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东方之珠新地标——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2022-07-03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

图①:6月26日,维港之滨、形似方鼎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董正浩摄(人民视觉)

图②: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大门,参照北京故宫“朱扉金钉”设计,共5门10扇,每扇门均有81颗透光玻璃门钉,与北京故宫遥相呼应。董正浩摄(人民视觉)

图③: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邀请艺术家从香港当下的角度重新诠释和演绎故宫文化。图为梁基爵作品《庆》,灵感来自宫廷乐器“金钟”和“玉磬”。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供图

图④: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二楼中庭,曲面带孔铝板制成的天花吊顶犹如北京故宫的琉璃瓦一样金光闪耀。董正浩摄(人民视觉)

图⑤图⑥图⑦图⑧为展品,照片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提供。

适逢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建成并亮相。

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重要实践,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建设,是故宫所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国际化香港之间的创造性结合,是内地与香港文化文物合作的里程碑事件,是香港与内地共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传承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实践。这座屹立在维港之滨、形似方鼎的金色巨型建筑也有望成为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文化新地标。

故宫文化备受关注

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内地以外的首个合作项目

“我小时候特别希望能去北京看一看那些宏伟的宫殿。”香港培侨中学教师穆家骏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放,让他能在家门口观赏到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令他非常期待,“我会第一时间带上我的学生来参观。”

香港市民以高涨的热情表达对这座故宫文化博物馆的企盼。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门票公开发售首日,8小时就已预订逾4万张票;另外约15万张门票,将由多家企业和机构赞助并派送给一些社群。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内地以外的首个合作项目,由北京故宫博物院和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合作推动。香港市民对故宫文化一如既往的热情,正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得以推动落实的重要原因。

2007年香港回归10周年时,香港艺术馆举办书画展,分两期展出32幅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历代书画珍品,其中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最受香港市民喜爱。由于参观人数众多,为了让更多市民观赏这些书画瑰宝,该展览还特别延长了开放时间。

2012年,为深化与故宫博物院的协作,香港特区政府康文署与故宫博物院签订合作协议,商定双方大致每年合办一项大型专题展览。于是,双方在2012年、2013年及2015年分别于香港艺术馆、香港历史博物馆及香港科学馆举办展览,累计参观人数超42万人次。

2015年,香港特区政府向中央提出建设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书面建议,得到中央的大力支持。2017年,《兴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合作协议》签署,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签署仪式。2019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全面开启建设工作。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建成,让香港市民能够零距离欣赏珍贵文物,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增强香港繁荣昌盛的文化自信。

“这是国家给香港的一份礼物。”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认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既体现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能够增强香港市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国家的认同感,也是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将助力香港打造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促进中外文明交流对话。

特色展馆融汇古今

以现代建筑语言于不同细节中引发对故宫的联想

香港是融会中外多元文化的国际文化大都会,故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标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如何在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把握香港中外文化荟萃的特色和优势,发挥在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等方面的特殊作用?

今天,路过香港尖沙咀海边,你一定不会错过这座造型独特、精致典雅的博物馆。作为故宫文化的传承与延续,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大量借鉴了北京故宫建筑和藏品的设计灵感,并以融汇古今、结合中西的方式重新诠释故宫文化。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楼高7层,占地约1.3万平方米。博物馆大楼以紫禁城建筑群颜色为主色调,再点缀以米黄、深红及冷灰色。博物馆正前方的入口广场上,数十块透光玻璃板相间,蜿蜒向前,模拟故宫金水河。从正门穿过,10扇朱红色的迎宾门,呼应紫禁城的大门。每扇门分布的九行九列81个玻璃门钉,可以在不同光线下变幻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内部则传承紫禁城中轴线的理念,结合香港向上发展的都市建筑风格,把中轴线向上延伸,巧妙地将9个展厅安排在不同楼层。大楼地下大堂、二楼及四楼的中庭天花吊顶,以现代手法演绎紫禁城内宫殿屋顶的琉璃瓦铺设。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借助现代建筑的语言,结合香港中西融汇的都市文化,重视公共空间的运用及与公众的互动,同时受紫禁城建筑群启发,于不同的细节中引发对故宫的联想。”香港著名建筑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设计师严迅奇表示。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也是一座体现大国建造水平的博物馆,其建设获得工程、安全、环保、科技等19项大奖,真正践行以建筑设计诠释历史、以科技创新守护文物的使命要求。

安全,是博物馆的生命线。调校超过8000个阀门、1224个风嘴,实现馆内空调温度控制精度在±2℃,湿度控制精度在±5%……恒温恒湿、防风抗灾、安保防盗,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把现代科技融入场馆建设和文物保护。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项目负责人王勇自豪地说:“香港最高级别的消防系统几乎都在这里采用了。”

如何使用新科技、新方式增强传播效果也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工作重点。

躺卧在沙发上,仰首跟随多媒体影像的变化进入乾隆皇帝的梦境;通过感应装置与传世名画《八骏图》中的马匹相遇,身临其境地与马匹互动……这些是为博物馆量身定做的一系列多媒体装置,帮助观众以另一种方式欣赏和理解藏品。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并不是我们的分院,二者是伙伴关系。”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览有很多创新角度,譬如古与今的对话、中西方对于马文化的解读,都体现香港作为中西文化交汇地的优势和特色。

国之瑰宝展示底蕴

914件珍贵文物轮番亮相

7月2日,来自故宫博物院的914件珍贵文物齐聚香江,以轮换方式展示,绝大部分文物是首次在香港展出,其中166件一级文物属“国宝”级别。这是故宫博物院自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文物出境展览。

来自故宫的珍藏于7个展厅中亮相,展示故宫引人入胜的历史和文化。当中两个专题展览“紫禁万象:建筑、典藏与文化传承”和“紫禁一日:清代宫廷生活”(展厅1和展厅2)介绍明清紫禁城以及清代宫廷生活。另外两个专题展览“龙颜凤姿:清代帝后肖像”“器惟求新:当代设计对话古代工艺”(展厅4和展厅5)分别聚焦清代帝后画像和工艺珍宝。展厅9的“驰骋天下:马文化艺术”则展示马在中外文化中蕴含的重要意义。除展出故宫的珍藏外,13件来自巴黎卢浮宫的珍藏也在展厅9展出,与故宫文物互鉴,开展中国与其他国家不同文明的交流。开幕展另有两个具香港特色的专题展览,展厅6的展览“同赏共乐:穿越香港收藏史”展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批馆藏的部分珍品,以及由香港其他重要文化机构借出的艺术收藏。

本次展览的故宫文物如何选出?

以“凝土为器:故宫博物院珍藏陶瓷”(展厅3)为例,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主任韩倩说,故宫博物院藏陶瓷类文物有36万多件,涵盖大量贯穿中国陶瓷史的名窑精品,在社会上享有很高声誉。作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展之一,“凝土为器:故宫博物院珍藏陶瓷”展遴选160余件代表性展品,是首次在香港大规模展示故宫博物院陶瓷藏品的展览。展品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至清光绪时期,包括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及明、清景德镇御窑瓷器等精品。本展览堪称中国陶瓷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力求反映中国陶瓷绵延不断的发展历程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希望向香港观众和世界各地的访客介绍陶瓷在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王亦旻说,“国之瑰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展厅8)由故宫博物院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共同策划。晋、唐、宋、元时期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发展十分辉煌的阶段。本次展览所选文物皆为东晋至元代年间的不朽之作,可以让观众看到深厚中华的根源。

此次展览还特意选择了一件通过香港回流故宫的文物。本次展出的南宋李嵩的《钱塘观潮图》,是上世纪50年代经香港而收回故宫博物院的,预计将在展览第三期展出。香港曾为散落海外文物的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很多举世瞩目的国宝书画都是经过众多香港爱国人士不懈努力,得以重回祖国怀抱,并入藏故宫博物院。王亦旻说,希望展览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感谢香港在国宝回归方面的贡献。

“书画作品对光照、温湿度十分敏感,本次展览结束后它们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也要‘休眠’几年,实在是机不可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副馆长王伊悠介绍。

版式设计:张丹峰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