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青海三农2023年“答卷”:农业农村发展稳中向好“三增五稳”

2024-02-06 来源:央广网 分享:

央广网西宁2月6日消息(记者汪晓青)2月6日,青海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在西宁召开。

记者从会上获悉,2023年,青海省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系统坚持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以推进乡村振兴“八大行动”为抓手,以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为目标、以有效衔接问题整改为突破口,持续压责任、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农业农村发展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年度工作成效,可以简单概括为‘三增五稳’,三增就是粮油全面增产、群众稳定增收、改革深化增效;五稳就是脱贫成果稳步巩固、乡村产业稳步壮大、绿色发展稳步转型、乡村建设稳步推进、科技服务稳步提升。”青海省委农办主任、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靳生寿在会上总结道。

青海广阔的田地(央广网发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2023年,青海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粮油单产提升行动,培育各类高产示范田,辐射带动全省大面积均衡增产。年度粮食综合单产每亩254.14公斤,同比增长7.8%;粮食总产达116.23万吨,同比增长8.4%,增速均位居全国前列。

过去的一年,青海省细化增收举措,将年度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的66%用于乡村产业发展,健全完善10种联农带农模式,提升产业辐射带动效能。利用光伏收益的20%实施以奖代补,对冲牛羊肉价格下跌影响。脱贫人口就业规模达到23.9万人,人均务工月收入达到2721元,实现了务工规模和务工收入“双提升”。通过抓牢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6%,增速高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7.6个百分点,“两个高于”目标顺利实现。

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高原牧场(央广网记者 汪晓青 摄)

在有效巩固脱贫成果方面,青海省累计纳入监测对象12920户45465人。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通过开辟“绿色通道”,新纳入灾区监测对象1339户6088人,守住了不发生因灾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紧盯25个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补短板、固成果,区域综合发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落实协作资金8.59亿元,实施各类民生项目283个。推进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1%,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达到96.2%,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达到18.8%,较上年分别提高1.7、1.4、3.1个百分点。

青海省黄南州泽库县易地搬迁东格尔安置区广场(央广网记者 汪晓青 摄)

围绕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青海省着力推进农牧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全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1115个,有机草原监测面积突破1.5亿亩,66种农畜产品入驻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展示体验馆。持续强化主体培育,新建1个国家级产业园、1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3个农业产业强镇,新认定10个省级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全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超过1.7万个和2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621个。持续打造推介“净土青海·高原臻品”区域公用品牌,在16个大中城市及援青省市建立青海特色农畜产品专供基地、体验店及窗口26家,建成“青海馆”“茶马互市”产业链数字化等线上交易平台,全年输出大宗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价值168.2亿元。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产业园区内培育的草莓(央广网记者 汪晓青 摄)

同时,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种业振兴步伐,建成良种繁育基地30万亩,推广主导品种86个,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18%,平安区被农业农村部定为全国油菜夏繁基地。推广牦牛藏羊种畜1.7万余头(只),省种羊繁育推广服务中心被确定为国家西藏羊保种场。深化农村改革,湟源、祁连两县宅基地改革试点稳妥推进,引导盘活1067宗宅基地发展乡村旅游和餐饮民宿等新业态。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甘南武威天祝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东海西黄南迪庆州昌都那曲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木里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