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乡村振兴在行动丨塞北小黄花 田间“致富花”

2022-07-20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杨晓飞 分享:

新华网太原7月20日电(杨晓飞)塞北的小黄花能有多大的能量?在山西省大同市,生长于黄土高原、加工在工厂车间、延向服务场景的小黄花“农、工、服”三产联动,改变着人们生活,喷涌着乡村振兴的澎湃力量。

破困局,从“试着种”到“争着种”

凌晨时分,云州区西坪镇唐家堡村的黄花田里闪烁着点点“星光”。为了不让黄花因阳光照射而降低食用价值,采摘工们头戴射灯,夜采黄花。

黄土高原上的这番独有景致,正是小黄花走出成长困局的见证。

曾几何时,浇水难、采摘难、晾晒难,怕头三年没收成、怕雨涝晒不干、怕价格起落大……“三难三怕”让大同黄花种植始终走不出“小打小闹”的圈子。

大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加之火山喷发形成的独特富锌富硒土壤,种植黄花具有天然的优势。

为鼓励种植,大同市各级政府想了很多办法。仅云州区,83名村支部书记和650名党员带头种黄花,并创办了黄花专业合作社。

有人带头种,还有机器来辅助。“2021年,机器进行了几次试验,如今,可以下地试运行了。”山西农业大学教授郑德聪说,悬挂式黄花菜辅助采收机将进一步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采收效率。

据大同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颖龙介绍,大同市前后出台40多条激励、保障措施,其中包括铺设水管、给予现金补贴、协调保险公司开设“黄花种植自然灾害”“销售目标价格”两个专业险种、跨区域购买劳务服务、推广锅炉杀青等。

随着一个个难题逐步解决,农民种植黄花由过去“试着种”转变为“争着种”。

据云州区西坪镇唐家堡村党支部书记师伟介绍,村里每年都会组织党员干部在田间地头设立服务收购点。2021年,农户平均每亩地增收1000元,全村增收298万元。

谋制造,从“直接卖”到“深加工”

一株株带着露珠的黄花出售给收购商,一辆辆满载黄花的货车驶出村子。黄花饼、黄花啤酒、黄花面膜……朝阳映照下,进入工厂车间的黄花变了模样。

“2021年采摘高峰时,鲜菜一天能卖5000多块钱。今年的收益也挺不错。”刚卖了黄花鲜菜的云州区西坪镇下榆涧村村民文淑华说。

“相比于黄花鲜菜直接售卖,黄花深加工经济效益更大。”唐家堡村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旗说,“如果黄花加工成黄花酱,一亩黄花的效益就可增加1500元。”

在唐家堡村党群服务中心的黄花系列产品展厅,黄花干菜、黄花酱、黄花饺子、黄花化妆品……黄花产品令人目不暇接。

一座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绿色田园式工厂在唐家堡村东已经颇具规模。“两年前我们生产还没有这么大规模,现在日加工鲜菜可达40吨。”杨旗说,工厂不仅能帮助农户加工黄花饼、黄花酱等,还可以深加工豆类、苦荞、藜麦、黄小米等杂粮产品,带动当地稳定就业近百人。

大同黄花及已开发的部分相关产品。(资料图)

“2021年9月份开门营业,一块黄花饼卖3.5元,现在一天的平均流水能达到3万元。”大同一家黄花饼店的店长张亮说,“店里制作的限定产品爆浆黄花饼,订单遍及全国各地。”

“大同黄花正在向着规模化种植、品牌化营销、产业化运作的目标阔步迈进。”据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强介绍,目前,大同市黄花种植面积达26.5万亩,2021年总产量达到14.1万吨,黄花生产经营主体突破175家,产品五大系列100余种,全产业链产值2022年预计可突破40亿元。

寻融合,从“一枝花”到“万金油”

黄花+旅游、黄花+研学、黄花+文化……围绕服务业应用场景,小黄花逐渐走上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成为乡野间的“振兴花”。

近两年,大同市相继出台《关于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的实施意见》《大同市2021年黄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等扶持政策,累计投入1.47亿元支持黄花产业发展。

“2022年,黄花农文旅融合产值预计达到5亿元。”张颖龙介绍说,大同市已将黄花主题公园、忘忧大道、环侧田水库、环湖公路及火山地质公园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以黄花为主景区的农文旅融合的大景区。

“2020年以来,大同市全面实施标准引领、提质增效、延链补链、品牌营销、促进增收‘五项行动’,推动黄花产业持续做大做强。”8日举行的第三届大同黄花产业发展论坛上,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书记卢东亮表示,希望论坛搭建起一个聚合力、提质效、促发展的平台,帮助大同更好地实现全产业融合发展、全价值创新提升、全领域营销推广、全过程增收带富,真正把黄花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做成百亿级产业集群,让“脱贫宝”变成人民群众的“致富花”。

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研究院院长、恒生发布创始人昕原认为,大同黄花品质好、营养价值高、预制食品开发空间大,未来可瞄准餐饮行业,开发黄花预制美食,拓展预制菜“菜单”。

正值暑假,不少孩子来到大同市云州区忘忧农场黄花研学基地,体验黄花采摘,学习黄花生长知识。

忘忧农场工作人员滕怡说:“农场开展科普教育、自然教育、劳动教育等为基础的实践课程体系以及研学实践、亲子营等活动,帮助孩子们体验自然、认识自然。”

在尝试解锁“黄花+文旅”“黄花+美食”的同时,忘忧农场也吸引不少年轻人,来此体验田园牧歌般的生活。美食达人、户外玩家蜗牛先生开展露营和田园市集项目;园艺设计展业研究生柴磊开办忘忧文化传媒公司;“点子王”左靖洋创办忘忧商学院……

数字化也成为忘忧农场关注的发展方式。“从大同农业文化出发,忘忧农场正在尝试打造农业数字文化体验园,展示黄花的生命科学、生物科技、文化内涵。”滕怡说,该农业数字文化体验园有望以数字化方式生成现实世界的5D镜像,重现对话古人、模拟采摘黄花等沉浸式场景。

“在现有的基础上延长黄花产业链条,不断引入科技元素,发展智慧农业,形成‘黄花产业+’的文化产业模式……”对于唐家堡村未来的发展,师伟心里也有了新的谋划。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