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致敬英雄!71年前的今天,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

2023-10-14 来源:四川观察(来源:解放军报微信公号) 分享:

71年前的今天,1952年10月14日,抗美援朝战争中著名的战役——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中国人民志愿军凭着一往无前、勇敢战斗的精神血战43天,创造出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今天,让我们一同致敬!

2020年,88岁的志愿军老兵李维波接受采访时说:“昨天的事情我都忘了,但是70年前的事情我忘不了。”

1950年10月,李维波从东北军政大学提前毕业,被分配到志愿军高射炮兵第504团学习苏式高射炮。当时第504团守护的主要目标是位于鸭绿江下游的水丰发电站。水丰发电站是供给我国东北及朝鲜的重要动力基地,人民用电、机器运转都要靠它来保证。李维波说:“到高射炮团后我非常兴奋,就想把美军的飞机打下来。”

李维波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照片

1950年10月下旬,志愿军高射炮兵入朝作战。至1950年12月,有3个独立高炮营入朝,刚开始参战的志愿军高射炮兵数量少,装备也落后,主要使用缴获的日制88式75毫米高射炮、96式25毫米高射机关炮等,难以承担异常艰巨的防空作战任务。因此,入朝初期,高射炮兵主要配合第9兵团运动作战,加强对空防御作战力量。

志愿军高射炮阵地

1951年1月至4月,高炮第64、第61、第62、第63师和城防高炮第524团及30个独立高炮营陆续入朝,主要在后方执行要地防空任务。志愿军高射炮兵凭借英勇作战,让美机飞行高度被迫升至3000米以上,从而降低了美机的投弹命中率。

为适应朝鲜战场对空作战形势,中央军委决定全力增强志愿军的防空力量,大批组建并突击训练高炮部队。从第四次战役开始,大批高炮部队陆续入朝参战。至第五次战役结束,在朝高炮部队达4个野战高炮师,3个城防高炮团,另有45个独立高炮营,并逐步换装苏制85毫米、76毫米和37毫米高炮。85毫米、76毫米高炮属于中口径高炮,主要用于打击中高空目标;37毫米高炮属于小口径高炮,主要用于打击中低空目标。

此时,志愿军高射炮兵部队以主要兵力在后方执行要地防空任务,部分小口径高射炮配属各军作战。其中,以3个野战高炮师、1个城防高炮团担负掩护机场修建任务,1个野战高炮师沿公路线执行机动防空作战任务,2个城防高炮团和6个独立营担负掩护西清川江和东大同江铁路桥防空作战任务,其他高炮独立营则配属各兵团、各军,掩护前线作战。

志愿军高射炮兵阵地

进入阵地战阶段后,志愿军高射炮兵部队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部队技战术水平也不断提高。1951年8月,美军发动“空中封锁战役”即“绞杀战”,对朝鲜北部铁路、公路干线进行摧毁性破坏。志愿军总部迅速调整高炮部队部署,加强铁路沿线的防空作战力量。10月下旬,美国空军开始集中轰炸平壤以北、清川江以南的新安州、价川、西浦“三角地区”铁路,除1个高炮团继续担负掩护机场修建任务外,志愿军将在朝高射炮兵部队力量的70%调往铁路沿线地区,采取“集中兵力、重点保卫”方针,重点掩护“三角地区”铁路运输。12月,以高炮第64师师部为基础成立了高射炮兵指挥所,统一指挥掩护铁路运输的高射炮兵作战,全力投入反“绞杀战”斗争。

志愿军司令部根据掩护任务的不同,对高射炮兵部队确立了不同的指挥关系。掩护部队作战的由志愿军炮兵指挥所统一计划、调配,由各兵团和军指挥;掩护交通运输线的由铁道高射炮兵指挥所指挥;掩护兵站、仓库等后方重要目标的由志愿军后勤分部和防空指挥所分别实施指挥。

志愿军高射炮兵在掩体外的“阵地饭厅”吃饭

1952年初开始,志愿军高射炮兵部队针对美机战术变化,采取“重点保卫、高度机动”的作战方针,扩大掩护范围,以中口径高炮主要保卫防区内的铁路桥梁和车站等重点目标,以小口径高炮和部分中口径高炮在防区内实施高度机动作战,称为高炮“打游击”,并规定机动作战部队以击落敌机为主,防卫重点目标的部队以保卫目标安全为主。

志愿军高射炮兵部队掩护铁路运输

志愿军高射炮兵部队在粉碎敌“绞杀战”中,击落敌机264架,击伤敌机1070架,为建成“钢铁运输线”作出了突出贡献。美空军发言人也不得不承认:“美国飞机在朝鲜通行无阻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北朝鲜的天空成为可怕的天空,死亡的天空!”

后来一位美军飞行员在回忆时说道:“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的情形,他们用大炮向我们直射,我甚至可以看到炮口的火光,高射炮火像百老汇大街上五彩缤纷的礼花一样。”

志愿军高射炮兵部队向敌机开炮

1952年秋季以后,美军将空中突击重点转到后方重要工业设施和防御纵深的目标。志愿军高射炮兵部队在以主要兵力防护后方目标的同时,采取固定掩护与广泛游击相结合的方法,掩护重点目标和前方部队作战,在主要突击方向及主要防御地带,均大量配置了中小口径高炮,迫使敌机只能采取分散的高空活动。

在上甘岭战役中,高炮第601团、第610团与独立高炮第20、第35营,作战43天,击落敌机50架,击伤154架,并迫使敌校射飞机只能在距炮兵阵地8000米以外的空中活动,大大降低了其地面炮兵射击精度。在朝鲜战场上,美军常以炮兵校射飞机侦察、指示目标,引导其地面炮兵和飞机对我主要方向上的工事设施、指挥机关、炮兵阵地、预备队集结地域等要害部位进行袭击,危害极大。因此志愿军把敌炮兵校射飞机称为敌人的“眼睛”,把打掉敌炮兵校射飞机称为“挖眼睛”。

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期间,志愿军步兵、炮兵、运输部队在高炮部队的掩护下,昼间照样可以在公路上运动,保证了作战任务的胜利完成。

志愿军高射炮兵使用高射机关炮对空射击

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射炮兵部队共击落敌机 2335 架,击伤 7512架,给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予以沉重打击,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志愿军高射炮兵部队涌现出“模范营”(志愿军高射炮独立第25营)、“上甘岭战斗英雄连”(志愿军第24军72师高射炮营高射机枪连)、“掩护作战英雄连队”(志愿军第39军117师炮兵团高射炮营2连)、“十颗红星炮班”(志愿军第46军独立高射炮第11营2连3班)、“对空射击英雄班”(志愿军第27军高射炮第17营9连2班)、“英雄炮班”(志愿军第39军117师炮兵团高射炮营2连5班)等英雄集体。

“上甘岭战斗英雄连”奖旗

“十颗红星炮班”利用战斗间隙组织战法研究

志愿军高射炮兵独立第11营,在1952年开城地区5个月的“反绞杀”作战中,击落美军飞机35架,荣立集体二等功。该营2连3班战绩尤为突出,先后击落敌机10架,两次荣立三等功,被授予“十颗红星炮班”荣誉称号。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这门37毫米高射炮,在防盾板上喷绘有10颗红五星,就是他们辉煌战绩的见证,也是英雄的志愿军高射炮兵的一个缩影。

“十颗红星炮”

又打下一架敌机!

致敬,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射炮兵!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