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藏文APP W020161009565839193236.jpg | 微信 111111111.jpg

(两会前瞻)文化议题料加温

2024-03-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

中新社北京3月1日电 题:文化议题料加温

中新社记者 黄钰钦

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中国多地景区门票售罄、电影票房刷新纪录、博物馆排起长龙、庙会人潮涌动。文旅消费“火起来”,传统文化“活起来”,共同构成浓浓年味。可以预料,在即将启幕的全国两会上,火热的文化议题将持续加温。

资料图为天安门广场上红旗飘扬。 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让“流量”变“留量”

从淄博烧烤,到贵州“村超”,再到冰雪旅游“顶流”哈尔滨,过去一年,文旅产业的“流量密码”始终是高热度话题。

春节期间,中国文旅市场以沸腾之势开场,出游人次和总花费等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泼天的富贵”让各地文旅部门纷纷“卷起来”,喊话明星回家代言、拍土味视频造梗等营销方式层出不穷。

但有的地方盲目跟风追求“流量”,甚至“用力过猛”导致变味走偏,此类现象迅速引发反思。基于地方特色、文化底蕴打造的差异化文旅产品才是核心竞争力,持续性的公共服务能力才能让“流量”真正留下来,这些成为业界共识。

在今年省级两会上,提升文旅产业的公共服务能力,见诸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为“流量新贵”,黑龙江提出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山东要求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传统旅游大省海南则强调要严厉打击旅游市场违法犯罪。不难看出,让“流量”变“留量”正在成为各地努力方向,更多良方妙法有望在全国两会上得到更充分讨论。

资料图:广西南宁民众新春逛博物馆“寻龙打卡”。俞靖 摄

让传统“活起来”

春节假期全国各大博物馆迎来客流高峰,置身于“活化”的历史,人们总能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得到“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启迪。中国近年来博物馆数量逐年增加,多地博物馆接待量创下历史新高,“博物馆热”蔚然成风。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如今,人们看到越来越多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身着汉服、唐装惊艳亮相街头,也看到敦煌与景德镇联名开发的文创产品将千年记忆融入千年技艺,传统文化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正在成为可感现实。

这一过程中,立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鼓励文物保护利用研究。在中国最高立法机关的立法规划中,包括文化产业促进法在内的多项立法项目,共同构成清晰的文化立法“蓝图”。

最近,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正对将要提交的代表建议打磨完善,内容正与传统文化有关,她希望“让文物活起来,把文脉传下去”。当全国两会时间开启,在汇聚民意的最高议事厅,以立法激活传统文化的“一池春水”,或将吸引更多与会者的关注。

资料图:当地时间2月8日,联合国中国书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让中外“融进去”

去年底,春节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目前,春节已被近20个国家和地区列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中国农历新年。“春”风将中国文化的独特韵味吹向全球。外媒评论说,世界各地丰富多样的春节庆祝活动充分体现了文化交流中的欢乐共享。

过去一年,《长安三万里》等传统文化题材电影走出国门,让世界观众以现代技术为媒介一窥中华传统文化之瑰丽;由中国年轻人原创的网红舞蹈“科目三”爆红海外社交媒体,展现出中国当代流行文化的吸引力;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等一系列人文交流活动更让世界看到中国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进文明交流互鉴的诚意和行动。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相信通过两会形成的共识,将有助于人们在未来感知更丰富的文化多样性之美。(完)

关键词 >>
分享: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新闻 专题 晚会活动 康巴卫视节目 视频 娱乐 图说 文化 旅游
国内国际
涉藏新闻
岗日杂塘
启米时间
法治明镜
向巴聊天
康巴讲坛
康巴欢乐汇
雪域高原
欢乐星播客
快乐汉藏语
周末大舞台
藏歌金曲
云丹科普苑
格桑花开
翁姆报天气
央视新闻联播
康巴卫视新闻
纪录片
微视频
专题片
电影
电视剧
动画片
藏歌藏舞
晚会活动
文化动态
藏传佛教
名家专栏
艺术
旅游资讯
景点推荐
风土人情
旅游宝典
加载更多 >>
涉藏各地
合作媒体
关于我们卫视动态播出时间表广告刊例用户协议举报制度

蜀ICP备 15032686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2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98 1942