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守护“塞外明珠”乌梁素海

2023-06-2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

内蒙古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重要的功能性湿地,生态治理直接关系到黄河中下游和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自2018年以来,内蒙古坚持系统观念,强化系统思维,统筹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实现从保护一个湖到保护一个生态系统的一体化、系统化修复治理,让这颗“塞外明珠”更加璀璨。

这是6月19日拍摄的乌梁素海。新华社记者彭源摄

生态改善 和谐共生

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是我国北方多个生态功能交汇区,是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同时,乌梁素海流域腹地的河套灌区是我国三大灌区之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点区域”。

盛夏时节,蓝天白云映衬下的乌梁素海碧波荡漾,芦苇摇曳,飞鸟翔集。据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工作人员马海明介绍,每年开春以后,乌梁素海都会迎来大批候鸟,种类、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包括斑头秋沙鸭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环境好不好,候鸟先知道。这是乌梁素海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最明显的成效之一。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主任包巍说,现在乌梁素海生态环境整体好转,每年在此迁徙、繁殖的鸟类达260多种,已成为候鸟重要的栖息地。

据介绍,乌梁素海一直是黄河流域重要的自然“净化区”。每年,河套灌区90%以上的农田灌溉退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5000万立方米的淤积洪水经乌梁素海生物净化后排入黄河,水质直接影响黄河中下游的水生态安全。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自然补给水量减少,加之工农业排水等因素,乌梁素海湖内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水质曾一度恶化为劣五类。

近年来,当地采取多项措施对乌梁素海流域实施全流域、系统化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水质总体稳定在Ⅴ类、局部区域优于Ⅴ类,水面面积稳定在293平方公里,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重现“塞外明珠”美景。乌梁素海周边村民张海英说:“现在乌梁素海水清了,鸟多了,周边环境更美了,大家都想在这里养老了。”

据了解,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于2018年被纳入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于2021年入选国家自然资源部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发布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国实践典型案例》。

用心治理 精心呵护

乌梁素海流域西部是浩瀚的乌兰布和沙漠,南部是奔流的黄河,东部是葱郁的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部是连绵的阴山山脉和辽阔的乌拉特草原,中部是沃野千里的河套平原,组成了一个山水林田湖草沙共融共生的生命共同体。

巴彦淖尔市市长王志平说,为从根本上保护修复乌梁素海生态,他们改变“就山治山、就水治水”的传统做法,坚持“湖内的问题、功夫下在湖外”,由单纯的“治湖泊”向系统的“治流域”转变,生态修复由“单要素”向“多要素”转变,从保护一个湖到保护一个生态系统,实施一体化、综合化修复治理。

据介绍,巴彦淖尔市委专门组建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主要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关于乌梁素海有关政策,编制和组织实施乌梁素海流域的总体治理保护规划,组织实施各类工程项目等工作。重点从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具有相关专业经历背景、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中择优配强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领导班子,为加快推进乌梁素海综合治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巴彦淖尔市将乌梁素海流域综合治理列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项考核指标,通过实地督查、线上调度、群众评议等多个维度,激励、督促各地各部门奋力赶超、争先晋位。”巴彦淖尔市委组织部部长王亚忠说。

在系统化治理思维的主导下,内蒙古于2018年启动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简称乌梁素海试点工程),以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为中心,聚焦于提升“北方防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保障黄河中下游水生态安全,实施沙漠综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水土保持与植被修复、湖体水环境保护与修复等7大工程。

巴彦淖尔市副市长赵巍峰告诉记者,面对地质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等实际困难,乌梁素海试点工程创新采用生态修复治理施工模式,通过荒漠化治理稳固沙丘、林草修复改善区域土壤及气候条件巩固治沙成果;通过修复矿山环境遏制地表水土流失保证植被覆盖度、减少区域土壤沙化;通过海堤治理还原水体生态保障水体安全。

目前,乌梁素海试点工程已完成沙漠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面积10.5万亩,种植梭梭树苗等苗木1500万株;修复矿山面积70平方公里;修复周边草原生态修复面积6万亩;完成海堤路修缮123.8公里。

一以贯之 久久为功

业内专家学者和基层干部群众表示,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取得成效,给我国生态修复实践带来3点启示:

启示一:树立生命共同体理念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表示,乌梁素海流域系统治理,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要素之间的联系,增强生态系统连通性,整体优化水污染治理、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牧产品供给等多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步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案例。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也是生命共同体。乌梁素海试点工程将山水林田湖草沙与人类之间的关系通过生态耦合的原理进行有效联通,增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提高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对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生态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我国乃至全球生态修复的本地化应用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启示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巴彦淖尔市自然资源调查测绘院院长李博说,全市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一体化保护修复,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美化人居环境,提升农村牧区卫生厕所普及率和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能力,持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据了解,乌梁素海流域内的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区被评为国家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乌梁素海试点工程被自然资源部《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案例(第一批)》列入全国唯一入选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项目。

启示三:坚持“一以贯之 久久为功”理念

赵巍峰说,巴彦淖尔市出台乌梁素海周边牧民搬迁退出、工矿企业退出补偿实施方案,协调解决了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土地使用者与受益者的相关利益,建立了跨界、互补、耦合、系统的全民参与修复保护乌梁素海综合平台,吸引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实施。

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一代一代人接力,既要有决心,更要有耐心、恒心。乌梁素海综合治理专家樊家豪认为,乌梁素海流域生态治理久久为功,带动全民参与生态修复保护,提升了当地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为乌梁素海流域生态治理注入持久动力。“乌梁素海周边群众与自然环境实现和谐共生,对全球干旱区湖泊治理具有重要示范价值。” (记者于长洪 李云平)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