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城篇|长城沿线出土文物见证民族融合佳话

2023-12-13 来源:新华网 分享:

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11日电 题:长城沿线出土文物见证民族融合佳话

新华社记者哈丽娜

连日来,陈列在内蒙古博物院的一件距今2000多年的青铜器吸引了众多游客。青铜器上,胡人和汉人围着熊熊篝火翩翩起舞,其乐融融。这件文物名叫舞人与兽纹铺首衔环耳青铜壶,是春秋战国时期文物,出土于长城沿线的内蒙古凉城县。

118.3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自治区出土了很多这样的文物。内蒙古横亘着秦、汉、金、明等11个历史时期的长城,总长度达7570公里。这片长城地带不仅是农耕和游牧生产方式交汇地带,而且是多民族文化碰撞的特殊文化地带。

内蒙古博物院副院长张文平说,长城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千百年来,在长城地带“遗落”的大量精美文物,犹如一颗颗珍珠串起民族交流、文化互鉴、贸易往来的印记,长城沿线出土文物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见证。

舞人与兽纹铺首衔环耳青铜壶。(受访者供图)

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青山的北魏皇家祭天遗址已存在千余年。在2019年到2022年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不断解密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丹达尔介绍,这是1500多年前,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到阴山祭天观天象的地方,即北魏皇家祭天遗址,它的形制类似于北京明、清时期的天坛,但区别在于天坛是一个露天平台,而北魏皇家祭天遗址是一座圆形房屋。

“我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民族大融合就出现在北方游牧民族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王朝时期,特别是孝文帝拓跋宏进行汉化改革,不仅迁都中原,还积极吸收中原文化和制度。坐落在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天然分界线阴山之巅的北魏皇家祭天遗址,在形制上结合了中原王朝祭祀礼制和北方游牧民族祭祀传统,展现出1500多年前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丹达尔说。

内蒙古发掘1500多年前的北魏皇帝祭天遗址。2020年10月新华社记者彭源拍摄。

在内蒙古博物院的馆藏里,有一件刻着6种文字的元代令牌。这个铜牌被人们称为六体文夜巡牌,是国家一级文物。张文平说,铜牌上的6种文字从侧面印证当时卫戍部队保卫的地方聚集着汉族、藏族和蒙古族等不同民族的人。

内蒙古的长城沿线还出土了不少有着西方特色文物的墓葬。被评为201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内蒙古正镶白旗伊和淖尔墓群位于北魏长城以北、锡林郭勒草原腹地,它是一处北魏贵族家族墓地。墓葬出土的一件银碗,外部雕刻着4个高鼻梁、深眼窝的外国人物半身像,三女一男,男子下颌蓄着胡须,三女子发式各不相同。北魏时期的其他墓葬中也出土过类似的人物半身像银碗。

考古专家认为,这座墓葬出土的文物不仅有鲜明的鲜卑文化和汉文化特色,不少遗物还具有明显的异域特色,这件银碗上的人物形象以及花纹装饰融合了萨珊波斯艺术特点和希腊艺术风格,为研究古代中外文明交流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