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人民领袖丨实干家习近平

2023-08-10 来源:四川观察(来源:央视网) 分享: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

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来表达自己的追求和决心。新时代这十多年来,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得以解决,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得以办成。海内外舆论高度评价,习近平是位实干家。

一个动作,令人难忘。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坐在主席台前排的习近平起立转身,带头面向坐在主席台后区的受表彰人员代表鼓掌致意。这是对改革者的褒奖,亦是对实干者的致敬。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习近平鼓掌向受表彰人员表示祝贺。

习近平一贯推崇实干。读初中时,他在政治课上听老师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听着听着就泪流满面。

1991年夏天,他在福建师范大学与1400多名师生坦诚交流:“社会最需要、最欢迎有实干精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而最不欢迎夸夸其谈、眼高手低的‘客里空’。”

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一次亲临脱贫攻坚第一线,他下了飞机又坐火车、坐汽车,辗转3个多小时才抵达大山深处的目的地。

在习近平眼里,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

梁家河村的乡亲们至今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习近平带着大家一起打坝造田、建沼气池、办铁业社。老乡说:“他敢想敢干,也能干会干,能把想法变成现实。”

在正定,习近平发起当地历史上第一次问卷调查。5600份民意调查表,从设计问题到把桌子摆上街头、发放调查表,他亲力亲为,带着县委工作人员一起干。

这是1983年,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前排居中),临时在大街上摆桌子听取老百姓意见。

在福州,习近平提倡“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高效工作作风。有一次,《福州晚报》刊登了一篇报道——《我们也需要一本〈市民办事指南〉》。他看到后当即批示市委政研室牵头编撰,并第一时间在报纸上发布消息向群众反馈。

在浙江,习近平利用春节休息时间深入思考浙江全省各项工作,把心得写成四副春联,横批都是“求真务实”。

…………

从梁家河到中南海,习近平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轮船上听汇报、火车上谋发展、小院里问生计、凉亭里讲政策、土炕上拉家常……这些年,许多地方、交通工具都成了习近平的“移动办公室”。中共中央办公厅权威人士透露,报送给习近平的请示,不管多晚,即使到了夜里12点,第二天早上都能收到他的批示。

“治理这样一个国家很不容易,必须登高望远,同时必须脚踏实地。”习近平主张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

担任总书记伊始,习近平就告诫大家“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外媒评价,十八大后,中共的反腐行动雷厉风行,习近平在当选总书记后几乎“没有浪费一分钟时间”便开始了反腐败的工作。

改革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认真审阅重大改革方案的每一稿,逐字逐句亲笔修改。知情人士透露:“没有习近平下决心,很多重大改革是难以出来的。”

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财经、外事、审计、网信等事关国家战略和发展大计的关键领域,党中央组建一系列顶层机构,习近平亲自挂帅,亲力亲为。

2023年7月26日,习近平到西部战区空军视察。

习近平主导了被称具有“颠覆性”的军队改革,领航人民军队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十多年来,他到海岛、踏边关,上战舰、登战机,入班排、看哨所,每到一个地方,几乎都会视察驻地部队。

习近平的外交行程也总是紧张繁忙,外交部翻译说他“经常吃不上饭”。当北京开启“冬奥时间”,他连续3天密集出席20余场外事活动;在南非主持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时,他深夜12点还在参加双边会见。

…………

在习近平看来,实干需要讲求方式方法,“不盲目蛮干”。他在《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写道:“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

习近平常常把调查研究作为实干的第一步。

上世纪80年代,初到正定工作时,“看到老百姓生活比较贫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情形”,习近平“心里很着急”,“有一股激情、一种志向,想尽快改变这种面貌”。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研。那时候,县委大院的人都知道,习近平从不在办公室闲坐。在正定的3年,他走遍了全县25个乡镇、221个村。正定在这一时期形成的许多重大决策,都与他的这些调研有关。

此后,无论是在地方还是中央工作,他一直坚持着跑遍所属工作范围的习惯。

一份珍贵的日程表记录着2002年10月12日至2003年2月27日习近平每天的工作行程:履新浙江省委书记后的两个多月里,习近平到市、县(市、区)和省直部门调研的时间超过工作时间的一半,他还经常利用周末到各地各部门调研。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等重大决策和“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都是在习近平亲自深入的调查研究中形成的。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找出办法,解决问题,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是在这样的“实干”中向前发展的。

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看望唐荣斌老人一家。

2012年12月底,刚刚履职中共中央总书记一个多月的习近平冒严寒、踏冰雪来到河北省阜平县,先后走进两个村庄看真贫。

彼时,中国贫困发生率为10.2%。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贫困人口数占总人口的10%以下时,减贫就进入“最艰难阶段”。

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习近平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最终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打赢了这场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战。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

2022年10月1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3万余字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中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宏伟蓝图,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开局之年,习近平以实干全力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他先后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第二次会议,强调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第二次会议,研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要求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今年以来,习近平离京调研已走过七个省份,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多次作出具体要求。

2023年5月10日,习近平在河北省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考察。

在广东,习近平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在河北雄安,习近平强调,要同步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从一开始就下好“绣花”功夫,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

在陕西,习近平叮嘱要实现追赶超越,必须在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

…………

“把路子摸得更清楚一点,把脚步迈得更扎实一些。”这是习近平的实干箴言。

2023年7月2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四川成都开幕。开幕式上响起了《国旗国旗真美丽》的天籁之声。

合唱的孩子中有一位名叫吉好有果的彝族女孩,她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曾经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2018年春节前夕,吉好有果把这首歌唱给来看望自己一家的习爷爷听。2020年,她的家乡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时代跨越。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深入大凉山腹地走访贫困户。

“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变化太大了,老百姓种地政府给补贴,病了有医保,大病还有救助,养老也有保障。有总书记领导,人民真幸福!”2021年,一位河北村民激动地跟习近平聊起生活的变化。

11年前,习近平刚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时,中国还有约1亿农村贫困人口。2021年2月,习近平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画上了历史的句号。

“要不是党的政策好,我坟上的草都这么高啦!”重庆脱贫户谭登周曾饱受因病致贫的苦楚,见到习近平时,他一下子就哽咽了。

习近平把老百姓放在心中,工作的立足点和评判标准就是群众满意不满意。他的目标不仅是让14亿多人吃饱穿暖,他还要让老百姓获得“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这些年,习近平指引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形成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中国取得的最突出成就是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马凯硕说,“在当今中国,即便低收入人群也享受到好的食宿、教育、医疗和就业。”

日常生活中,人们能切身感受到生态环境的历史性转变。习近平18年前在浙江安吉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断,已变成规模空前的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荒山染绿,流沙止步,水清岸阔……美丽中国大步向前。

2023年5月11日,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笃行“民之所好”,务除“民之所恶”,习近平念兹在兹。一位老人曾激动地对习近平说:“你是腐败分子的克星,全国人民的福星!”

“打虎”无禁区、“拍蝇”零容忍、“猎狐”撒天网……“不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的背后,是打破“刑不上大夫”的果敢,是“反腐没有休止符”的铁腕。

习近平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前人们在形容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时说,“10亿双袜子才换来一架波音飞机”,如今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大飞机、自己的空间站、自己的航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习近平还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出台2000多个改革方案。

习近平也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文化自信”的中共领导人。他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和高度的文化自信,溯源历史、寻脉中华,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引前进方向。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民众的自信心显著提升。”曾任韩国中央日报社中国研究所所长的韩友德这样说。

2023年5月19日,习近平在陕西省西安市主持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

习近平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探索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新办法,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他还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充满挑战的世界廓清发展迷思,贡献中国方案。当一些国家筑起贸易壁垒时,习近平让中国成了一系列国际贸易和投资展会的主场。

…………

“习近平是把中国带向‘强起来’的领导人。”“他作出的贡献是开创性、独特性和世界性的。”中外人士这样评论。

11年前,刚刚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时,习近平面对中外记者表示:“全党同志的重托,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是对我们做好工作的巨大鼓舞,也是我们肩上的重大责任。”

新征程上,习近平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我们一定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恪尽职守、勤勉工作,决不辜负党和人民重托”。

大道如砥,不负人民。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