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民歌还能“出圈”吗?晚会化现象值得关注

2022-07-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童笑雨 分享:

民歌还能“出圈”吗?晚会化现象值得关注

畲族民歌是浙江民歌版图中的一部分(资料图)。 浙江温州泰顺竹里畲族乡提供

《孤勇者》“出圈”成儿歌、音乐人周杰伦新专辑在互联网上掀起音乐狂欢、大街小巷的抖音神曲……这一幕幕让人相信:这是流行音乐的时代。

反观曾红遍大江南北的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浏阳河》等,却鲜少在日常生活中被听到,更多只在晚会上出现,民歌似乎已经过时了。

而在浙江金华,却有一批人愿用近两个月的时间干一件看似“冷门”的事:民歌人才培训。

7月18日,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原生民歌演唱人才培训”在金华开班。来自中国13个省(区、市)的30余名学员将在这里开展为期8周的培训。

为他们授课的,是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音乐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等中国相关院校的27名业内名师。

作为民间艺术代表,民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本土化音乐艺术形式。

然而,相较于流行音乐,民歌的传播渠道较为局限,逐渐走向“曲高和寡”,面临两难的境地:一是民歌在观众心目中渐趋于晚会化;二是很多熟悉的经典民歌在流行音乐时代里被淡化。

据媒体报道,在某主流音乐平台发布的年度榜单中,2021年度歌曲前十为《白月光与朱砂痣》《尾号6208》《星辰大海》等流行音乐,年度歌手也为流行歌手,鲜见民歌的影子。

陕南民歌传承人彭光琴演唱民歌。 彭光琴提供

陕南民歌传承人彭光琴演唱民歌。 彭光琴提供

民歌的“市场”在哪里?或者可以从晚会中找到它的踪迹。海南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陕北民歌《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等曾登上央视晚会。此外,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国原生民歌节等活动的举办,也扩大了民歌的影响力。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民歌仍未“出圈”。以浙江为例,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仍是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采茶舞曲》,嘉善田歌、畲族民歌等浙江民歌,对于大众而言基本处于“默默无闻”状态。

民歌过时了吗?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唐建军并不认同。

在他看来,原生民歌,是传统文化的根和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音乐的舞台上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在田间地头或是高山海边诞生的民歌,各有各的美。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郭克俭认为,民歌的美,不仅在于演唱者的歌喉,还在于其旋律和歌词。“有些歌词真的像一首诗。”

民歌还有生命力吗?郭克俭回答:有!

当下不少歌曲,都是改编自民歌。如民歌《天黑黑》在大陆、台湾都广为流传,著名歌手孙燕姿的同名流行歌曲也是取材于这首福建民歌。《十送红军》源自赣南民歌,意大利歌剧《图兰朵》中还引用了江南民歌《茉莉花》。

改变民歌现状,此次原生民歌演唱人才培训,或是一个开始。

记者了解到,参与培训的学员平均从业年限约16年,近半数学员具有中级或相当于中级以上职称,半数以上学员属各级非遗传承人群范畴。在课程安排上,此次活动包含了集中授课、分组教学、研学创作、汇报演出等环节,各位学员将在浙江进行采风创作。

让民歌重新进入大众视野,不是仅靠一次培训就能完成,可以靠“两条腿”走路。一是做好传承工作,二是传统文化要“传”也要“创”。民歌歌手也要根据时代发展与现实需要,提高创作能力,在不破坏它原本地方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推广。

音乐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20世纪50年代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演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正是中西合璧的典范。在推动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的当下,民歌的现代表达会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也是其生命力所在。(完)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