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新华视点丨“网红”如何变“长红”?——“热雪”沸腾的背后

2024-01-12 来源:新华网 分享: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 题:“网红”如何变“长红”?——“热雪”沸腾的背后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张丽娜、张玥、魏婧宇

这个冬天,冰雪旅游成了“现象级网红”。从“尔滨”到长白山,从沈阳到呼伦贝尔……一车车可爱的“小土豆”“小金桔”涌向北方,“攻占”各大景点、洗浴中心、早市,各地文旅局长们也抢抓热度“整活”。

冰雪旅游为何突然成了“网红”?“网红”能否变“长红”?“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冰雪火出圈

松花江上升起的热气球、挂在索菲亚大教堂上空的人造月亮、鄂伦春族的驯鹿、动物园里“乖巧”的东北虎……迎来冰雪旅游旺季的哈尔滨,成为这个冬天最火的旅游城市。网友们纷纷表示,“尔滨”的待客之道热情得让人招架不住。

推陈出新的“花活”,细致入微的服务,加上当地人的热情……如今的哈尔滨到处都是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模样。相关统计显示,元旦假期哈尔滨旅游热度同比上涨240%。据大数据测算,全市游客量超过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亿元,均达到历史峰值。

2023年12月31日,哈尔滨百年老街中央大街人头攒动。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热雪”沸腾的冬季旅游场景,在北方多省区铺展开来。在辽宁沈阳的一些“网红”洗浴中心,大厅里挤满了来体验东北洗浴文化的游客。在吉林省,东部的长白粉雪,中部的雾凇树挂,西部的冰湖腾鱼,一张张冰雪“金名片”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借力举办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内蒙古也推出特色冰雪运动、冰雪旅游项目。

“我们今天来冰雪大世界搭乘的是免费大巴,暖心啊。”从云南大理来哈尔滨旅游的赵雯说,这次旅行真正被东北人的热情感动了。

冷冰雪带火了热饮食。东北饮食花样多、分量大,像极了东北人豪放热烈的性情。直径半米的大铁锅,鸡翅、土豆、排骨、牛腩、玉米等各种食材一股脑地倒进去,屋里热气腾腾,这就是人间烟火气。

“太喜欢吃东北菜了!”来自江西的刘女士说,听说下雪天就要吃铁锅炖大鹅,虽然为此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但是觉得很值。哈尔滨一家铁锅炖连锁店的总经理姚立龙告诉记者,很多店家都发出“不随意涨价”的倡议,并推出免费热茶、延长营业时间等服务。

鄂伦春族的驯鹿走上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后,迅速实现“引流”。“我是被网上很火的鄂伦春族狍角帽吸引来的,这里不仅有可爱的服饰、丰富的文化、原生态的自然景观,还有刺激好玩的体育活动。”身穿鄂伦春族传统服饰,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雪地里拍照的河北游客张凌说。

“网红”变“长红”还需补短板

冰雪旅游在东北一些城市大火背后,并非偶然。

“我们用了一年时间来‘训练’,不断增强市场化思维和服务意识。”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何晶说,从2023年初开始,当地便开始运用新媒体平台,邀请文旅头部博主,多维度宣传黑龙江,如索菲亚大教堂、红专街早市,都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同时,当地关注游客评论,游客对什么不满意就改进什么;比如,有游客说,在索菲亚大教堂旅拍时有个月亮就更好了,当地就弄了一个大大的人工月亮。

1月6日,11名来自广西南宁的小朋友——“小砂糖橘”结束漠河游学之旅,来到哈尔滨极地公园,与企鹅亲密互动。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自身努力加上自媒体加持,让哈尔滨率先爆火。但记者走访多个北方城市发现,与夏季旅游市场相比,目前冬季旅游市场开发还只是“毛毛雨”,冰雪旅游远没有带动整个市场,更多还停留在个别点、个别城市。

“发展冬季旅游,北方很多城市的当务之急是补短板。”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教授刘京晶说。

冰雪资源一直都在,提高含金量是关键。目前,各地发展冰雪旅游,多是“靠资源”“卖风光”,同质化竞争问题明显,高质量冰雪旅游还缺少业态创新。在冰雪旅游火爆的地区,以观光为主导的冰雪旅游产品仍占主导,一站式冰雪旅游景点较为发达,以看冰灯、赏雪、滑雪滑冰为主要内容;而冰雪旅游度假区、冰雪旅游综合体等综合性冰雪旅游目的地的供给较为有限,尚不能完全满足游客对休闲型、体验型冰雪旅游产品的需求。

“雪都是一样的雪,去哪里看都差不多。”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专家张敏说,冰雪旅游哪家强,最终还得看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过去几年,游客吐槽最多的还是“坑客”“宰客”、服务“粗放”等问题,提升服务质量依然任重道远。

除了要丰富旅游体验,与旅游相伴的冰雪运动,安全问题也需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各地因滑雪、滑冰意外事故导致的骨折、脑震荡等伤者颇多。专家指出,滑雪市场中,大部分是一次性体验人群;伤亡事故很容易导致初学者“望雪却步”,影响冰雪产业消费人群的扩大。

产业升级呼唤“冰雪+”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报告显示,预计2025年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超5亿人次,国内冰雪旅游收入超1.1万亿元。

“东北的冰雪旅游往年也有一定热度,只是在这个冬天大火了。从市场需求端来说,长期以来冬季国内旅游市场是缺产品的,老百姓往往选择以避寒为主的南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研究室副主任王灵恩认为,这几年,随着北方对冰雪市场的挖掘和相关保障产品的配套,消费者来北方旅游的意愿增强,尤其是新的消费群体对于差异化体验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就看市场有没有好的旅游产品供给。

王灵恩说,未来的冰雪旅游发展,以重资产、重体量投资为主的模式是行不通的。北方一些地区地广人稀,有些地区还属于生态保护区,发展旅游不适宜搞大规模开发,要多考虑轻体量、精品化的模式。

2023年12月30日,游客在内蒙古卓资县林胡古塞景区参观游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目前冬季旅游除了传统的观光、体育赛事游乐之外,尤其缺少极寒环境中的休闲度假产品。基于冰雪资源的旅游产品需要持续创新。刘京晶说,要深度挖掘冰雪旅游内涵,多开发特色冰雪旅游产品,如泡温泉赏雪、雪野徒步探险、冰雪研学、雪地趣味运动会、冰雪写生等。同时,加大与在地文化的结合,融入地方民俗、节庆、演艺活动,以旅彰文,提升冰雪旅游的文化体验感。

冬季旅游的产业链和人才链亟待延伸。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余志刚说,当下,各地发展冰雪旅游要把握机遇,完善相应的产业链,比如防寒保暖装备、冬季交通等都有待进一步升级。同时,也要注重人才培育,吸引更多人参与冬季旅游产业链开发。

寒假和春节即将到来,为促进冰雪产业健康发展,受访专家建议,各地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堵住安全管理漏洞;游客应提高安全风险意识,做自身安全的第一守护者;体育、应急、市场监管等部门要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对本地区冰雪运动场所开展全覆盖督导检查;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冰雪运动安全管理统一标准,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