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中国官方回应全国疫情形势、“五一”防疫部署等热点话题

2023-04-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

中新社北京4月26日电 题:中国官方回应全国疫情形势、“五一”防疫部署等热点话题

中新社记者 李纯

有关新冠疫情的讨论近期在中国坊间有所增加,应当如何看待当前全国疫情形势?“五一”假期临近,公众出游意愿增长,节日期间的防疫工作又当怎样部署?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对上述热点话题作出回应。

部分地区疫情缓升

谈及当前全国疫情形势如何,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传防司一级巡视员贺青华指出,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各地疫情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

但他也提到,全国发热门诊监测数据显示,4月中旬以后,单日阳性数和阳性占比均呈小幅上升态势。专家研判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国部分人群免疫保护水平的降低,近期部分地区疫情开始出现缓慢上升。“总体上,专家认为全国短期内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较小。”

另一方面,中国也检测出奥密克戎变异株XBB.1.16输入,即民间所称的“大角星”。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XBB变异株在中国近期的输入性病例中已占有绝对优势,本土病例中的XBB变异株占比也有明显增长。“截至4月22日,我国已经在本土病例中监测到57例XBB.1.16及其亚分支病例。”

至于该变异株的传播力、致病力如何,陈操也表示,世卫组织认为,目前证据显示,XBB.1.16的全球流行风险低于XBB.1.5和其他正在流行的变异株。“与其他奥密克戎亚分支相比,也没有看到疾病严重程度增加的报道。”

优化调整防控措施

与此同时,中国仍在不断优化相关疫情防控措施。例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本月上旬印发的《应对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其中提到要“补齐免疫水平差距。”

陈操对此表示,综合当前各类人群的接种或感染情况,“补齐免疫水平差距”主要是使符合本次接种条件的人群能够通过增加抗原刺激的次数,达到产生较好免疫保护的效果。

另一项调整是本月中旬公布的新版公众佩戴口罩指引。贺青华表示,新版指引重点强化了对公众佩戴口罩的指导,对于与公众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等密切相关的常见情景,提出了应佩戴、建议佩戴、可不佩戴口罩的分类建议。

对于建议之外的其他情景是否需要佩戴口罩,贺青华也指出,公众可根据当地疫情防控规定及个人健康状况确定,实现保护个人健康、避免疾病传播的目标。

4月26日,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五一”假期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指出,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均设置发热门诊,做到发热门诊应开尽开、应设尽设。同时也要做好医疗资源特别是救治床位和设备设施的准备。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部署假期防疫工作

随着中国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在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中,公众的出游意愿料将十分强烈。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韩敬华表示,预计营业性客运量和自驾出行量将创2020年以来“五一”假期新高。

针对节日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医疗、交通、文旅等方面均已作出部署。

“我们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均设置发热门诊,做到发热门诊应开尽开、应设尽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指出,同时也要做好医疗资源特别是救治床位和设备设施的准备。

韩敬华介绍说,交通运输部门将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做好客运场站、交通运输工具公共卫生管理和清洁消毒、通风换气;加强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健康监测,避免带病上岗;加强客流引导,根据需要及时增开进站、安检通道,有序引导旅客分散候车,减少人员聚集。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李晓勇也提到,文旅部根据网络搜索量、旅行商采购量、游客预订量等指标,发布5月旅游热点预报,指导相关地区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提前分析工作形势,强化事前准备,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服务质量和市场秩序等各项工作。(完)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