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中国控烟法治发展报告首发,4直辖市22省会城市已出控烟法规

2022-03-19 来源:新京报 分享:

3月16日,中国社科院法学所首次发布《中国控烟法治发展报告》。《报告》披露,4个直辖市、22个省会(首府)城市已经出台了专门的控烟地方性法规或规章。

《报告》执笔人、广州大学科技创新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轩研究员认为,目前全国各地控烟环境差异比较大,启动国家控烟立法程序的困难比较大,应着眼于把现有控烟法规落实,通过宣传教育,推动公民自我约束。

27个省会中已有22个就控烟立法

每年,烟草使全球800多万人失去生命。其中,约700万人死于吸烟导致的疾病,120万人死于二手烟暴露导致的疾病。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通过后,控烟法治建设在全球广泛兴起。2006年1月,《公约》在中国正式生效,这标志着中国烟草控制已经由国内立法控制扩大到国际立法控制。

“中国没有全国统一的针对控烟的专门立法,控烟工作依据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层级不高。”王轩告诉新京报记者,中国控烟法治建设从地方立法开始。

在27个省份中,除吉林省1996年颁布了《吉林省城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其余26个省份均未制定专门的控烟地方性法规;4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均专门出台了控烟地方性法规。在27个省会(首府)城市中,有22个出台了专门的控烟地方性法规或规章。

《报告》指出,地方控烟立法逐渐完备,立法对控烟目的、控烟原则、控烟场所、控烟主体和责任、执法程序、倡导性规定等都有所涉及。

同时,控烟执法模式也在不断探索与创新,尤其是北京、深圳等城市,在多年控烟法治实践中,总结出了适合自己城市的控烟执法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吸烟有害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

《报告》指出,中国关于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启动较早。

1987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随后经过2016年、2017年两次修正,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八条规定均被保留,这也说明中国政府承认“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是一项控烟的强有力措施。

现行公共场所卫生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八条为: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室外公共场所设置的吸烟区不得位于行人必经的通道上。公共场所不得设置自动售烟机。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

《报告》认为,这一规定有利于带动全国各个城市和其他部门开展控烟立法活动。

为履行《公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等重要政策、文件对控烟也多有重要表述,针对控烟进行了多维度的限制。我国控烟法治建设取得进展与成效,公共健康、精神文明等意识得以强化,机构改革重视疾病预防与健康保障职能,地方控烟立法逐渐完备,执法监督制度的探索与尝试取得明显成效。整体上看,吸烟有害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公共健康与公共卫生的观念得到重塑并强化。

控烟立法层级低,与烟草制度不成体系

同时,《报告》也指出,囿于控烟立法以城市为主,效力层级较低;控烟法治监督制度不完善;控烟立法与其他烟草制度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等,想要真正实现全面无烟城市依然任道重远。

对于中国控烟法治发展趋势,《报告》认为必须完善国家层面的控烟立法。从国家层面制定控烟立法,不仅是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需要,同时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迫切要求。

同时,还应积极探索适应地方控烟法治的监督手段和方法,严格设置控烟范围,进一步探索综合执法体制,转变行政执法方式,形成公民自发控烟或监督他人吸烟行为,让公民成为社会治理的力量之一,成为行政执法与监督的主体之一。

《报告》提出,要以预防原则为主保障公共卫生与公众健康。措施包括,开展相关未成年人教育,强化未成年人禁止吸烟的意识,大力宣传烟草有害健康的理念,将这一理念普及于社会,提高社会公众的预防意识,加大处罚力度,彻底打消“潜在吸烟者”吸烟的想法,让已吸烟者逐渐控制吸烟,甚至戒掉吸烟行为。

《报告》还认为,应将控烟纳入整体制度设计中。控烟问题掺杂了众多且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因素,单纯依靠末端的行政执法已经难以有效解决问题。未来需要整合中央与地方控烟立法、烟草行业规划与烟草税制改革、烟草销售许可制度与控烟执法监管,共同构建科学合理、整体性、全局性的控烟制度体系与法律体系,及时完善和调整配套措施,协调解决控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有效推进控烟工作的贯彻与落实。

对话报告执笔人王轩:

落实控烟法规,推动公民自我约束

新京报:近日,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国家层面进行控烟立法,您对此怎么看?

王轩:要启动全国立法,需要有相近的立法环境,如果各地差距很大的话,立法就不成熟、难成体系。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公共健康政策水平不同,执法能力差异也比较大。我们认为,国家层面启动立法有难度。

据我了解,北京在进行控烟立法前期,相关部门就进行了充分沟通协调,拿出了切实可执行的方案,这就确保了法规不但能出台,还能行之有效。

新京报:不同城市控烟力度差异很大,原因是什么?

王轩:吸烟危害健康,从中央到地方对控烟都比较重视,但是,不同地区控烟力度差异比较大。我们调研发现,控烟力度的差异,与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相关。经济和精神文明水平高的地区,更重视控烟。与控烟力度相关的另一个因素是执法,各地的执法水平差异比较大。深圳模式、北京模式、上海模式各不相同,但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政府的重视程度、控烟执法模式等,对各个城市的控烟效果影响很大。

新京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针对控烟行动提出,到2022年全国无烟法规覆盖人口比例应达到30%。您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应该从哪里入手?

王轩:从我们的研究看,如果想比较快见成效,还是要从提升公民控烟意识和强化执法两个角度来入手。目前四大直辖市、22个省会(首府)城市及部分较大城市,都有现成的控烟法规规定,但是并非所有城市都在严格地执行。把已有的规定执行好、落到实处,就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了。

另一方面,法律的实施,需要观念的转变。推进控烟,不应操之过急。控烟说到底是控行为,重要的是转变公民的认知,要把控烟放在公民自我约束的层面,进行宣传教育。尤其是要重视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控烟要从娃娃抓起。

新京报记者 沙雪良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