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羊肠道”不再,“康庄路”铺开,“幸福梦”入怀

2022-03-25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

从溜索、“天梯”到“四好农村路”,乡村道路十年间已旧貌换新颜——

“羊肠道”不再,“康庄路”铺开,“幸福梦”入怀

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孔当村。新华社发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天路”景观。新华社发

湖南吉首市矮寨大桥。资料图片

 编者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民政厅厅长益西达瓦向习近平总书记展示了两张照片——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悬崖村”脱贫前后的对比图。在党和政府关怀推动下,近年来,居住在这个千古天险之地的村民们终于告别了“出行难”——由藤条和木棍编成的17段“藤梯”不见了,6000余根钢管构成的坚实“钢梯”连起山上与山下,通向美好新生活。

 “悬崖村”的今昔对比,是十年来中国大地山乡巨变的缩影。道路是关系到农村居民日常出行、脱贫致富的大事,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并强调指出,“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

 今天的“四好农村路”建设情况如何,给人民群众带去了怎样的便利、美好与希望?我们邀请村民、建设者、基层干部讲述这些“致富路”“幸福路”的故事,共品乡村发展喜人成就。

 天堑变通途,幸福滚滚来

 讲述人:湖南高速集团株洲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聂善文

 湘西地处武陵山脉腹地,谷深岭峻,自古行路难,修路更难。

 1997年,我第一次驱车经过吉首市矮寨盘山公路。整条路弯急坡陡,十三道“Z”字形拐弯触目惊心,车从山脚爬上山坡,足足花了40分钟。站在矮寨坡顶,眼前1000多米宽的德夯大峡谷就像一道天堑,给人与世隔绝之感。

 2012年3月,古老苗寨终于迎来了久盼的一天——矮寨大桥在两山之巅飞架而起,一桥连接峡谷两岸,实现了交通“从三十分钟到一分钟”的跨越,也按下了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快进键”。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矮寨大桥。他强调,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很重要,这方面要加大力度,继续支持。从此,矮寨的交通发展持续提速,曾经的交通“短板”,变成了幸福生活的“潜力板”。

 作为大桥的管理方,我始终牢记总书记深情嘱托,把“守护好、管养好”矮寨大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矮寨大桥建成通车后,很快成了一大景点。交通运输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探索“交通+旅游+扶贫”模式,以矮寨大桥为核心打造旅游景区,形成了“张家界—矮寨大桥—凤凰”这条黄金旅游带,串联起“百年路桥奇观,千年苗寨风情,万年峡谷风光”,周边的乡村也开始积极开发农旅合作新模式。

 去年,有一次我回到湘西,在距矮寨收费站500米的“苗家龙凤餐馆”用餐,和店老板聊了起来。这位农民兄弟动情地说:“游客多了,生意当然火。”他所在的矮寨镇排兄村,已经依托矮寨大桥景区发展起农家乐108家,农家客栈47家,带动当地400多人就近就业。附近的吉斗寨龙秀成一家9口人,原来是全村最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他负责矮寨大桥景区的卫生管理工作,儿媳经营农家乐,年接待游客1000人次以上,家庭年收入超10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湘西人都爱矮寨大桥,它已经成了湘西乃至湖南的一张新名片。沐浴改革发展的春风,大桥变天堑为通途,也给了我们滚滚而来的幸福与喜悦。

 草原上,“金光大道”越来越宽阔

 讲述人: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 吴云波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民歌里描绘的场景,在我的家乡东萨拉嘎查(“嘎查”即蒙语“行政村”)常能见到。近些年来,生态优美的家乡越来越有活力,发展出了一条通向共同富裕的“金光大道”,而这一切,离不开脚下的路。

 茫茫草原路,以前并不好走。二十多年前每次去旗里,我都得搭乘农耕用的四轮拖拉机,在路上颠簸整整一天。现在,平坦的公路早已四通八达,百姓出行的时间大大缩短,路上的体验也好多了。2019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我向总书记发出邀请,欢迎他到我们嘎查来。总书记亲切地问我:“到你们嘎查路怎么走啊?”正是由于家乡的交通变得便利,我才有底气说:“可以坐飞机到我们通辽机场,我们开车去接您,通了高速,现在路很好走。”

 以前,有尊贵的客人来到家乡,老百姓都是骑着骏马、捧着哈达前去迎接。现在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道路平整宽敞了,就能开车去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了。

 要想富,先修路。只有道路“村村通”,才能打通脱贫致富的“最后一公里”。我们的玛拉沁艾力(蒙语“牧民之家”)养牛专业合作社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扶贫产业,现在已经实现了从生产到销售的一体化发展。合作社的产品能分销全国,离不开顺畅的物流。起初,牛肉加工完毕,合作社成员还得想办法把牛肉运送出去。现在,我们和中国邮政进行合作,综合便民服务站入驻嘎查,“邮快合作”模式被引入,畅通了合作社以及百姓们的快递运输渠道。随着电商的发展,我们又开始在直播平台推广肉食产品,还积累了不少粉丝呢。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利用直播平台征求网民建议并带到会上,让更多人的心声诉求受到重视。

 路通了,心更通了。便利的交通不但改善了乡亲们的生活,也开阔了大家的视野。农牧民越来越多地走出草原,越来越广泛地接触到海量信息,对党的全面领导、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强烈的认同感。现在,我去农牧民家里走访,言谈之间,总能感受到家乡人民对党和国家发自内心的感激,对总书记深深的爱戴之情。

 家乡的公路越修越宽,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东萨拉嘎查群众的心永远向着党,永远向着北京。

 守护独龙江的“生命线”

 讲述人: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公路管理所所长 龙建平

 我是在贡山县独龙江乡献九当村迪兰小组长大的独龙族青年。从小,独龙江闭塞落后的交通就让我刻骨铭心。那时家里到乡政府没有公路,要走一整天。虽然1999年通往县城的独龙江公路通车了,但高黎贡山隧道还没有修建。20年前我到县城读中学时,每次去学校都得和同学们结伴步行五天时间,背着粮食、锅碗,在路边起灶做饭,用塑料布搭帐篷露宿。每年大雪封山时,村里几乎半年通不了车。

 2014年,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终于建成通车了。从此,到县城坐车只要3个小时,独龙江和外面的世界更近了。

 2017年,我任独龙江乡公路管理所所长,和同事们一起管护独龙江公路从乡政府到高黎贡山隧道33公里长的路段。独龙江一年有9个月是雨季,经常发生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公路养护难度特别大。2020年5月25日,独龙江乡遭遇泥石流特大灾害,独龙江公路200多处路段被冲毁,交通中断了9天。我们日日夜夜守在山上,勘查施工排险,配合乡党委政府组织力量抢修公路,怒江州和大理、保山的公路部门也赶来支援。经过昼夜不休的奋战,终于把公路抢通了。这次抢修后,公路得到有效加固,沿线全部安装了防护栏,行车更加安全了。

 每年冬春季节,独龙江公路总会面临雪崩和大雪封路的险情,保通任务很重。今年1月20日以来,高黎贡山上雪下得特别大,隧道两边的公路都被大雪阻断了。一个多月来,我们每天一早上山开装载机铲雪,为过往车辆开路,保障独龙江公路时刻畅通,运送源源不断的物资、带来乡村振兴的希望。虽然很辛苦,但能够守护好这条独龙江的“生命线”,我觉得很骄傲。去年,我当选为中共云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独龙江。还记得2014年元旦前夕,贡山县干部群众致信总书记,报告了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的喜讯,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2019年,总书记又给独龙江人民回信,这些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与激励。“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总书记的话说到了我们心坎里,我们充满感激,也倍感振奋。

 多年守护独龙江公路,我目睹了这条路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各种物资拉进独龙江,改善了全乡的基础设施;生活变好了,家家户户的茅草房变成了砖瓦房;因为运输便利,草果、羊肚菌等经济作物都能运往全国各地,村民们收入增加了;老百姓思想观念也变化显著,手机网购更普遍了……

 当年的泥巴路变平整了

 讲述人: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三河村第一书记 李凯

 又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三河村披上新绿,处处都生机勃勃。暖阳下,如果你来到地处大凉山腹地的三河村,看罢低矮破旧的土坯房,走进极具彝族特色的新民居,再到村史馆听听三河村的变迁故事,一定会感叹:这真是“一步跨千年”的巨变。

 很多第一次来到凉山、来到三河村的朋友可能没有意识到,最直观的巨变其实就在他们脚下。柏油马路直通家家户户门口,这在几年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2018年春节前夕,总书记来到三河村考察时,走的还是崎岖的泥巴路。

 近年来,借着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东风,三河村不但建成了9.6公里的通村柏油路,还修建了28.5公里的通组入户路。“主动脉”打通了,“微循环”也完善了,老百姓们都说,现在出行方便太多了。

 而今,总书记当年走过的泥巴路变平整了,只能俯身进去的土坯房也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村民们时刻铭记总书记的关怀,他们在新居外墙刷上了“习总书记卡沙沙(谢谢)”“彝家新居瓦吉瓦(好得很)”等标语,十分醒目。村民吉好也求经常在游客面前回忆起总书记到他家时的场景:“总书记来的时候走着山间小路,深一脚浅一脚,以后再也不用走那样的路了。”

 路修好了,西门塔尔牛等优质品种引进来了,马铃薯、花椒等特色农产品通畅出山了,“农产品优质难变优价”的问题终于解决了。2021年,全村脱贫户人均收入达到13678元。

 日子好过了,群众的干劲儿更足了。今年我们又扩大了马铃薯、生姜以及中药材川牛膝的种植面积,大家都对乡村振兴信心满满。

 眼界打开了,发展思路也更开阔了。看到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强烈要求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我们按照昭觉县总体规划,制定了推动旅游发展的“五环”计划:红色教育圈讲好脱贫攻坚故事;修建旧址通往新村的步道“跨越路”,让游客感受到脱贫攻坚带来的巨大改变;环三河运动圈,把三河村的易地搬迁安置点串联起来,成为高山自行车赛和马拉松赛的绝佳场地;一条21公里的山地公路串联起三河村和昭觉县解放沟镇火普村,形成爱国主义教育路线;串联起三岔河镇的万亩草莓园、玫瑰园、蓝莓和树莓种植园,以及谷克德湿地公园、博什瓦黑岩画,打造昭觉生态观光区。

 现在,西昭高速正在火热建设中,建成通车后,从凉山州首府西昌驾车到三河村仅需半小时,村民们十分期待那一天的到来。那时,我们的“五环”计划将更加完善,三河村必将迎来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春天。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陈之殷、龙军、禹爱华、高平、张勇、周洪双、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胡玲玲、徐梦玲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