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大别深山育新变

2023-10-08 来源:新华网 分享:

新华社郑州10月7日电  题:大别深山育新变

新华社记者

中秋、国庆“双节”假期,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革命老区热闹起来,纷至沓来的游客,寻红色足迹,赏绿色山水。

八百里大别山,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既有北国的雄浑,又有南方的秀美;无数英雄儿女坚定不移跟党走,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铸就了大别山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踏访大别山,深情嘱托“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为老区发展指明了方向。

记者近日深入大别山革命老区,处处遇新变,村村有新篇。

以“红”塑“旅” “寒舍”不再寒

节前,记者从郑州驱车一路南下,在暮色时分抵达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大塆——一个坐落于大别山深处、有400余年历史的传统村落。

大山阻隔,曾让这里发展缓慢。1947年,刘邓大军南下,在田铺大塆设立了临时指挥所,大塆后山上至今还保留着当年战斗的遗址。近年来,依托当地红色资源和绿色生态,田铺大塆不搞大拆大建,修旧如旧,发展农家乐、民宿、休闲旅游等业态,走出了一条文旅农“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路。

这是9月27日拍摄的田铺大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浩然摄

记者一进村,便见村民们正在修葺入村的石板路,敲敲打打声不绝于耳,几家民宿店正忙着装修改造。“‘双节’假期马上到了,得抓紧提升一下村容村貌,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田铺乡田铺社区党支部书记韩启俊笑着说。

村内巷子口,一家名为“老家寒舍”的民宿店,灯笼高挂,分外引人关注。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田铺大塆考察期间,同“老家寒舍”店主韩光莹一家亲切交谈。韩光莹告诉总书记,他是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近年来靠乡村旅游实现了增收,还带动乡亲们发展民宿走上致富路。总书记听了十分高兴,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

韩光莹一家把总书记的话记在心头,落在行动上。他的妻子在民宿店旁新开了一间“老家旺铺”,销售当地土特产和手工纪念品。而韩光莹也没闲着,带着几名工人忙着改建茶舍。“这儿准备搭个葡萄架,这儿设计的是个小鱼池,游客坐在这儿品茶一定很享受。”韩光莹说。

图为9月27日游客在田铺大塆参观游玩。新华社记者张浩然摄

入夜后,围绕田铺大塆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村里召开了由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参加的“恳谈会”,讨论热烈。“95后”刘小康率先发言:“假期来玩的人多,难免会有矛盾,有了矛盾找谁?”这边话音刚落,邻座的农家乐店主韩国庆建议:“游客来了,磕着碰着了咋办,要不要设个便民服务医疗点?”……一旁的韩启俊边听边在本子上记,“建议都很实用,我们抓紧落实”。

开完会,夜渐深,在村里住宿的游客纷纷睡去,家家户户门前的红灯笼越发明亮。

次日清晨,韩启俊早早来到记者夜宿的民宿店,要带记者看一处新“地标”。伴着山间晨雾和鸟鸣,来到半山腰一处平地,“韩家寨歼灭战纪念碑”静静矗立。“这儿将被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成为新的旅游打卡地。”韩启俊边说边望向山下的田铺大塆,眼中满含憧憬。

这是9月27日拍摄的田铺大塆后山上的“韩家寨歼灭战纪念碑”。新华社记者张浩然摄

如今,这里的“寒舍”不再寒,“旺铺”越来越多。据新县田铺乡统计,今年以来,已有50万人次到田铺大塆旅游“打卡”,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旅游“打卡”人数达10万余人。

在田铺大塆东南直线距离60多公里,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也在深入发掘红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今年‘十一’前半个多月,我家民宿的9个房间就被提前订满了。”民宿经营者漆钰说。

假期期间,大湾村内的汪家祖宅也成为热门“打卡地”。这里曾是当年新四军第4支队兵站,彭康、张劲夫、郑位三、李世农等一批军政干部都曾在汪家祖宅中留下足迹。如今的汪家祖宅已成为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和农耕文化展览馆。无数游客在此驻足观看,重温红色历史。

以“绿”生“金” 山河谱新篇

从安徽省六安市古碑收费站下了高速,目之所及,山峦起伏,满眼青翠,青山绿水间白墙黛瓦的民居依山势错落有致,如一幅诗意山水画舒展开来。车缓慢驶至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桂花香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记者敲开村民陈泽平家的房门。“正好是午饭点,一起吃点吧。”陈泽平端着饭碗,热情地招呼道。

63岁的陈泽平曾吃了不少苦,老伴右手残疾,丧失劳动力,儿子多年前在车祸中意外离世。对于陈泽平来讲,2016年是一个难忘的年份,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他搬进了安置点,这一年4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沿着山路乘车一个小时,来到大湾村考察脱贫工作。

这是2020年4月16日拍摄的金寨县大湾村村民新居(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无数次回想,总书记对老区群众的关心,陈泽平依然感动。这些年,他牢记嘱托,勤劳努力,寻找致富门路。在村干部的介绍下,陈泽平成了一名护林员。“总书记讲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身为大湾人,有义务保护好家门口的绿水青山。”陈泽平说,这是全村人宝贵的财富。

为保护生态,大湾村建立了乡、村、组三级林长监管体系,联动协作,分工明确,实现森林资源保护全覆盖。目前全村像陈泽平一样的护林员有21名。

“靠山吃山,我们吃出了新花样。”大湾村村级林长、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告诉记者,这些年,大湾村坚持管绿、护绿、增绿并重,以绿释放生态红利,用“林长制”实现“林长治”。

2022年5月11日,村民在大湾村生态茶园内采摘茶叶。新华社记者杜宇摄

生态好了,村民得实惠。近年来,大湾村驶上绿色发展“高速路”,依托良好的绿色生态资源,大力发展茶产业和天麻、重楼等林下经济,结合大湾十里漂流、十二檀古树群等优质林业资源,开发乡村旅游,旧貌换新颜。

大湾村地处大别山腹地,群山环绕,层层阻隔。守着“大湾好风景”,如何以“绿”生“金”,摆脱贫穷落后,大湾村一直在探索自己的发展路径。

平均海拔超800米的大湾村,烟雾缭绕,雨水充沛,是中国名茶“六安瓜片”的主产区。近年来,大湾村投资新建集茶叶采摘、体验、加工、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茶厂,形成茶叶品牌,解决了村民的茶叶销售难题。

“每年谷雨前后,新茶上市前,我们会雇用30多位村民炒制茶叶。”大湾村茶厂负责人、金寨县蝠牌茶旅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昌生说,在茶厂带动下,全村茶农平均每户每年增收2000元以上,吸引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如今,大湾村已发展5000余亩茶园,全村42户发展农家乐、农家小院和民宿,人均年收入达到17038元,村级集体经济从年收入不足10万元增至207万元。

以“彩”兴“业” 多彩田园绘“丰”景

走进大别山南麓的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万亩银杏基地、万亩果木基地、油牡丹产业园……组成一幅“多彩田园”的崭新图景。一个个特色产业蓬勃发展,铺就产业振兴“金路子”。

在大悟县彭店乡红寨村,漫山遍野的油茶果日渐成熟,宛如一袭绿装披在山坡上。“再过半个月油茶果就熟了,到时花果同树,美得很!”见记者到来,红寨村党支部副书记张贵生笑脸相迎,邀记者一同上山看油茶果。

这是2020年8月25日拍摄的河南省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过了不惑之年的张贵生,个子不高,皮肤黝黑,身着迷彩夹克,两眼炯炯有神。“这油茶果,长得多好!”张贵生时走时停,随手翻弄身旁的油茶树。一颗颗油茶果如石榴般大小,透着红晕,挂满枝头。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光山县考察调研时强调,利用荒山推广油茶种植,既促进了群众就近就业,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一举多得。

大悟县牢记总书记嘱托,把农民组织起来,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建立利益联动机制,进一步扩大油茶产业规模,让各方共同受益。张贵生指着大山说,这几个山头几年前流转给了大悟县众鑫林特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油茶3000多亩,收获季能带动100多名村民就业增收。

2020年8月25日,村民在河南省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内劳作。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为提高油茶产业附加值,当地大力推进油茶深加工。走进大悟县一家油茶果加工公司,仓库、预榨车间、精炼车间等厂房林立,一字排开;厂区内部,工作人员正在打扫晾晒场、烘干房,清理锅炉等场所、设备,为油茶收获季做准备;展厅内,由油茶果制成的茶油、护肤品、洗护品等产品琳琅满目。

“油茶果全身是宝,一点也不能浪费,即使是油茶果壳也被制成了生物颗粒,用于燃烧供能。”该公司董事长袁成勇说,目前公司已形成完整的油茶深加工链条,通过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方式,产品销售遍及全国。

在大悟县三里城镇七岗村,千亩秋霜梨进入丰产期,外地的订单纷至沓来。梨采摘后,直接运到包装车间,工人们将梨分拣、装筐、包装、发货。三里城镇镇长胡敏介绍,七岗村秋霜梨产业常年吸纳附近300多人务工,人均务工年收入近万元。目前,秋霜梨已经成了七岗村一张靓丽的名片,成为三里城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在三里城镇望山村连片的稻田内,成群结队的麻鸭“呱呱”齐鸣,尽显田园风光。“这是‘稻鸭共作’,是一种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大悟县中旺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钟修平说,目前,合作社共经营3000多亩稻鸭农田,去年综合产值超1200万元。

大悟县多种特色产业协同发展,不仅扮靓了乡村,更富了村民口袋,成为大别山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构成了一幅支撑乡村振兴的“多彩田园”。(记者唐卫彬、孙清清、张浩然、唐健辉、戴威、田中全)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