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本土感染者超两万例 本轮疫情带来四大警示!

2022-03-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

中新网北京3月17日电(张依琳)16日,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26例,无症状感染者1206例,3月以来本土疫情累计报告感染者已经超过2万例。本土病例激增,病毒升级变异,关键场所失守……这波疫情给各地防控带来诸多警示。

点击进入下一页

长春市民进行第四轮全员核酸检测 张瑶 摄

警示一:“看不见的敌人”更加隐蔽

近期,我国多地多点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主要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快、隐匿性强。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15日强调,奥密克戎变异株比其他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传播力明显增强,近两个月奥密克戎BA.2亚分支所占的比例也明显增加,传播力进一步增强。

吉林、山东,浙江,河北……多地通报的疫情都是由奥密克戎BA.2亚型引起。

按照吉林省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赵庆龙的介绍,奥密克戎BA.2亚型传染力较之前流行的BA.1又高了约30%,在支气管组织中的复制滴度是德尔塔变异株的70倍。

新冠病毒不断“升级进化”,传播更加复杂而隐匿,防控难度较大,需要继续保持防控意识不减弱,各项防控要求不放松。

点击进入下一页

核酸采集现场 苍雁 摄

警示二:无症、轻症多,应对招式要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疫情中,重症比例在下降,无症状感染者人数较多。

14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奥密克戎毒株致病相对较弱,这就使得相当比例的感染者没有症状或症状特别轻,难以发现,这给疫情防控增加了困难。

面对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新的传播特点,为缓解医疗资源的紧张和疫情防控的压力,我们的应对“招式”也在不断更新。

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大多不需要过多治疗,全部收治到定点医院会占用大量医疗资源。15日,国家卫健委医政管理局发布《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此版修订提出,对病例实施分类收治。

其中,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相关集中隔离场所不能同时隔离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人群。隔离管理期间应做好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如病情加重,应转至定点医院治疗。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邮政快递人员进行核酸采样。 王刚 摄

警示三:不能麻痹,关键场所不可漏

校园、医院、隔离点、快递中转站……近期,多地确诊病例中出现一些关键场所,都提示着本轮疫情的风险隐患。

15日,上海市举行发布会介绍,此次隔离点管理疏漏引发本土感染并导致传播,影响巨大,教训深刻。上海已成立调查组,正对华亭宾馆集中隔离点开展专项调查。

作为疫情防控的“前沿哨点”,集中隔离点的作用不容小觑,隔离点等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闭环管理也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本轮疫情中,一些地区的学校、医院、快递中转站等关键场所出现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提示着疫情防控存在风险与漏洞。

15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这一轮学生染疫,首先可能还是因为思想麻痹、放松警惕,特别是在较长时间疫情非常平稳的情况下,如何能够保持警觉,能够把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此前,国家卫健委曾表示,要紧盯口岸、集中隔离点、定点医疗机构等疫情输入高风险场所,建立常态化风险排查机制。

点击进入下一页

长春市民等待核酸检测。 郭佳 摄

警示四:不能躺平!“动态清零”必须坚持

国内疫情散发,这波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出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疫情防控难度加大。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称,防控的节奏不能乱,大家对于下阶段防控的信心不能丢失。中国如果现在迅速开放,会引起短时间内大量人群的感染,即使再低的病死率也会造成医疗资源挤兑和社会生活的短暂休克,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他称,近期我国继续采取社会面清零策略,将传播极快的奥密克戎第五波疫情压制在完全可控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雷正龙也表示,我国现行的“动态清零”总方针和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在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疫情是行之有效的。接种新冠疫苗能够有效地降低重症率和病死率。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更快、隐匿性更强的特点,要求防控措施要更早、更快、更严、更实。(完)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