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客家祖地”福建宁化红色文旅融合展魅力

2023-06-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客家祖地”福建宁化红色文旅融合展魅力

图为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 三明市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三明6月24日电 (雷朝良)“随着对红色史料的不断挖掘,宁化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基地每周接待游客在30拨以上。”24日,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革命纪念馆馆长邱明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

图为客家祖地。 三明市委宣传部供图

图为客家祖地。 三明市委宣传部供图

  宁化是中央红军长征四个出发地之一,1934年10月,1.4万中央红军从宁化出发,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湘江战役中,宁化数千子弟兵所在的红三十四师临危受命担任全军后卫重任,绝大部分壮烈牺牲,到达陕北的宁化籍红军仅剩58人。

  邱明华所在的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以纪念馆为主要依托,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福建段)的标志性项目,展陈内容以宁化苏区史为主线,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红色主题场馆之一。在这里,一件件展品和革命烈士的遗物,生动还原着80多年前那段关于“长征出发”的故事。

  “宁化的红色底蕴非常深厚,基地的展馆主题很突出,特色也很鲜明,参观完还是挺有收获的。”从福州前来参观的林先生是一名医生,跟团队一起慕名而来,“刚下高速就赶来了这里,争取下回也带孩子来感受一下。”

  邱明华介绍,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注重与党性教育实践培训课程相契合,并与文旅线路相衔接,着力建设域内红色研学旅游、干部教育培训、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促进红色培训产业发展。

  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01个中央、省、市直机关和单位系统来宁化挂牌设立党建教育培训基地,已举办培训班608期、培训学员7.5万人次。自2021年以来,宁化已先后接待党日主题活动和干部培训团队4800余批次,入馆学习参观53万余人次,影响力、辐射力持续扩大。

  当前,“沪明合作”正在上海和三明两地火热展开,上海市嘉定区正根据宁化需求,积极搭建宁化与同济大学等不可移动文物修复专业机构交流平台,并依托嘉定先进的声光电、多媒体等现代展陈技术,通过大馆带小馆,让宁化红色文化资源“动静结合”,帮助宁化提升红色文化展陈效果。

每年的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吸引着众多海内外客属前来参加。 三明市委宣传部供图

每年的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吸引着众多海内外客属前来参加。 三明市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客家祖地,宁化是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客家文化的发祥地。据研究客家的专家学者统计,有210多个客家姓氏与宁化及其石壁有着渊源关系,80%以上的客家族谱把宁化及其石壁尊为家族发祥地,把从宁化石壁迁出的第一代先人尊为开基祖或一世祖。

  据宁化县客家祖地服务中心主任王洪辉介绍,自1995年起,宁化县已连续成功举办28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10届“石壁客家论坛”,“石壁客家祭祖习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客家祖地列入国台办“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福建省政协港澳台侨交流基地”。

  在石壁客家祖地,游客能够详细了解到汉人历次南迁以及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客家人的历史渊源、客家姓氏起源及脉络。

  王洪辉说,宁化县充分发挥客家祖地平台优势,宁化与台湾交流进一步走深走实。目前已举办3届宁台农特产品展销会、7届海峡两岸小吃节等活动,年均吸引台湾同胞近5万人次参加。该县通过举办祭祖大典、客家文化论坛等方式,邀请海内外客属乡亲来宁寻根谒祖、洽谈合作。累计接待31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属乡亲200万余人次。

  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是宁化县的两大优势。2022年,宁化县旅游品牌持续打响,发布漫游宁化·文旅攻略打卡手册,打造网红打卡点22个,红色培训稳步发展,举办红色教育培训班144期,全市红色教育培训联盟启动仪式在宁化举行;小吃产业不断壮大,培训宁化客家小吃学员1200人,新增小吃店413家,小吃全行业营业额达76亿元。

  未来,宁化县将围绕“打造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先行区,建设区域重镇、红色故里、绿色田园、古韵客家”目标,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旅游康养、红色培训、宁化客家小吃等产业,持续举办文化、体育、旅游等系列活动,吸引更多人员来宁旅游、研学、康养、疗休养。(完)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