国外交令人期待

2022-01-06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分享: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  题:书写促进人类进步新篇章——2022年中国外交令人期待

新华社记者韩梁 韩冰

当2022年的阳光洒向大地,历史开始落笔新的章节。环顾全球,疫情创伤亟待共同治愈,世界发展期待澎湃动力,人间正道呼唤携手同行。

回首2021年,世界走过不平凡的一年。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全球格局在动荡变革中调整演进。中国外交迎难而上,勇毅前行,书写与世界风雨同舟、命运与共的动人篇章,为人类跨越艰难时刻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的一年,中国外交将继续在复杂环境中服务民族复兴,在风云激荡中推进人类进步,坚持胸怀天下,寻求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继续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奋力前行,为中国、为世界作出更多新贡献。

2021年8月20日,中国政府援助的第三批新冠疫苗运抵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新华社发(乌马利摄)

弥合“免疫鸿沟” 奏响团结抗疫主旋律

“亲爱的中国疫苗:我想感谢中国为菲律宾抗击新冠疫情提供的帮助。你的到来保护了无数菲律宾人和他们的家庭……”菲律宾青年蔡墨文写给中国疫苗的“感谢信”,笺短情深,是过去一年里中国与世界携手抗疫、赢得广泛赞誉的生动写照之一。

2021年1月19日,医护人员在巴西亚马孙州塔巴廷加市为一名原住民接种中国新冠疫苗。新华社发(卢西奥·塔沃拉摄)

2021年,新冠疫情起伏反复,全球自疫情发生以来累计死亡病例超过540万例;病毒多次变异,德尔塔和奥密克戎毒株凶猛来袭。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国展现大国担当,塑造了防控疫情的中国样板,树立起团结抗疫的国际标杆。

从非洲到拉美,从亚洲到中东,中国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20亿剂新冠疫苗,成为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中国疫苗是不少发展中国家获得的第一批疫苗,也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相关国家所能获得的唯一疫苗;中国同30多个国家一道发起“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共同促进疫苗全球公平分配;中国同20国合作就地生产疫苗,让疫苗以更快速度、更低成本抵达更多国家。

2021年7月13日,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在首都莫尔兹比港总医院正式开始为当地民众接种中国新冠疫苗。新华社发(中国驻巴新大使馆供图)

新的一年,更多中国疫苗将跨越山海,推动弥合“免疫鸿沟”,共筑人类健康“免疫长城”,帮助发展中国家撑起“健康之盾”;中国将继续与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开展药物研发合作,构筑多重抗疫防线,形成国际合力;中国将继续抗击“政治病毒”和虚假信息,为人类留存客观真实历史叙事。

新的一年,中国将继续奏响团结抗疫主旋律,打造防疫有力度、合作有温度的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世界抗疫注入中国能量。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凝聚国际合力,人类终将战胜病毒,迎来胜利的曙光。

2021年9月9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中)在贝尔格莱德为欧洲地区首家中国疫苗工厂奠基。新华社发(普雷德拉格·米洛萨夫列维奇摄)

注入复苏动力 激活世界经济一池春水

外国驻华大使刚进直播间,椅子还没坐热,带货产品就“秒空”;中老铁路建成通车,老挝人民铁路梦终成现实;佩列沙茨跨海大桥成功合龙,克罗地亚居民迎来“联通”梦圆时刻……这些2021年令人难忘的温暖瞬间,生动诠释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共创未来的坚定信念。

过去一年里,世界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全球经济复苏脆弱曲折,通胀、能源和供应链危机相互交织,全球减贫成果遭遇严重侵蚀,南北鸿沟不断拉大,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任重道远。

2021年10月15日,“澜沧号”动车组通过中老友谊隧道内的两国边界。新华社发(曹安宁摄)

2021年3月15日,由中国成都首发至俄罗斯圣彼得堡市的中欧班列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舒沙雷火车站。新华社发(俄罗斯铁路公司十月铁路局供图)

疾风知劲草。2021年,中国以实际行动同世界扩大利益汇合点,画出最大同心圆。中非贸易、投资逆势上扬,中拉贸易再次突破3000亿美元,中俄全方位务实合作展现出巨大政治优势和机遇优势,中欧经济利益融合不断加深,中欧班列持续跑出“加速度”……中外务实合作累累硕果,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宝贵动力。

这是2021年6月22日在克罗地亚南部的科马尔纳村附近拍摄的佩列沙茨大桥施工现场。新华社发(耶拉维奇摄)

新的一年,中国将继续东风送暖,与各国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激活世界经济一池春水。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1月1日正式生效,中国将和亚太多国共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从完善涉外经贸法规制度体系,到全面实施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从推进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到系列展会“矩阵”日益常态化,扩大开放的道路上,中国的脚步铿锵有力,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新的一年,中国将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生根,唱响发展优先理念。中国将全面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围绕八大重点领域推进合作落地,重振全球发展合作。面对发展中国家实现振兴的迫切愿望,中国将继续开拓南南合作的广阔空间,促进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

2021年11月9日,在位于乌干达中部穆科诺地区纳曼韦工业园的中国援乌工业技能培训与生产中心,一名中方导师为学员演示如何操作机械。新华社记者 张改萍 摄

新的一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将深入推进,通达天下的新画卷将继续次第铺展。随着“一带一路”成为造福世界的“富裕带”、惠及民生的“幸福路”,“一带一路”合作将为世界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福祉。土耳其安卡拉博斯普鲁斯海峡亚洲研究中心主任穆罕默德·埃内什·贝谢尔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保持新冠疫情背景下全球供应链的活力,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贡献。

这是2021年8月26日拍摄的阿根廷“基塞”水电站项目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阿根廷“基塞”水电站项目部供图)

践行命运与共 让多边主义火炬照亮前行之路

伴随着飞机引擎的巨大轰鸣,一批批阿富汗松子搭乘包机从喀布尔抵达上海,成为新年春节市场的“网红”产品,让阿富汗农户展露笑容。

2021年11月8日,工作人员在进博会阿富汗手工羊毛地毯展台整理商品。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提供紧急人道援助,推动建立阿富汗问题邻国外长会新机制,在联合国安理会呼吁国际社会帮助阿富汗推进经济社会恢复和重建……一次次仗义执言、雪中送炭,彰显中国与世界共担风雨、共克时艰的责任担当。

放眼世界,疫情起伏反复,世界经济脆弱复苏,气候变化等挑战突出,地区热点复杂交织,全球进入新一轮动荡调整期。面对全人类共同挑战,中国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注入动力,指明方向。

推动完善全球卫生治理体系,促进国际卫生合作;出台落实“双碳”目标政策体系,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推动达成“格拉斯哥气候协议”,坚定做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治理,推动全球数字治理体系朝更加公正合理方向迈进……2021年的多边舞台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

展望2022年,中国将继续高举真正多边主义的火炬,增进国际团结合作,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增加新动能、带来新启迪,向世界诠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路径”。

1月4日,一位市民在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牌前自拍。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这是2021年12月16日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外拍摄的中国空间站过境照片(轨迹为多张照片堆栈)。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新的一年,冬奥会进入“北京时间”,这场体育盛会和文明对话将汇聚起和平、团结、友谊的力量,彰显人类同舟共济、共向未来的坚定信念;《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将在昆明启幕,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进程;中国将接任金砖国家主席国,金砖合作再次进入“中国时间”,为多边合作打造典范,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新贡献……

新的一年,面对全球治理遭遇的困境,中国将继续奋发有为,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等逆流,中国将继续顺应历史大势,坚决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坚持合作、开放、互利共赢,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2021年9月17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正式发布。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2021年12月5日,一名选手在“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2021-2022国际雪联跳台滑雪洲际杯女子个人标准台第二站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展望未来,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以昂扬姿态和切实行动,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持续贡献智慧与力量。

潮涌东方,风正帆悬。踏上新征程的中国,将始终与世界携手同行,沿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间正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参与记者:闫洁、刘锴、宿亮)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